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匮乏:国产动画之“罪”
2014-07-02阿岩
阿岩
常常看到一些与我大致同龄的朋友在网络上数落国产动画片的“几宗罪”,被批的片子多是“喜羊羊”“熊出没”之类,罪状主要是“宣扬暴力”“语言庸俗”,“教坏小孩子”。在我看来,小孩子虽懂事不多,可也真不那么容易被几部粗糙的动画片就教坏了。
我女儿今年10岁,她大约五六岁时也曾抱着电视看“喜羊羊”,如今我问她当年为什么喜欢看,她答说:“年纪小,傻呗。”现在女儿在电脑上追看日本动画片,因为她觉得那些动画片“画得好看”“故事精彩”“有想象力”。是的,“画得好看”是她选择动画片时排在第一位的标准。
作为“70后”,我小时候也常看那些如今已被称为经典的国产动画片。其中最有名的几部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乃至稍晚些的《葫芦兄弟》,仔细想来,若按今日有些朋友的评价标准,都是有暴力的。打与杀、斗争与消灭的片段,几乎是这些作品故事主线上开出的最诱人观赏的花朵。但也就在那一串火烧雷劈抽筋剥皮之中,经典成为了经典。
在我小的时候,似乎没有人说这是儿童不宜的,也鲜闻有孩子是因受这些动画片的鼓舞而成了暴力的崇拜者。
但我确也不喜欢“喜羊羊”或者“熊出没”。我厌恶它们不是因为宣扬了暴力或愚笨,而是因为缺乏美感。在我看来,缺乏美感与想象力,才是如今这些国产动画最大之罪。它们不会教小朋友打或烧,却会让小朋友对美的事物渐渐失去判断力。是为隐毒,尤其可憎。
在中国,动画片最早是被称为“美术片”的。在词典上查“美术”的定义,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是艺术,首先应该是美的。
上世纪50年代末,上海美术电影厂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其后便有了《大闹天宫》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当时有外国的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因为美,才可能称为经典,才有资格被流传。
我问女儿为什么从不看“熊出没”,她说那画得太丑了,“大树拔出来树根居然是平的!”
如今的许多国产动画片是不美的,甚至是丑的,丑到稍微有点自己想法的孩子,都会主动放弃它们,转而寻找在他们看来富有美感的动画片,不管它来自日本还是美国。在我看来,其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这种群体性的追寻和期待中,缺少了来自中国的传统的美。
动画片,或者说美术片,终归是视觉的艺术,它必须区别于一般的故事片,除了讲道理讲知识,它还得进行审美的教育,用美的故事、美的画面、美的想象力将孩子包裹其中,教孩子欣赏美、习惯美,进而获得创造美的启迪。
如果没有这些,那么,无论这些动画作品在现实中为其操盘者赚了多少钱,它仍旧是不值一提的文化垃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