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事 战友情

2014-07-02孟宏儒

党史文汇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稿书记山西

孟宏儒

2013年8月15日赴省城太原参加三晋文化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期间,得到大会分发的一本由王谦编著的《随想集》。王谦同志系山西平定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受“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即参加了平定牺盟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组织。1938年10月至1939年3月,曾一度担任平(定)东县委宣传委员及县委书记职务。后调中共太行区第三地委、第四地委、长治市委担任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在中共中央华北局政研室、华北局农村工作部工作。1956年3月,调回山西,历任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省委第二书记、省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主任、省政协主席等重要职务。1981年后,奉命改任四川省委书记兼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其间,他先后5次出席全国党代会,并在4届中央委员会中任职。

党龄70载,履职50春。对于这样一位资深的革命老人,我崇敬万分,钦慕已久。因此,当我拿到他所著的《随想集》后,便不忍释手,一口气通读了全书。直到读完“后记”,始知该书是王老的遗作,是他1985年离任后,在22年的晚年生活中零星写就的一些小文章。2006年10月,从医院回家后,他将累积的160多篇近30万字的文章重新审阅后装订成册,整整齐齐包装在大文件袋中,还在封面上工整地写上写作年代,像宝贝似的珍藏了起来。2007年7月9日王老去世后,他的女儿王燕秋打开父亲的文稿,在认真通读后,她说:“面对这一页页的文稿,我仿佛看到父亲在这22年中与国家、与党、与普通百姓、与他自己的一次次对话。这是他发自肺腑的感想,真实地表达了父亲晚年的思想情感。这也是他留给子女的一笔精神财富。所以,我决定整理这些文稿,并打算选择一部分文章汇编成小册子,送给父亲的老同志、老朋友和关心父亲的人们,以此更完整、更深入了解父亲的精神品格。”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李玉明、张捷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经他们亲自审阅和修改后,2011年,即由三晋文化研究会结集,定名为《随想集》,列入“三晋文化研究丛书”出版了。

该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是“深切缅怀”,收录了14篇怀念文章;第二辑是“不懈笔耕”,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不同时期应邀为一些出版物所写的序文和在几个会议上的即席讲话等,共12篇;第三辑是“偶想随感”,收录了40篇杂感类文章;第四辑是“诗稿选萃”,收录了他生前即兴吟成的12题20首诗作。其中,最令人感动、触及我灵魂的是第一辑里的那14篇悼亡友、叙旧情的文章。

这14篇缅怀文章,追思和悼念的是王大任、郭钦安、周璧、甄华(又名梦笔)、于林、刘开基、岳维藩、郑林、刘锡田、李慰、李友九、王海元、卫恒、贾俊等14位已故的老同志。他们之中,王海元是河曲县曲峪村党支部书记,因带领群众搞“小流域治理”创造了成功经验,在农业建设上立了大功而被提拔为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刘锡田是水利建设工程方面的资深专家、省水利厅的总工程师,其余12人则均是相识、相交多年甚至共处了半个世纪的老朋友、老同事。尤其是卫恒、王大任、郑林、刘开基这4位同志,不仅和王老是一个班子里的“搭档”,还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难友”。所以,当他们中的某个人先行离世,对在世者,都是一种噩耗,也便产生了王谦同志耄耋之年含泪写下的这些文字……

拜读王老的这本《随想集》,如同在阅读山西的一段党史,也如同是在阅读山西党政干部的人物传,获益匪浅,启迪尤深。一个人,应当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岁月中遇到坎坷该如何面对?对于权位、名誉应持什么样的态度?亲情、友情在人的生命中应占据何等位置?我觉得从王老的这部书中均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我觉得王谦的《随想集》是一本好书,一部好教材,很值得一读。

猜你喜欢

文稿书记山西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读书记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