想说退休不容易
2014-07-03马少华汇图网昵图网
文/马少华 图/汇图网 昵图网
想说退休不容易
清代太上皇帝养老牌
文/马少华 图/汇图网 昵图网
我国现在法定的退休年龄是六十岁,专家们正冒着被问候祖宗十八代的危险努力往六十五岁靠拢—跟大多数标准一样,据说依据的是国际先进标准。好在专家们的眼睛只盯着国际,没空儿往古代瞅两眼,不然老百姓早就疯了,因为中国古代的退休年龄是七十岁。
为什么要选这个岁数?《礼记》《白虎通·致仕》都有很多解释,上至天文地理、阴阳五行,下至君臣大义、人伦道德,扯了一大堆,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只要不是老糊涂了,就得给我干下去!
汉朝:退休也得有资格
退休制度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不过那会儿社会太乱,可能你刚上台没几天就被撵下来了,所以退休制度什么的都没人当回事儿,直到汉朝政局逐渐稳定,执政者才对这个制度重视起来。
在汉朝,“退休”这个词不是每个当官的人都有资格使用的,得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就是年满70岁。这个条件现在看可能没什么,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能活到70岁的人还真没几个,大多数人都在工作岗位上“鞠躬尽瘁”了。
第二个条件是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在汉朝,两千石相当于州刺史,放到现在就是省部级的高官,他们退休后可以领原来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省部级以下的就没这个待遇了,基本上生活只能自行解决。像东汉时有个河内太守宋均,放现在也是市长的级别,退休后连养老金都没有,只能靠去私塾讲学挣点养老钱。还有合浦太守孟尝,因病退休,就更没有退休待遇了,只能回家种地。
当然,“规定”永远只是“规定”,像宋均、孟尝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皇帝为了安抚手下,通常会赏赐一些东西。像汉元帝时,御史大夫薛广德退休,汉元帝赏赐了他60斤黄金。60斤黄金,放到现在价值约750万人民币,光每年的利息都是养老金的好几倍!
古代官员退休以后时常会聚到一起谈论诗画。
唐朝:越老越不让退休
到了唐朝,官员退休后的待遇就好多了,三品以上(相当于省部级)的官员退休后待遇不变,仍然可以上朝听政、参与国事,属于退而不休;五品以上(相当于地市级)的官员退休后给半薪;六品以下的官员养老金就别想了,一般会给一些地,回家当个小地主,可保衣食无忧。
不过,在唐朝官场还有两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长得太“着急”,显得太老气,就算不到退休年龄你也得“引咎辞职”,因为大唐要的就是风度。当时录用官员有四条标准,第一条就是“体貌丰伟”,就算是年纪大了也得鹤发童颜,不能像个干核桃,让来朝贡的老外看了笑话。
很多官员退休后都喜欢选择隐居的生活,避开世俗纷扰,让自己的晚年过得轻松惬意。
更有趣的是,皇帝每年在腊八这天都要给大臣们发化妆品,像“紫雪”、“红雪”等,都是当时的国际大品牌,其目的不言自明。
我听到她摸黑上了床,接着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就是好多东洋人喜欢恶肆地整人,往死里整,跟个有仇样。他们想一出是一出,强迫人做些龌龊的事儿。我是每回都就着他们,就望早点儿解脱那苦刑。要不然,我也跟二丫样,早就整死了……”
有些人还没到70岁,就因为长得老气被开掉了,可有些人是越老越不让走,都80多岁了还要继续发挥余热,这成了大唐官场一个很独特的“80岁现象”。
大书法家柳公权80多岁时还在做太子少师。有一年春节,他带着文武百官去给皇帝拜年,爬了很多级台阶,累得头昏眼花,还要给皇帝念春节贺词,结果念错了一个字,被罚了3个月工资。
还有武则天时候的宰相苏良嗣,都85岁高龄了,武则天还不让他回家养老,结果有一天上朝,老苏一跪下就再也起不来了,武则天赶紧让人把他送回家,当天老苏就一命呜呼了。
武则天用人向来不拘一格,81岁的时候还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任命80岁的张柬之当宰相。81岁的皇帝加80岁的宰相,成了朝廷上的一大奇观。可惜这次武则天的不拘一格却让她后悔莫及,老张刚当上宰相两个月,就兵谏武则天,逼她退位,还政于李唐。武则天经此一变,不久就去世了,而老张也在第二年跟着她一起去了。不知道这对80多岁的君臣到了那边会做怎样的总结。
说起来,退休制度这个东西,乱世不会遵守,盛世也不屑遵守。像唐初凌烟阁24位功臣,有人统计过,其中3人被杀,12人死于任上,正常退休的只有9人,退休时年纪最轻的杜如晦45岁,最老的虞世南81岁,没有一个是70岁退休的。
悟阳子养性图
宋朝:再穷不能穷官员
宋朝被誉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不光当官时的薪酬让人羡慕,退休后的待遇也是历朝最好的。
宋仁宗时规定,凡大宋朝的官员,不管品级多少,只要到了70岁,退休后的待遇不变—当官时候拿多少工资,退休后就继续拿多少养老金。到了宋神宗时就更进一步,不光经济待遇不变,政治待遇也可以继续留着,甚至子孙还能荫补官职。在宋真宗时,朝廷不堪重负,“锐意改革”,官员退休后拿半薪,但往往又给他们安排一个名誉职务,领名誉职务的全薪。可见宋朝皇帝真是“仁慈”到家了,再穷不能穷官员。
所以,宋朝人跟现在人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拼了命也要考公务员,死也要死在体制里!
宋朝这种“养闲人”的政策,自然导致了宋朝官场的臃肿、腐败。宋仁宗时,有人作诗讽刺道:“绿水红莲客,青衫白发精。过厅无一事,咳嗽两三声。”
元朝:有功之臣有优待
元朝的官员退休待遇也很让人羡慕,只要是正常退休,品级“俱升一等”,有功劳的还给一定的爵位,虽然是个虚职,但也给足了面子。
元朝的退休年龄也是70岁,但同时还规定,“集贤、翰林老臣”可以不受年龄限制。说起来,这个待遇源于元朝的开国元勋史天泽。
史天泽自幼跟随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南征北战,出将入相50多年,为大元帝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人总是会老的,胡子也总是会白的,老史70岁的时候,忽必烈望着他花白的胡子,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您老活到这岁数真是不容易,国家为了报答你们这些有功之臣,特地建了一大片宫殿,想让您当个总管,您看怎么样?”
老史一听,这不是杯酒释兵权吗?虽然我到这个岁数也该退了,但人和人不一样,我还有一大把力气等着为国效力呢,哪能这么快就撒手不管了?于是老史一句话也不说,回到家就让儿子准备药水,连夜用毛笔把花白的胡子染得漆黑发亮,看上去比孙子还年轻。
第二天上朝,忽必烈一见老史的胡子,以为花了眼,再仔细一看,是黑的,没错!听老史讲过原委,忽必烈这才回过神来,责怪他说:“好好的胡子您染它干什么?”
老史说:“胡子白了说明我老了,不能再为国效力了。可这怎么行啊?我才刚刚为国家奉献了50年,怎么能这么快就老呢?所以我就把胡子全染黑了,陛下您看我现在是不是又年轻了?”
忽必烈感慨地说:“要是大家都能像您这样,我大元帝国何愁不强盛!”便又让老史多干了几年宰相。由此,也诞生了“集贤、翰林老臣”退休不受年龄限制的特殊规定。
此图绘临溪茅庵小院中,一老者端坐于庵中蒲团之上,头戴方巾,身着宽袍,双手抱膝仰望天空,似歌似啸,神态沉着。室内俭朴,桌上陈列着香炉和文房用具,表明了作者决心置身于世外的志向。
明清:不干活就没工资
到了明朝,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也就到头了。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从小就恨透了贪官污吏,哪能对你有好脸色,专门设立了举报制度,凡是被举报的官员,一律大刑伺候。
在退休制度上也是一样,刚建立政权的时候,朱元璋还有点笼络人心的意思,官员退休年龄仍然沿用之前的70岁,养老金也是全薪。但过了不久就变了,退休年龄改成了60岁,养老金也一并取消了—你们还想一辈子吃我的喝我的?不干活了还想拿工资?门儿都没有!
后来,可能是下面意见太大,老朱做了一点让步,改为退休后不拿养老金,但享受免除赋税和徭役的权利,如果真的是穷得没饭吃了,经调查属实后,可以给你一个月两石米,相当于现在的360斤左右,养活一家老小没问题,但喝酒吃肉就别想了。
皇帝对大臣这么苛刻,大臣们自然是有意见的。明朝的退休年龄虽然比以前提前了10年,但提前退休的人的比例仍然是历朝最高的。说白了,大臣们也不是好欺负的,你不待见我,我为什么还要觍着脸来伺候你啊?
其实,朱元璋对官员如此苛刻的原因,也不光是因为痛恨贪官污吏,还有对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通过缩减官员的待遇,来达到限制其权力的目的。
因为有这个好处,后来的清朝政府将明朝的退休制度基本照搬了过来。不过因为退休后没有保障,这导致了清朝官场的贪腐成风—官员们都想趁着有权的时候多捞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