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校企共培三级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2014-07-02张俊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高技能高职

张俊

摘 要:工学交替作为较为理想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遇到的普遍瓶颈是学生管理和安全问题、学校与企业诉求的矛盾、工学交替的时间长短问题、所学专业与岗位不一致的问题、“工”与“学”的脱节、学生对工学交替认识不清等,而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和校企联盟方式,构建“校内生产性的实训工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和“校企共建式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级平台,实施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工学交替”;校企共培;三级平台;高技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065-02

前言

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之一,通过工学交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就业岗位的适应性较强。然而,因涉及到学校和企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瓶颈”,譬如学生管理和安全问题、学校与企业诉求的矛盾、工学交替的时间长短问题、所学专业与岗位不一致的问题、“工”与“学”的脱节、学生对工学交替认识不清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与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拓宽学生职业素质,重视校企文化融合,完善校企合作条件,引企入校,共建基地,并设立相关的协调统一管理机制,力争创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体制和制度。2009年,我院染整技术专业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和校企联盟方式,依托学院江苏省丝绸材料与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构建“校内生产性的实训工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和“校企共建式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级平台,实施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校企共培三级平台的作用和意义

1.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互惠多赢的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级平台的实践,有效实现校内外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了高职教育“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及服务社会功能拓展与提升。首先,它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其次,学校不仅能借助企业先进的生产设施与设备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享用到现代企业特殊的生产性、管理性、经营性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第三,企业在合作中也有所得,在对廉价的人力资源有效占有的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可以说,这种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互惠多赢的效果。

2.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经过工学结合三级平台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我系学生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技能标兵。我系的毕业生也以“为人诚恳、专业扎实、工作勤奋、作风朴实”为企业所青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满意度高达90%以上,各合作企业均愿意继续深度合作。

3.切实强化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推动了学院“双师结构”团队的建设,学院具有“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逐年上升,染整技术专业群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兼职教师5人,均为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

4.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依托拥有的国家级纺织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等,开展染色打样工、化学检验工等多个工种的中高级技能考试与鉴定;以“订单”培养为切入点,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素质;依托工程研发中心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项,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促进了行业技术革新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校企共培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构建工学结合一级平台——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该平台主要通过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基本岗位职业技能;并借助校内间歇性生产经营,获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降低实训教学成本。校内生产性的纺织、服装实训工厂可以进行纺纱、织布、染整和服装设计与制作,从设计、生产、管理等形成了若干岗位或岗位群。在校内实训工厂的建设中,根据现代企业的生产运行模式,从合作企业中直接引进行业中先进的装备、技术、生产运营与管理机制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内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并力争做到校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车间即教室,学生即员工,学生在校内实训工厂期间,考核与评价的主体是学校,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岗位实践技能的掌握及综合运用程度。

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具有全真的企业生产和运营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操守,有利于实施“任务驱动式”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促相融。

2.构建工学结合二级平台——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该平台的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和适应能力,为企业生产提供急需的的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开拓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途径,大大扩展了学生的就业市场。要想真正做到学生和企业所需岗位的无缝对接,就必须把学生放到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去磨练去提高其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为提高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我系从20 多家合作企业中,重点选择11家开展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作为我系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并签订合作协议。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规范、人员综合素质较高。置身其中,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如苏州俐马纺织有限公司、苏州东友印染有限公司、苏州辉岭蕾丝有限公司、吴江盛虹印染集团、苏州欣鸿源印染有限公司等。通常系部会安排两位老师作为学生下厂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带队教师,配合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统一管理,采用校企联合考核的方式来确保校外实习的质量,并为个别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以帮助他更好地适应新的岗位,同时带队老师还可以在此期间和企业技术人员一同研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强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我系不少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期间就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和赞扬,已经融入了实习企业的文化氛围并与企业签署了就业协议,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endprint

3.构建工学结合三级平台——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平台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双创”(创新创业)能力,为相关企业培养了青年技术骨干,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研发能力,并强化了校企产学研项目的合作。譬如我系与苏州伊可迪针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联合申报建设“苏州市科技局SAAS针织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的工程中心和平台,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能以企业真实的生产工艺为主线,以实例、案例为核心进行案例式教学;另一方面,能够带领高年级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研究解决企业生产实际课题,让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使其了解和熟悉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思路和途径。工程研发中心的研究项目既可以是来自企业的横向研究课题,也可以是与企业联合申报的各级产学研项目。近三年来,染整技术专业积极开展与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校企合作研发项目逐年增多。

本专业承担的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稀士助剂与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是 2006年与吴江盛虹印染集团共同开发,迄今为止仍属国内外的空白,项目对于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此产品是将来极有发展前途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并将形成新的产业链;成立江苏省丝绸工艺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下设特种染色实验室,为染整工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平台。

三、校企共培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

1.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于有效突破办学主体的单一性、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独立性、考核评价方式的唯一性,校园文化体系的排它性,从而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形成新的高职教育育人体系,为实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衔接。

2.创新了学校文化建设形式。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元素,本着“源于企业文化、高于企业文化、辐射企业文化”的原则,以育人为目标,多管齐下,实现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形成了企业职业文化影响校园文化和先进的高校文化引导企业文化的互动。

3.创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为了开展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打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三级平台,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务实合作、共融共进”的原则,在2010 年,我系与苏州欣鸿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合作共建“欣鸿源”订单班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由合作双方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组成管理层。校企共建共管工程中心,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2] 许士群,张荣华.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

[3] 高华,丁慧琼.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浅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 聂伟.工学交替存在问题辨析[J].职业时空,2010,(1).

[5] 裘腰军.工学交替中“工”与“学”关系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6] 钱建栋.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丝绸,2012,(3).[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高技能高职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构建、实施与评价研究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