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啶酰菌胺WP的研制及其对油菜菌核病的田间防效
2014-07-02周锋张小磊梁宏杰朱福兴
周锋 张小磊 梁宏杰 朱福兴
摘要:筛选出了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WP)的优化配方(质量比)为啶酰菌胺5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木质素磺酸钠3.0%、助剂DK8 5.0%,硅藻土补足100.0%,按此配方制得质量合格的50%啶酰菌胺WP,用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P 247.5~322.5 g(a.i)/hm2对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防效达到67.5%~80.1%,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 750.0 g(a.i)/hm2(防效66.2%)、40%菌核净WP 375.0 g(a.i)/hm2(防效64.9%),且对油菜安全。
关键词: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配方;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TQ455.4;S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6-1301-03
Development of 50% Boscalid WP and Its Field Efficacy against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ZHOU Feng,ZHANG Xiao-lei,LIANG Hong-Jie,ZHU Fu-xing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
Abstract: The formulation of Boscalid wettable powder(WP) was optimized with Boscalid 50.0%, 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 3.0%, sodium lignosulfonate 3.0%, adjuvant DK8 5.0%. Field efficacy of 50.0% Boscalid WP at 16.5~21.5 g(a.i)/667 m2 against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reached 67.5%~80.1% whereas that of the control with fungicide 50% Carbendazim WP 50.0 g(a.i)/667m2 was 66.2%, and of 40% Dimethachlon WP 20.0 g(a.i)/667m2 was 64.9%.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50% Boscalid WP developed is safe for rapeseed plant.
Key words:Boscalid wettable powder(WP);recipe: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field efficancy
油菜是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重要油料作物,平均每年种植面积700万hm2[1]。油菜菌核病[病原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病原寄主范围广泛,可以危害75科400多种作物[2,3],油菜菌核病在中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发生最为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流行年份严重田块发病率可超过80%,产量损失5%~30%,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4]。由于目前尚未选育出能够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抗病油菜品种[5],对其控制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菜种植区多使用以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为主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防治油菜菌核病,因其作用位点单一,加上长期连续使用,加速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6]。自2002年开始中国主要油菜产区,尤其是江苏省开始使用菌核净作为替代药剂在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使用,但近年在生产中已经发现油菜菌核病病原菌对菌核净敏感性降低[7],故继续用其来防治油菜菌核病存在一定的风险。
啶酰菌胺(Boscalid)为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烟碱类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的真菌性病害都有活性[8]。已有研究表明,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亦具有较高的活性[9],目前该杀菌剂已登记的剂型主要是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10],尽管这些剂型使用方便、环境相容性更好,但其制造成本高、销售价格较贵,可能会制约啶酰菌胺的应用与推广。本研究结合实际,进行了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WP) 的研制,并试制产品用于对油菜菌核病的田间防效试验,验证了其使用效果和施用剂量,对啶酰菌胺在防治油菜菌核病上的使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药剂 97.0%啶酰菌胺原粉(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50%多菌灵WP(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0%菌核净WP(江西禾益有限公司)。
1.1.2 供试试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木质素磺酸钠(沈阳兴正和化工有限公司),助剂DK8(深圳市郎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硅藻土(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1.2 50%啶酰菌胺WP的试制及检测
经过多次预试验后筛选到了最佳配方(表1)。按计算用量称取97.0%啶酰菌胺原粉于容器中,再加入试制试验所确定用量的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助剂DK8、填料载体(硅藻土),将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混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一定的细度(95%通过320目筛)。可湿性粉剂的润湿性能、悬浮率、水分含量、pH、细度等主要产品性能检测参考吴学明等[11]的方法。
1.3 50%啶酰菌胺WP的田间防效试验
1.3.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为秋播油菜田,油菜品种为中双10号,栽培方式为直播(2012年9月30日播种),前茬作物为水稻,各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播期、种植密度、生育期、水肥管理措施等)一致。
1.3.2 药剂施用 试验共设5个药剂处理,①50%多菌灵WP 750.0 g(a.i)/hm2,②40%菌核净WP 375.0 g(a.i)/hm2,③50%啶酰菌胺WP 322.5 g(a.i)/hm2,④50%啶酰菌胺WP 247.5 g(a.i)/hm2,⑤50%啶酰菌胺WP 172.5 g(a.i)/hm2,对照(CK)为清水喷雾。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小区面积为35 m2,采用不完全随机排列。
在油菜主茎开花率超过95%、一次枝梗开花率为50%左右时开始施药[12,13],采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台州市路桥区农意喷雾器厂)进行喷雾。2013年3月27日(晴,12~19 ℃,微风)第一次施药(喷雾量为900 kg/hm2,下同),药后24 h内无雨;2013年4月6日(多云转晴,7~21 ℃,微风)第二次施药,药后24 h内无雨。在施药期间不施用其他杀菌剂、杀虫剂及除草剂等。药后观察药害情况。
1.3.3 防效调查 施药前进行病情基数调查,因试验地前期发病较轻,本试验仅在收获前调查了一次(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5日)。每小区棋盘式取调查样点10个,每点固定调查5株,每小区共调查50株,记录发病情况。
油菜菌核病病害分级参照冯希杰[14]的分级标准。0级,茎叶不发病;1级,1个侧枝发病或主干病斑长度小于或等于3 cm;2级,2个侧枝发病或主干病斑长度为3~7 cm;3级,3个侧枝发病或主干病斑长度大于7 cm;4级,整株植株枯死。
病情指数=∑(病级值×该级病株数)/(最高病级值×调查株数)×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50%啶酰菌胺WP的试制及检测
参照吴学明等[11]的方法对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按试验配方配制的制剂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了农药可湿性粉剂制剂的商品要求,质量合格。
2.2 50%啶酰菌胺WP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
试制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0%啶酰菌胺WP 322.5 g(a.i)/hm2对油菜菌核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80.1%,优于2种对照药剂处理,与2种对照药剂差异极显著;50%啶酰菌胺WP 247.5 g(a.i)/hm2对油菜菌核病平均防治效果为67.5%,略优于2种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WP 172.5 g(a.i)/hm2用量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其药效与对照药剂相当。
由此可见,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于田间防治油菜菌核病使用剂量以172.5~322.5 g(a.i)/hm2为宜。
2.3 50%啶酰菌胺WP安全性
药后观察,50%啶酰菌胺WP各个处理小区油菜长势良好,未发现药害现象。
3 讨论
啶酰菌胺为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烟碱类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广,可以作为油菜菌核病现有防治药剂的替代药剂或与之交替轮换使用来避免油菜菌核病菌对常规杀菌剂的抗药性。本试验从企业生产条件和农民承受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啶酰菌胺新剂型可湿性粉剂进行了研制,试验得到了50%啶酰菌胺WP的配方。可湿性粉剂加工成本低,中小企业均可生产;研究所得配方原材料易于获得,价格较为便宜,产品成本低,较容易为农民所接受。
田间防效试验表明,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油菜安全,可以用于对油菜菌核病的化学防治。已有的研究表明啶酰菌胺与大多数杀菌剂均没有交互抗药性[15,16],故本研究研制的50%啶酰菌胺WP可以在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或菌核净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作为多菌灵或菌核净替代农药使用,使用剂量以172.5~322.5 g(a.i)/hm2为宜,这与顾炳朝等[17]确定啶酰菌胺用于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剂量为150~350 g(a.i)/hm2基本一致。但是用啶酰菌胺防治油菜菌核病是否存在抗性风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需形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1):101-105.
[2] 赵 健,桑芝萍,金建国,等.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08-109.
[3] BOLAND G J,HALL R.Index of plant hosts of Sclerotinia sclertiorum[J]. Plant Pathology,1994,16:93-108.
[4] 侯明生,黄俊斌.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 LU G H,Engineering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resistance in oilseed crops[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3,2(12):509-516.
[6] 马 琳,占秀萍,平新亮.杀菌剂抗性监测研究进展[J].农药科学管理,2010,31(8):24-27.
[7] MA H X, FENG X J,CHEN Y,et al.Occurr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methachlon insensitivity in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 [J].Plant Disease,2009,93(1):36-42.
[8] 倪云霞,陈美兰,刘红彦,等.4种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J].植物保护,2006,33(3):319-322.
[9] 胡承勇.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菌核净的抗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10] 通过有效成分查询产品[ED/OL].http://www.chinapesticide.gov.cn/service/aspx/B3X.aspx?aiid=FUYXA,2013-05-09.
[11] 吴学明,徐 妍.农药制剂加工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2] SARMA B K,BASHA S A,SINGH D P,et al. Use of non-conventional chemicals a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protect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from Sclerotinia stem rot[J].CropProtection,2007,26:1042-1048.
[13] 高 雪,唐凯健,王利华.我国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09(6):15-17.
[14] 冯希杰.防治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药剂筛选及复配剂的增效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15] 王文桥,马志强,张小凤,等.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J].农药学学报,2001,3(1):6-11.
[16] 颜范勇,刘冬青,司马利锋,等.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啶酰菌胺[J].农药,2008,47(2):132-135.
[17] 顾炳朝,朱桂梅,岳绪国,等.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及其田间防效[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114-117.
1.3 50%啶酰菌胺WP的田间防效试验
1.3.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为秋播油菜田,油菜品种为中双10号,栽培方式为直播(2012年9月30日播种),前茬作物为水稻,各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播期、种植密度、生育期、水肥管理措施等)一致。
1.3.2 药剂施用 试验共设5个药剂处理,①50%多菌灵WP 750.0 g(a.i)/hm2,②40%菌核净WP 375.0 g(a.i)/hm2,③50%啶酰菌胺WP 322.5 g(a.i)/hm2,④50%啶酰菌胺WP 247.5 g(a.i)/hm2,⑤50%啶酰菌胺WP 172.5 g(a.i)/hm2,对照(CK)为清水喷雾。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小区面积为35 m2,采用不完全随机排列。
在油菜主茎开花率超过95%、一次枝梗开花率为50%左右时开始施药[12,13],采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台州市路桥区农意喷雾器厂)进行喷雾。2013年3月27日(晴,12~19 ℃,微风)第一次施药(喷雾量为900 kg/hm2,下同),药后24 h内无雨;2013年4月6日(多云转晴,7~21 ℃,微风)第二次施药,药后24 h内无雨。在施药期间不施用其他杀菌剂、杀虫剂及除草剂等。药后观察药害情况。
1.3.3 防效调查 施药前进行病情基数调查,因试验地前期发病较轻,本试验仅在收获前调查了一次(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5日)。每小区棋盘式取调查样点10个,每点固定调查5株,每小区共调查50株,记录发病情况。
油菜菌核病病害分级参照冯希杰[14]的分级标准。0级,茎叶不发病;1级,1个侧枝发病或主干病斑长度小于或等于3 cm;2级,2个侧枝发病或主干病斑长度为3~7 cm;3级,3个侧枝发病或主干病斑长度大于7 cm;4级,整株植株枯死。
病情指数=∑(病级值×该级病株数)/(最高病级值×调查株数)×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50%啶酰菌胺WP的试制及检测
参照吴学明等[11]的方法对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按试验配方配制的制剂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了农药可湿性粉剂制剂的商品要求,质量合格。
2.2 50%啶酰菌胺WP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
试制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0%啶酰菌胺WP 322.5 g(a.i)/hm2对油菜菌核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80.1%,优于2种对照药剂处理,与2种对照药剂差异极显著;50%啶酰菌胺WP 247.5 g(a.i)/hm2对油菜菌核病平均防治效果为67.5%,略优于2种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WP 172.5 g(a.i)/hm2用量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其药效与对照药剂相当。
由此可见,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于田间防治油菜菌核病使用剂量以172.5~322.5 g(a.i)/hm2为宜。
2.3 50%啶酰菌胺WP安全性
药后观察,50%啶酰菌胺WP各个处理小区油菜长势良好,未发现药害现象。
3 讨论
啶酰菌胺为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烟碱类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广,可以作为油菜菌核病现有防治药剂的替代药剂或与之交替轮换使用来避免油菜菌核病菌对常规杀菌剂的抗药性。本试验从企业生产条件和农民承受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啶酰菌胺新剂型可湿性粉剂进行了研制,试验得到了50%啶酰菌胺WP的配方。可湿性粉剂加工成本低,中小企业均可生产;研究所得配方原材料易于获得,价格较为便宜,产品成本低,较容易为农民所接受。
田间防效试验表明,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油菜安全,可以用于对油菜菌核病的化学防治。已有的研究表明啶酰菌胺与大多数杀菌剂均没有交互抗药性[15,16],故本研究研制的50%啶酰菌胺WP可以在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或菌核净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作为多菌灵或菌核净替代农药使用,使用剂量以172.5~322.5 g(a.i)/hm2为宜,这与顾炳朝等[17]确定啶酰菌胺用于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剂量为150~350 g(a.i)/hm2基本一致。但是用啶酰菌胺防治油菜菌核病是否存在抗性风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需形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1):101-105.
[2] 赵 健,桑芝萍,金建国,等.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08-109.
[3] BOLAND G J,HALL R.Index of plant hosts of Sclerotinia sclertiorum[J]. Plant Pathology,1994,16:93-108.
[4] 侯明生,黄俊斌.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 LU G H,Engineering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resistance in oilseed crops[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3,2(12):509-516.
[6] 马 琳,占秀萍,平新亮.杀菌剂抗性监测研究进展[J].农药科学管理,2010,31(8):24-27.
[7] MA H X, FENG X J,CHEN Y,et al.Occurr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methachlon insensitivity in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 [J].Plant Disease,2009,93(1):36-42.
[8] 倪云霞,陈美兰,刘红彦,等.4种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J].植物保护,2006,33(3):319-322.
[9] 胡承勇.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菌核净的抗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10] 通过有效成分查询产品[ED/OL].http://www.chinapesticide.gov.cn/service/aspx/B3X.aspx?aiid=FUYXA,2013-05-09.
[11] 吴学明,徐 妍.农药制剂加工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2] SARMA B K,BASHA S A,SINGH D P,et al. Use of non-conventional chemicals a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protect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from Sclerotinia stem rot[J].CropProtection,2007,26:1042-1048.
[13] 高 雪,唐凯健,王利华.我国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09(6):15-17.
[14] 冯希杰.防治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药剂筛选及复配剂的增效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15] 王文桥,马志强,张小凤,等.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J].农药学学报,2001,3(1):6-11.
[16] 颜范勇,刘冬青,司马利锋,等.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啶酰菌胺[J].农药,2008,47(2):132-135.
[17] 顾炳朝,朱桂梅,岳绪国,等.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及其田间防效[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114-117.
1.3 50%啶酰菌胺WP的田间防效试验
1.3.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为秋播油菜田,油菜品种为中双10号,栽培方式为直播(2012年9月30日播种),前茬作物为水稻,各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播期、种植密度、生育期、水肥管理措施等)一致。
1.3.2 药剂施用 试验共设5个药剂处理,①50%多菌灵WP 750.0 g(a.i)/hm2,②40%菌核净WP 375.0 g(a.i)/hm2,③50%啶酰菌胺WP 322.5 g(a.i)/hm2,④50%啶酰菌胺WP 247.5 g(a.i)/hm2,⑤50%啶酰菌胺WP 172.5 g(a.i)/hm2,对照(CK)为清水喷雾。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小区面积为35 m2,采用不完全随机排列。
在油菜主茎开花率超过95%、一次枝梗开花率为50%左右时开始施药[12,13],采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台州市路桥区农意喷雾器厂)进行喷雾。2013年3月27日(晴,12~19 ℃,微风)第一次施药(喷雾量为900 kg/hm2,下同),药后24 h内无雨;2013年4月6日(多云转晴,7~21 ℃,微风)第二次施药,药后24 h内无雨。在施药期间不施用其他杀菌剂、杀虫剂及除草剂等。药后观察药害情况。
1.3.3 防效调查 施药前进行病情基数调查,因试验地前期发病较轻,本试验仅在收获前调查了一次(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5日)。每小区棋盘式取调查样点10个,每点固定调查5株,每小区共调查50株,记录发病情况。
油菜菌核病病害分级参照冯希杰[14]的分级标准。0级,茎叶不发病;1级,1个侧枝发病或主干病斑长度小于或等于3 cm;2级,2个侧枝发病或主干病斑长度为3~7 cm;3级,3个侧枝发病或主干病斑长度大于7 cm;4级,整株植株枯死。
病情指数=∑(病级值×该级病株数)/(最高病级值×调查株数)×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50%啶酰菌胺WP的试制及检测
参照吴学明等[11]的方法对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按试验配方配制的制剂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了农药可湿性粉剂制剂的商品要求,质量合格。
2.2 50%啶酰菌胺WP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
试制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0%啶酰菌胺WP 322.5 g(a.i)/hm2对油菜菌核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80.1%,优于2种对照药剂处理,与2种对照药剂差异极显著;50%啶酰菌胺WP 247.5 g(a.i)/hm2对油菜菌核病平均防治效果为67.5%,略优于2种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WP 172.5 g(a.i)/hm2用量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其药效与对照药剂相当。
由此可见,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于田间防治油菜菌核病使用剂量以172.5~322.5 g(a.i)/hm2为宜。
2.3 50%啶酰菌胺WP安全性
药后观察,50%啶酰菌胺WP各个处理小区油菜长势良好,未发现药害现象。
3 讨论
啶酰菌胺为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烟碱类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广,可以作为油菜菌核病现有防治药剂的替代药剂或与之交替轮换使用来避免油菜菌核病菌对常规杀菌剂的抗药性。本试验从企业生产条件和农民承受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啶酰菌胺新剂型可湿性粉剂进行了研制,试验得到了50%啶酰菌胺WP的配方。可湿性粉剂加工成本低,中小企业均可生产;研究所得配方原材料易于获得,价格较为便宜,产品成本低,较容易为农民所接受。
田间防效试验表明,试制的50%啶酰菌胺WP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油菜安全,可以用于对油菜菌核病的化学防治。已有的研究表明啶酰菌胺与大多数杀菌剂均没有交互抗药性[15,16],故本研究研制的50%啶酰菌胺WP可以在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或菌核净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作为多菌灵或菌核净替代农药使用,使用剂量以172.5~322.5 g(a.i)/hm2为宜,这与顾炳朝等[17]确定啶酰菌胺用于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剂量为150~350 g(a.i)/hm2基本一致。但是用啶酰菌胺防治油菜菌核病是否存在抗性风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需形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1):101-105.
[2] 赵 健,桑芝萍,金建国,等.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08-109.
[3] BOLAND G J,HALL R.Index of plant hosts of Sclerotinia sclertiorum[J]. Plant Pathology,1994,16:93-108.
[4] 侯明生,黄俊斌.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 LU G H,Engineering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resistance in oilseed crops[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3,2(12):509-516.
[6] 马 琳,占秀萍,平新亮.杀菌剂抗性监测研究进展[J].农药科学管理,2010,31(8):24-27.
[7] MA H X, FENG X J,CHEN Y,et al.Occurr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methachlon insensitivity in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 [J].Plant Disease,2009,93(1):36-42.
[8] 倪云霞,陈美兰,刘红彦,等.4种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J].植物保护,2006,33(3):319-322.
[9] 胡承勇.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菌核净的抗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10] 通过有效成分查询产品[ED/OL].http://www.chinapesticide.gov.cn/service/aspx/B3X.aspx?aiid=FUYXA,2013-05-09.
[11] 吴学明,徐 妍.农药制剂加工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2] SARMA B K,BASHA S A,SINGH D P,et al. Use of non-conventional chemicals a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protect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from Sclerotinia stem rot[J].CropProtection,2007,26:1042-1048.
[13] 高 雪,唐凯健,王利华.我国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09(6):15-17.
[14] 冯希杰.防治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药剂筛选及复配剂的增效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15] 王文桥,马志强,张小凤,等.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J].农药学学报,2001,3(1):6-11.
[16] 颜范勇,刘冬青,司马利锋,等.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啶酰菌胺[J].农药,2008,47(2):132-135.
[17] 顾炳朝,朱桂梅,岳绪国,等.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及其田间防效[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