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实训课程考核标准改革的研究
2014-07-01郑立斌冯绍勇
郑立斌 李 建 何 晖 冯绍勇 钱 晋
(景德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999年以后新设立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从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技术型大学。
实训类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并提升动手能力,使其在就业后能迅速胜任工作岗位[1]。在我国具有学历、技能证书的汽车应用和维修人员十分紧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习者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我院课程实训时间安排方面不是很合理,实训课程教学考核不够严谨、规范,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实训中间过程具有很多具体步骤,这些中间步骤急需规范。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可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训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高[2]。
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3]。对实训教学中间步骤的严谨、规范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如何进行考核改革,加强管理,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训教学评价办法等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急迫。这就需要建立与实训环节和专业技能配套的考核体系,以达到汽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结合景德镇学院汽车底盘实训课程当前教学和考核的现状,通过实训考核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实训类课程课堂学习积极性,提出了一课一练一考,期末解决实际问题的随机考试,并制定课程考核的详细标准。
2 实训教学理念
“一个主线、二个阶段、三个层次、多个方向”的能力中心型。“一个主线”以培养应用科学技术为主线;“二个阶段”将培养分为前四学期专业基础培养和后四学期专业方向培养两个阶段;“三个层次”即分成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综合技术能力三个层次;“多方向”即设置汽车检测、维修、技术服务与营销、整形、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多个方向,后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两个以上的方向进行实训和上岗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培养人才目标为主线的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用为目的[4]。
3 实训考核标准的设计
依据景德镇学院现有的实训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学生素质等实际情况,在教学教改课题的资助下,对实训课程的考核标准进行了设计。
⑴考核时间的设计:一阶段理论课、一阶段实训课、一阶段考试(理论+实践),也就是依据相关教学内容上课,把整个课程的理论课分为若干个有机的阶段,一阶段理论结束后学生进行一个阶段实训锻炼,然后进行一个阶段的理论和实训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训理论依据和实训过程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掌握,这样能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学期结束时,整个学期就进行了若干次这样的阶段性考试。期末理论实训考试内容采用考前随机抽取实训内容加以考核,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学期总成绩比例如下:平时所有的实训考核占70%,期末考核占30%。
⑵考核内容的设计:实训课程考核应该兼顾理论与实践同时考核,考核内容应该有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工具识别、工具使用、拆装规范、故障设置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地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以达到汽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4 实训考核标准的研究内容
实例1:手动变速箱实物考核(背景知识叙述),考核时间:15分钟
实例2:手动变速箱拆卸考核,考核时间:100分钟
⑴统计分析现有汽车底盘实训设备;⑵制定专业知识背景叙述的考核项目及标准;⑶制定正确使用拆装工具的考核项目及标准;⑷制定正确拆卸零件的考核项目及标准;⑸制定正确装配零件的考核项目及标准;⑹实施实训考核操作过程视频录像。
这些实训考核内容都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我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从汽车专业实训室和基础实训室两个层面,为实现实训室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形成实训教学理念,搭建实训教学平台,构建实训教学考核体系。
单次拆装分数=知识叙述分数×10%+工具使用分数×10%+拆卸分数×40%+装配分数×40%
课程总分数=若干次拆装分数×70%+期末考核分数×30%。
5 结论
结合景德镇学院汽车底盘实训课程当前教学和考核的现状,通过实训考核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在实训类课程课堂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学生的汽车理论背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技能的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实训考核考试教师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做进一步的相关探索工作。
[1]陈瑶.高职实训课程分段考核方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
[2]钟怡帆.如何提高高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J].才智,2013,(4).
[3]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4]康东生.关于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