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之国”的园艺奇迹
2014-07-03摄影阿兹猫
文/摄影/阿兹猫
“枫叶之国”的园艺奇迹
文/摄影/阿兹猫
能与花相伴的民族是幸福的,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加拿大人,既有百年前将采石场变成世界最美花园的智慧,又举办了代表顶级园艺水平的国际立体园艺展。而我们只需带着欣赏和钦佩的目光,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每个花坛看上去都好像精心装饰的花束。
布查特花园传奇
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可以变成世界最美的花园,布查特花园(The Butchart garden)的女主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传奇。
我来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首府维多利亚市,只因为这里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私人花园,它的主人是珍妮·布查特(Jennie Butchart),一位20世纪初的非凡女性,因为她将一座废弃的采石场改造成世界第二大私人花园。
站在通往“新境花园”(Sunken garden)的台阶上,眼前出现一处洼地,花园的传奇便开始于此。时光倒流回1888年,一个名叫罗伯特·皮姆·布查特(Robert Pim Butchart)的人听说加拿大西海岸有丰富的石灰岩矿藏,石灰岩正是制造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于是他带着时年22岁的妻子珍妮·布查特来到此地,开始在安大略省从事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制造。不久,他们在位于温哥华岛北部的撒尼奇半岛(Saanich Peninsula)的托德入海口(Tod Inlet)附近买下了一处采石场,托德海口依山傍海,山上林木森然,地势起伏有致,是居住的理想环境。布查特一家便在这里筑屋定居下来。由于水泥生意兴隆,财富滚滚而来,罗伯特和珍妮成了当地的富商名流。
1907年,一位日本园艺家从横滨到达维多利亚探望移居到此的儿子一家,闲来无事,园艺家为儿子建了一座漂亮的茶园。茶园建成之后,引来当地人的关注,许多社会名流纷纷前来参观。珍妮·布查特对茶园非常喜爱,于是委托这位日本园艺家在自家建花园。由于此时布查特家的采石场的石灰石已经采尽,采石场留之无用,废之可惜,珍妮灵机一动,何不把采石场的洼地加以改造,用来建花园呢?于是,1909年,在丈夫的支持下,珍妮自己开始着手将废弃的采石场建成美丽花园的梦想。1912年,日本园艺家回国后,珍妮又请来当时北美有名的园艺家帮助建造。她还经常亲手用常青藤把四面的石壁遮掩起来,并将残留的石块筑成花床,散布于草坪上,石灰矿场积土成山,有小径及石级可登。
废弃的采石场经过女主人们的巧手打造,变成了如今优雅精致的私人花园。
到了1921年,一座优雅精致的私人花园终于建成,这就是“新境花园”(Sunken garden,“洼地”之意)的雏形。罗伯特和珍妮带着全家搬进花园居住,又将他们的新家命名为Benvenuto(意大利语“欢迎”的意思)。花园一时名声大振,此后的数年间,珍妮又在新境花园四周陆续开辟了其他花园,比如意大利花园、日本花园和玫瑰园等,占地12公顷,这便是今天的布查特花园。花园最奇妙的地方在于,设计师们在打造花坛时,用了各种可爱的配色,比如白色的小雏菊边上也有镶着白边的叶子,于是,每个花坛看上去都好像是精心装饰的花束。
罗伯特和珍妮去世之后,花园由他们的后人继续掌管扩建,二战中,由于劳动力缺乏,无人管理的布查特花园日渐荒芜。大战结束后,布查特的儿女承担了管理和整修花园的任务,使布查特花园重新赢得声誉。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园艺奇葩,也是世界第二大私人花园。
布查特家族的后人还加建了许多附属设施,比如喷泉、池塘、舞台、挂灯等等,“水舞”喷泉(也称“罗斯喷泉”)便是其中一景,那是布查特夫妇的外孙伊恩·罗斯在1964年,为纪念布查特花园60周年,送给这座花园的礼物。喷泉能和着音乐节拍和灯光闪动起舞,每4分钟演绎一个主题,故有“水舞”之名。如今除了常邀请艺人来演出,夏季每逢周六的夜晚,花园一角还有烟火表演。
漫步在园中,我看着四周的围栏,栏外斜坡均有名花覆盖,土山下曲径环绕,不远处便是人工小湖,流水淙淙。花床并非年复一年地以同样的方式来种植,花材的更替,让花园有了奇妙的变幻。一年四季,季季都有不同的花多绽放。3月,是雏菊、三色紫罗兰和长春花的世界;到了四五月,郁金香绽放在花园的每个角落;从5月底开始,玫瑰园即成为夏季游园的主角,牡丹花也争相展现姿采;而七八月,各种花朵争相绽放,焰火和表演交织,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
布查特花园
按古罗马宫苑设计的意大利花园是一处网球场改建的,园旁围以剪成球形的常青树墙。庭园中央的池面上,蓝、白、红、黄等各色睡莲静静漂浮着,星状池旁设花坞,蛙形喷水池中有意大利石雕。旁边紧挨着的是日本花园,迎面的红色神社鸟居非常醒目。园子不大,小桥流水,遍植日本枫树、百合、樱花和松杉等植物。龙胆随翠竹起舞,白杨伴垂柳扬花。再过去便是玫瑰园,只是季节已过,只有零星的花瓣散落在泥土中,倒是一旁路边的大理菊花团锦簇,锦绣天成。布查特花园还有温室花房,里面是各种名贵鲜花,分叠多层,犹如花山花岛。至于下午茶茶坊外的小花园,则是园中唯一从未开放过的私人花园,由塞缪尔·麦卢克设计,1922年建成,里面是布查特夫人所钟爱的花草树木,仍然维持着她在世时的样子。
2004年,加拿大政府将布查特花园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National Historic Site of Canada)。花园每年吸引着数十万的各国游客前来参观欣赏,如果稍加留意,还可以看到采石场四周的岩壁被刻意保留着的光秃秃的原貌,提醒着所有游人,布查特夫人为这座不可思议的花园付出的努力。
获得第一名的中国参赛作品《仙鹤与少女》
蒙特利尔“国际立体园艺展”
加拿大秋天的园艺之旅在继续,下一场惊艳发生在北美最大的植物园—蒙特利尔植物园(Montreal Botanical garden),我幸运地赶上了3年一次的“国际立体园艺展”(Mosa Cultures Internationales)的尾声。面对“国际立体园艺展”上那些巨大的、栩栩如生的植物雕塑,剪刀手爱德华或许都会自叹不如。
植物园历史悠久,1931年由加拿大植物学家马里·维克罗林(Marie Victorin)提议兴建,植物学家和园艺家Henry Teuscher设计完成。也就是在加拿大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才可以轻松拿出73万平方米的土地建植物园,这里以法国庭园风格为主,分10个温室和30个主题室外园区有两万多种植物。
步入园中,乍见一个身披斗篷的“巨人”正半跪在地上,身后是一群“羊”—植物羊,我惊呆了。和以前在欧洲见过的园艺作品相比,这些立体雕塑更加巨大,也更加逼真,而且创意十足。看一旁的介绍,立体园艺又名“植物马赛克”,源于欧洲,是运用不同特性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种植在二维或三维的立体钢架上,再填入介质土,种上各类植物,创作的立体植雕作品。用于立体花坛的植物材料要求矮生、蔓生、耐修剪,能体现平面效果。
这项世界著名的园艺赛事本就诞生在蒙特利尔植物园,始于2000年,3年一次,起初由来自14个国家的35个城市参赛,到这一届已经有超过来自25个国家的100个城市了,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立体园艺大赛。而眼前这组“牧羊人与羊”的立体雕塑就是上一届的冠军作品,也来自蒙特利尔市,这届又特别展出是为了纪念阔别十年、远赴日本和中国之后,园艺展再次回到它的创始之地。
这次的主题是“希望之土”,要求参赛者将作品和自己国家的环境联系起来,并能展示这个国家的濒危物种。据说这次大赛共用花草植物390个品种1200万株,其中红绿草就有16个品种,彩叶草有15个品种,银香菊2个品种。设计师们使用钢或铝制作金属网来造型,然后装上泥土,种上不同的花草来塑造不同的质地和色彩,而室内灌溉系统则可以使这些花坛持续到比赛结束。
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使得每届中国参赛作品都能获得奖项,甚至大奖,这届比赛虽集中了20多个国家富有才华的园艺艺术家,但头等奖依然被中国摘得。前一天结果刚揭晓:中国参赛作品《仙鹤与少女》获得第一名。作品讲述的是那个耳熟能详的美丽故事:盐城自然保护区一位年轻志愿者以身救鹤,所救的丹顶鹤是中国的濒危物种。
参赛者纷纷以自己国家的稀有或者代表动物为主题,于是植物园里到处是珍禽猛兽出没:马达加斯加的环尾狐猴、北美野牛、乌干达大猩猩、北极麝牛等等,无不生动有趣。还有各地的特有文化景观,比如复活节岛的石人、印第安原住民等。
园艺大赛不仅是比拼园艺,同时也需要园艺师们无限的创意和想象,很多大型作品恐怕连很有园艺天赋的剪刀手爱德华也难以胜任,必须由一个团队完成。比如这件名为《地球母亲》的作品:约15米高的“地球母亲”,左手上的瀑布一泻而下,右手上一只灵巧的小鹿正准备跃下,长发由无数花卉组成,不远处还有几匹马儿。另一组非洲主题中,活灵活现的大猩猩们的皮毛都是由活生生的植物们“扮演”的,而手脚、耳朵、鼻子等部分则是用塑料制作的。风吹过,“毛发”也随风舞动,简直和真猩猩毫无两样。美国的两个入选作品之一是由加州理工大学制作,名为“供养世界的人”,代表了加利福尼亚州农业的欣欣向荣。来自土耳其的作品则由1.6万株植物组成,用马赛克形式呈现出土耳其著名的吉卜赛姑娘。
没有比这些园艺作品打造出的“童话世界”更让人赏心悦目的了!
美国两个入选作品之一,由加州理工制作,名为“供养世界的人”。表明加利福尼亚州农业的欣欣向荣。
园艺大赛不仅比拼园艺,同时也需要园艺师们无限的创意和想象。
这组“牧羊人与羊”的立体雕塑就是上届的冠军作品,来自蒙特利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