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实效性教学模式研究

2014-07-02陈欢张君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陈欢 张君

【摘 要】独立学院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化和多样化,毕业问题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即将面临毕业的独立学院学生如何才能在社会大环境中取得一定优势。当前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社会,要正确引导独立学院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树立正确就业理念,就必须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一些问题,对该课程教学模式和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高校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除了盲目扩招外,还有高校没有对社会市场需求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高校中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混乱和不合理就是其突出表现。独立学院是近年来,愈来愈壮大的一支队伍。独立学院本身的民办性质和教学理念要求它对社会市场的需求要更加敏感。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何,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率如何,都直接影响其招生规模和学院发展。因此,如何提升独立学院就业率,是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规范和提升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则是独立学院的共识。

一、当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现状

独立学院基本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就业指导课在实际运行当中存在很多不足和不完善。

1、课堂上的一维教学模式运用

我国独立学院毕业生每年人数都在递增,就业压力巨大;就业机会多样化,但是就业门槛提升,就业市场竞争严峻;一方面市场对独立学院学生提出独特的要求,独立学院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也过硬,以应对复杂的就业形势。一维教学模式即传统的教师主体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采取从上至下的主体授课形式。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将目光集中于教师的教育行为,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将学生放在可以被教师塑造的客体地位,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1]以理论课堂为主要阵地,教师主要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中,以听为主,被动灌输理论;这样的教学,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情景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就业能力并没得到提升。

2、课程设置的不规范

就业指导课程,很多独立学院都认为只要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候开设便可。临时突击,灌输就业技巧,只有形式没有内涵。这样的学生在面临多样市场选择时,结果可想而知。根据教高厅【2007】7号文中“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的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全程跟随学生大学生涯。但是很多学院只是在大一和大四开设此课程,教学效果的持续性可想而知。

课程指导重点的错位。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已经被独立学院所重视,但是,由于课程起步较晚,缺乏必要的理论研究且一直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认为,不应该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某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有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独立学院大多对就业指导课程缺少深层次的思考,很多学院和学生只把顺利毕业和提高就业率当做唯一目的,这样,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的十分模糊。

3、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开设时间短,在教师资源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素质问题、经验问题。很多担任此类课程的教师是上课学生所在系院的辅导员,本身上课能力就有限,学科背景也是参差不齐,加上他的本职工作任务繁重,很难做到全心全意专心备课。辅导员大多很年轻,一般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对于就业实际上缺乏实战经验,也没有接受专门的就业培训,对就业现象的全局也没有深入认识。这样,上课的时间对课堂的把握就没有多大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往往教学环节单一、教学理论脱离实际。而且,辅导员岗位流动性较大,直接影响就业指导课的延续和发展。

二、影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1、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决定就业指导课程实效

独立学院学生非常明显,他们的理论分数比一般本科院校低,但是,他们对社会的一些认识却超过的同等的大学生,也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特点,出现了对社会半知半解,对就业抱着怀疑不定的态度。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对于就业并不太急迫,宁可等待好的单位也不愿意先去体验差一点的工作,自然就成为不就业对象,同时对就业指导课程不重视。一些独立学院学生在自信心方面很是缺乏,他们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对未来没有合理规划,对就业也不热心,在求职市场上没有太大竞争力,也不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还有一些独立学院学生,有求知欲,但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自学能力与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态度并不热心。

2、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做好一门课程,保障体系是必须要的。独立学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间不久,对于相应的课程保障体系一般都没有。就业指导课程要想生动活泼,必须和第二课堂结合,可以引入讲座、实践活动、新老交接等形式,但是,这都要给与一定的经费做支持。可是,独立学院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课单位上面却是五花八门。有的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有的属于招生就业处,还有的属于学工部。主管部门开课单位都没明确,就更不要说申请经费投入了。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来负责,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保障标准。这是现今大多数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三、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实效性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构建

1、课程设置的具体原则

就业指导课的设置要有原则,不能盲目而为。独立学院开设课程要做到全员性,全程性和个性化。所谓全员性顾名思义就是全体动员。学院领导和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中。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学校各个部门之间协力合作,由招生就业部门提供最新的就业数据和市场需求资料,再由各个院系按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多方位的影响下逐渐树立起正确、理性的就业观,加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进而积极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进程,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所谓全程性,指的是时间上的连贯性,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的全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课时,每个年级教学时间段可以不同,但是大学四年间不能间断。根据学生发展的成熟度来调整内容,有计划的不断深化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有利于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培养自己就业能力。所谓个性化,指的是独立学院应在就业课程内容方面设置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特点的课程。每个学院培养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因此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也要有所区别。按专业进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的就业指导课程因不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要各自区分。

2、教学目的的明确

由于独立学院民办学校的性质,为了节约成本一般对就业指导课程采用最低标准的做法,即最低的课时量、最小的教师成本。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长远规划和关注。独立学院应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就明确它的教学目的,结合自己学院的特点,培养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的职业准备、职业能力施加影响。

3、教师队伍的固化和提升

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流动性大,是困扰独立学院的一个问题,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流动性也打。面对这样的情况,学院可以从专业教师中抽取一定人数,联合学工和招办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培养自己的、专业的、固定的师资队伍。并努力为这些任课老师创造职称评定、考取资格证书的条件和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及教学积极性。同时建立资料室,开展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在创新上面,也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要提升实效性,必须改变一维教学方法。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仅靠课堂讲授、口头说教和纸上谈兵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引进渗透性教学和引导性教学。渗透性教学指的是各门学科的专业课程渗透进人就业指导课程。这种渗透性可以体现在专业教研室专门承担的一定的就业指导任务中,也可以体现在就业指导课程的不同侧重点上。把专业老师或教研室按照各自专业情况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是体现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范例。

2011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大学管理、招生体制的管理,倡导高等学府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促进学生就业调整专业和课程,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大学生就业。[2]改变就业指导课程一维教学模式,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教学模式是发展的大趋势。使学生更简单的接受课程内容,更灵活的掌握知识体现,更敏锐的对抗市场竞争,是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教学模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艳,张雳.构建新课改下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师生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19.

[2] 陈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J].理论探索,2012年第24期,32-35.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