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国神社”为何阴魂不散?

2014-07-03犁川

文史月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军国主义盟军靖国神社

犁川

“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它建于1869年,原称“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名为“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靖国神社”曾经作为神风特攻队的出发仪式举办地。“靖国神社”中的浮雕,不折不扣地美化侵略战争。

“靖国神社”实际上是日本军国主义用以愚弄和笼络国民,煽动国民盲目效忠天皇并甘心充当炮灰的御用工具,“靖国神社”的最终宗旨是拥护侵略,美化侵略,是发动战争的祸种。

“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日本国家神道的象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靖国神社”理应及时销毁,但为什么这个战争的祸种却莫名其妙地保留下来了呢?

事情是这样的:1945年8月30日下午两点,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抵达东京。他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本武装,逮捕战犯。麦克阿瑟和当时的许多军人一样,对日本的这个“拜鬼”的“靖国神社”充满仇恨。他立即开始行动,派出100名美国士兵火速占驻了“靖国神社”,并积极做点火焚烧“靖国神社”的准备工作。这时,日本前首相东条英机密令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疯狂出动,意欲使“靖国神社”“火口求生”。11月26日,“靖国神社”的实际负责人横井实施了一个“金蝉脱壳”的计划,他利用盟军司令部尊重信教自由的政策,谎称把“靖国神社”作为“纯宗教”场所,拜访了盟军司令部宗教科巴斯科长,诱使盟军司令部接受“靖国神社”由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庙宇的方案。同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还大打“民意”牌,煽动战争遗孤,向盟军司令部递交请愿书。横井的狡猾花招最终骗过了巴斯,“靖国神社”第一次逃过了灭顶之灾,免遭焚毁。

“靖国神社”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引起中国、苏联等国的密切关注。1946年在中国、苏联等国的强烈要求下,美军将“靖国神社”内纪念日军侵略战争的13米高的大石灯笼用水泥抹平,但“靖国神社”最终得以继续苟延残喘。

“靖国神社”虽已降为一般性的宗教团体,但神社中供奉的战争亡灵的灵位并没有遭到撤除。随着1952年美军占领时代的结束,各种祭拜“靖国神社”的活动相继“死灰复燃”。1978年,“靖国神社”秘密将14个被盟国远东军事法庭入罪和处决的甲级战犯放入它们供奉的名字里。这些甲级战犯包括首相东条英机和外相广田弘毅。“靖国神社”摇身一变成为少数右翼势力为军国主义招魂、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政治舞台。

至于当年美军为何没有烧毁“靖国神社”,其主要原因绝非横井的狡猾花招得逞这么简单,这只是一个表象。几十年后,一份盟军司令部的解密文件揭开了“靖国神社”祸种得以保留下来的谜底。这份名为“关于靖国神社的将来的见解”的文件上赫然写着:“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恐怕反而会增加事端。”当时,随着冷战的激化,美国大幅度改变了占领政策,不但停止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而且阴谋将日本建造成对付中、苏等国的“共产主义的防波堤”。在这种私欲支配下,美国最终为了本国的利益,徇私留下“靖国神社”祸种。总体说来,当前日本政界在“靖国神社”的高调“拜鬼”,与美国当年的有意纵容是有联系的。

猜你喜欢

军国主义盟军靖国神社
走亲连心享童年
德国外交官改变二战格局
福泽谕吉的亚洲观
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度调查
镜头? 中国
麻生暗示不参拜靖国神社
日军步兵第四联队与中国远征军交战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