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额宝“神”“妖”之辩

2014-07-02栏目主持刘道勤

中国储运 2014年4期
关键词:余额利率银行

栏目主持/刘道勤

老编有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自上而下的改革顶层设计的同时,另一种力量在自下而上地改变着中国,它就是互联网。

两会前夕,余额宝的抢眼表现再度引起银行业的不安。至2月末,余额宝开户人数达到8100万,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规模堪比小型银行。此前的8个月,余额宝从无到有,占据了国内货币基金规模的三分之一。不仅是阿里巴巴的余额宝,腾讯的微信支付、发红包,雨后春笋一般的p2p网络贷款,无不预示着互联网颠覆式改变金融格局的可能,也在考量着监管当局的智力与能力。

正方的“神化”

尽管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金融风险和监管挑战,但它是中国经济体系中多年来罕见的正能量。余额宝等正以“救星”的角色为民营资本在国有资本的金融长城攻陷一个缺口。

2013年6月才横空出世的余额宝之所以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引来各方目光,全因这一以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及其追随者,犹如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让习惯于躺在息差上赚钱的银行一下傻了眼。在利率管制之下,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5%,而余额宝的7日年化利率却有5%甚至6%以上;除了利率上的巨大差异,以支付宝为依托的余额宝还可以用于团购、买机票以及各类网购的网上支付。在十几倍的利率差距和便捷性的吸引下,余额宝等于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迅速将小型客户零散资金聚集了起来。

在不增发货币的情况下,资金的大蛋糕是固定的,余额宝以及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兴旺意味着银行的存款搬家。在长期的金融垄断中,银行对小型客户是看不上眼的,一般的理财产品还要5万元的门槛呢,即使不用心对待甚至“负利率”这些钱也没别处存。但余额宝的出现让银行坐不住了,尤其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小钱也是钱,存款流失等同于资金成本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表示,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注入了活力,有望开启金融变革的新时代。作为金融和互联网交叉融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是当前最具创新活力和增长潜力的新兴业态,也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的关键领域。他还表示,由于互联网金融所涉足的主要集中在传统金融机构当前开发并不深入的领域,与原有的传统金融业务形成互补态势,所以短期内互联网金融从市场规模角度,并不会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很大冲击,但是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创新思路以及其显现出来的高效率,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还是带来了较大的理念冲击,也带动了传统金融机构进一步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余额宝是寄生虫吗?当然不是。余额宝只是简单地把钱借助天弘基金投入到银行间拆借市场,就让投资者都获得了20倍于银行活期存款的利率,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也从中赚到了钱。多赚的钱从何而来?当然是挤压了银行的超额利润。而且,天弘基金投资于银行间拆借市场,并不违法,合法的套利何错之有?毕竟,同业拆借利率高又不是阿里巴巴导致的。

在这一过程中,余额宝似乎的确没有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是余额宝目前主要投资于银行间拆借只是一个短暂的状态,随着其规模的膨胀、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回落,阿里巴巴势必通过创新更好地运用这些资金。例如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购买贷款产品,从而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阿里巴巴金融创新大幕还只是刚刚拉开,我们不能把余额宝当前的投资去向视为长期的、永恒的、惟一的选择,进而将其定义为寄生虫。

余额宝会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吗?余额宝及类似的互联网金融,以高质量的竞争,已经对银行产生了显著的鲶鱼效应。互联网金融和银行都是金融服务提供者,金融服务者竞争的加剧,只会让金融服务的需求者(投资者、借款人)受益。如果说余额宝是吸血虫,那它吸的也只是银行的超额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新的演变,投资者、借款人都将从中国金融业竞争加剧这一趋势中受益,这是毫无悬念的,而且空间巨大。

尽管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金融风险和监管挑战,但它是中国经济体系中多年来罕见的正能量。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不仅打破了银行赖以躺着挣钱的利率管制,更冲击了国有金融的寡头垄断格局。理解了这一点,银行的忐忑心情就不难想象了。

反方的“妖化”

余额宝这只基金几乎扰乱了整个货币基金市场,甚至触发了新一轮的互联网投资热潮。如果没有超银行14倍的高额利润回报,如果破坏市场规则的交易模式和尝尽甜头的天弘基金受不到证监会的监管和制裁,单纯的央视评论员钮文新的一则呐喊,无异于帮余额宝做免费广告,讨伐之余,更是让余额宝用幽默诙谐的声明,打了一场漂亮的舆论危机公关战。

本来很多人仍在徘徊观望,正小心翼翼地求证“余额宝”它究竟是不是个坑?这下好了,情况反转,有人竟直接把矛头指向钮文新,习惯性地“吐槽”央视评论员,认为其论断是无理无据,是狭隘的“砖家”思维,甚至是贪婪无度的资本主义思想,诚心不想让人人有钱赚!

于是,更多人去利用各种“路数”,东拼西借,凑足了足够翻上几番的本金砸进余额宝,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一遍遍地刷手机,盯着屏幕上的收益数字笑得合不拢嘴。

钮文新在其博文中称,余额宝吸血鬼、金融寄生虫,称它们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当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到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的余额宝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

从中可以看出,钮文新取缔余额宝的观点并非是哗众取宠的无稽之谈。除了原有的难题,现在,钮文新还要对付缺乏理智的余额宝的狂热信徒,还要坚持对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政策持有的保守态度。现在,货币基金规模的大幅增长带来的潜在风险(即流动性风险和投资风险)已不容忽视,也是我们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余额宝平台会因此即刻崩盘。常言道,存在即合理,其实银行也并不缺乏类似的投资理财产品,只是以往这些产品往往都有起始金额的限制,让大部分潜在客户由于金额限制、交易繁琐等问题不得不选择观望。余额宝则利用自身优势,连通支付宝实现了现金管理,1元的起步价,让更多用户可以参与进来,盘活了大量闲置资金。

但余额宝其荒谬之处却恰恰也在这里,它们并未通过现金管理创造价值,相反还土豪般出手阔绰,使用户获得丰厚收益,既然是基金,我想必然会有一定风险,必然要遵循基金收支平衡的定律,现如今万亿的货币基金规模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这也势必会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成本,血债血还,恐怕最终也只能由我们自己为之前尝到的那点甜头儿买单。

“宝宝军团”现在仍在不断扩兵增员,可以说已泛滥成灾。余额宝年后趁热打铁推出升级版——余额宝二代,百度、腾讯也要在这场混战中分得一杯羹,纷纷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工行、交行、中行等银行版余额宝也不甘示弱,展开了一场活期存款保卫战,这些“宝宝军团”不仅破坏着金融市场,有的还借理财投资之名行“搭售”、“捆绑”保险业务之实,令人唏嘘不已。

在我看来,有没有一批敢于唱反调的央视评论员的出现,是衡量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准。尽管用了余额宝,大家都说好,但正如钮文新所言,说不定你的加薪机会已经被吞噬了,而你的工作机会恐怕也会更加风雨飘摇。余额宝背后潜藏的是一幅巨大的商业蓝图、更是一个让人惊出一身冷汗的金融模式,仅靠央视评论员一个人的打击并不够,证监会要依法对那些存在潜在风险的行为进行严格管控。

“余额宝的钱,用来投资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存回银行,这样转一圈,钱成本升高了,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意义。”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如是说。

自话自说

从全球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的金融放松管制的大背景之下,都会出现资金从交储蓄的账户里面向收益更高的账户转移的迹象。余额宝的诞生恰恰赶上了2013年去杠杆化和收紧货币总量的好时机,近而取得如此高的收益。但利率的市场化,也有可能断送余额宝们。当年美国版余额宝PayPal与今天中国的余额宝一模一样。其最终在2011年主动选择将货币基金清盘。如果市场利率降到足够低,余额宝们可能也会被清盘。

当下对网络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对错边界不甚清晰,自然容易引发争议。事物不是非黑即白,舆论并非选边站队。取缔余额宝对网络金融大动干戈或失之偏颇;处于监管盲区任其野蛮生长或养痈成患。余额宝虽已获得市场热捧,但余额宝本身运作尚不太规范。如支付宝公司曾将余额宝的安全性能描述为“万无一失”,刻意回避对安全隐患的说明,亦显失公允。至于那些习惯于“高大上”的银行,雄霸数十年的江山,竟如此轻易地“丢城失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放下身段、拥抱互联网革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普惠的,满足了那些被正规金融体系歧视甚至排除的金融弱势群体的需求。在不远的将来,随着阿里巴巴、腾讯金融业务的不断增长或许也应该被纳入到金融监管体系之中,例如是否可以考虑发放互联网银行牌照,等等。(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余额利率银行
央行:2022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1万亿元
2020,余额不足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