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肃陇东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14-07-02于海峰
于海峰
摘要:提出计算机高等教育应适应当地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契机,转变计算机教育观念,阐述改革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以构建切实可行、具有当地人才培养特色的计算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甘肃陇东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0 引言
甘肃省的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位于该省东部的陇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交通和经济等众多因素,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更是明显滞后于其他发达地区,信息技术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关中经济圈等利好政策的实施,甘肃陇东地区的信息化社会建设步伐加快,但作为科技强大动力的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缓慢。
1 陇东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教学现状
1.1 教育观念陈旧,专业定位及教学设计模糊
2001年12月,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批准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等一大批计算机高等教育专业类别,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政策倾向尤为突出,但由于甘肃陇东地区受区域所限,没有结合政策倾斜建立一个新的计算机学科教育思路;学科各专业的定位没有明显目标,盲目跟从发达地区、一流院校的专业设定;教学方法落后,依旧按照以前“老师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学科建设整体滞后。
1.2 教学仪器设备落后。师资结构性短缺
教育经费短缺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它导致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更换不及时,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速度缓慢,各专业课程的上机实验教学效率低下,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出率无法保障,从而直接影响、制约着计算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表1为近年来陇东地区高等院校在计算机教育方面“教学用房微机室之比”和“生机之比”情况。
另外,该地区大部分院校的师生比在22:1-30:1之间,这与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标准18:1还差一定的距离,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著名高校的计算机毕业生以及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到贫困地区从事教育事业的很少,从而直接导致地区计算机学科各专业分布不平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特别是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对原有教师的专业培养和进修需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
1.3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缓慢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陇东地区计算机课程设置盲目,照搬一流大学的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的更新脱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能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终造成所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当地社会、企业部门的人才需求。
2 改革思路
2.1调整教育思路。办特色优势计算机学科
应依靠当地经济和自身的优势来发展具有特色的计算机高等教育。近年来,随着陇东地区的经济、科技以及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较快发展,经济建设已初具规模。我们将当地计算机高等教育的专业学科定位转移到为地方经济、地方产业服务上来,将教育思路定位到以培养一大批急需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上来。这需要计算机高等教育必须运用现代教育中分类指导的教学手段,在教育的标准、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运用差别化、多样化及适应性、针对性的教学思路,来实施对计算机人才的分类指导。针对地方经济特色调整专业结构,重新定位学科专业,开设符合当地经济需求的专业课程。
加大计算机专业与企业的合作,配合企业搞产业信息化、机械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让科技带动企业进一步高速发展,让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技术渗透到企业。同时,围绕当地产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学科的发展要服务于地方,依靠地方特色取得优势并逐步扩大服务范围,赢得更多竞争优势。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行将带动学科专业的良性发展。
2.2 加大教学投入。优化师资结构
我们应努力加大与政府、企业的横向联系与合作,积极争取多方资金的投入,以当地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为契机,争取政府、学校加大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实验室建设费以及教学仪器设备维护费的投入力度。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提高生机比,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和开出率,建立健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机接口原理、操作系统等一系列专业实验室。
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在重新理清教育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师资结构进行优化,积极引进计算机高等教育所需要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积极推进专业教师和新开专业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提倡教师运用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行为驱动式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一支优秀的计算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
2.3 结合当地市场需求,改革课程体系
计算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要与当地经济接轨,以当地政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为依据,对体系框架内涉及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应用课程和技能课程4个课程模块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对专业课程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网络与通信、操作系统原理,实践应用课程中的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语言设计等课程进行优化,调整这些课程的开设课时数,适当增加专业课的课时量,增加计算机实验课及技能拓展课的课时,见表2。
2.4 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进一步更新教师队伍的教学观念,将教师传统教学中基于安排和给予型的教学管理改变为主动服务型的人才培养教学形式。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技能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联系,开展多种计算机实践活动和技能拓展,加大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将网络在线学习、多媒体可视平台学习和实践探索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引入计算机教学中,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的吸收,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优化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使学生的学习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积极、自主地去学习,充分地、多方位地去吸收。
3 结语
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改变了陇东地区的计算机高等教育理念,计算机学科优势明显加大,教学思路和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就业能力显著提高。接下来我们将深入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掌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技能适应性和实用性,不断了解市场需求,结合地区经济特点,进一步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计算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7.
[2]瞿志豪,钟晓勤,杨旭辉.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与实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9(6):23.
[3]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2):52.
[4]颜晖,何钦铭,陈汉权,等.应用网络化教学手段促进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4(6):29.
[5]王忠红.西部地区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0):36.
[6]张丽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难点探析和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08(10):97.
[7]於晓明,沈安东.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83.
(编辑:彭远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