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防控技术在尉犁县棉花生产中推广的几点思考

2014-07-01王祥金谭文君孟新云朱庆德

新疆农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尉犁县植保技术推广

王祥金,谭文君,孟新云,朱庆德

尉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巴州 841500

绿色防控技术在尉犁县棉花生产中推广的几点思考

王祥金,谭文君,孟新云,朱庆德

尉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巴州 841500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在尉犁县推广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历年防控技术的分析对比,总结出该技术在推广中五个方面的经验:管理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坚强保障,观念创新是技术推广顺利实现的先导,技术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关键,创新服务机制是技术推广的要求,创新监测技术全覆盖是技术推广的基础。

绿色防控;成效;机制

尉犁县是新疆的植棉大县,是新疆优质棉基地重点发展县之一,年均种植面积4×104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6%以上。农牧民人均收入的80%来自棉花,棉花生产是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也是尉犁县唯一的农业产业。

2010年至2013年,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基础,通过秋翻冬灌、铲埂除蛹、防除田边杂草、温室大棚冬春季消灭越冬病虫源、包衣良种、土壤封闭、病虫害监测、推广应用高效低毒杀虫剂等多项防控技术对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解决了农民防病治虫的难题,促进了棉花的稳定增产,降低了农药使用风险,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建设现代植保、绿色植保、服务现代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取得的成效

1.1 经济效益

推广前三年(2007年-2009年)的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统计情况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后四年(2010年-2013年)的具体情况分析结果(见表1)病虫害发生面积减少38.3%,病虫害防治面积减少26.9%,发生程度由3级降低到2级,平均防治次数减少27.6%,挽回籽棉损失增加184%。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有效保护了天敌,显著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四年累计挽回籽棉损失折合人民帀26026.9万元(2.6亿),为尉犁县棉花生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表1 2007年-2013年尉犁县棉花播种、病虫害发生、防治挽回损失情况

1.2 解决了农民防病治虫的难题

从棉花整个生产过程来看,病虫害防治是技术含量最高、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风险控制最难的环节,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应对,而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有力开展,解决了农民防病治虫的难题,有利于促进传统的分散防治方式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统防统治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危害损失,保障棉花生产安全。

1.3 促进了棉花稳产和高产

棉花整个生育期,由于受异常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影响,病虫害呈多发、重发和暴发态势,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防控技术具有集成度高、装备比较先进、防控效果好、防治成本低等优势,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暴发成灾,确保棉花稳产、增收,四年累计挽回籽棉损失27485.09t。

1.4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尉犁县棉花播种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农药品种也相对繁多,为了避免农户乱买药、用药,在防治技术上严格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防治用药、统一防治技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人员,规范田间作业行为。

2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引发的思考

2.1 管理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坚强保障

统一领导,各单位齐抓共管、团结协作是实现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的基础。各乡(镇)都成立了绿色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抓单位、落实单位及业务部门分工明确,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2.2 观念创新是技术推广顺利实现的先导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室内培训、召开现现会、发放技术资料、媒体宣传、田间指导、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使绿色防控技术家喻户晓,入心、入耳、入目,提高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同时,通过宣传使广大棉农“见虫打药”的观念得到了极大转变。

2.3 技术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关键

把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与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相结合,开发和推广了性诱剂诱捕、秋翻冬灌灭蛹技术;以越冬菌虫源区治理为主的温室大棚熏蒸技术;以越夏虫源区治理为主的清除焚烧田边及地埂杂草技术;综合运用适期播种、推广抗病品种、土壤封闭、早春病虫害的防治、棉花生育期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特别是在化学防治上要放宽防治指标,给天敌留下一定的食料。充分考虑植物受害的补偿能力,减少用药次数,防效在80%左右不追求100%的防效,这样投入的成本相对较低,保护天敌维持田间生态平衡。

2.4 创新服务机制是技术推广的要求

根据不同区域、棉花病虫发生特点,重点推行全程承包防治服务,通过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实行药剂统购、统供、统配、统施,统防统治的增产增收效应逐渐显现,覆盖面迅速扩大。尉犁县农友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现有机防手16人,服务方式有全程承包、阶段承包、代防代治,服务费3元/ 666.7m2·次,四年累计服务农户4500户次,服务面积3.33×104hm2。

2.5 创新监测技术全覆盖是技术推广的基础

专门安排了12名专职测报员,按照“四定一查”的要求对尉犁县8个监测点进行各种病虫害的监测,在棉花上监测的对象主要有:棉蚜、棉叶螨、棉盲椿、棉蓟马、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各点每周将田间调查的信息上报到中心病虫分析室进行综合分析,由中心分析室将各乡的棉花病虫害动态通过网络、短信及文字形式发到各乡、村、组和技术人员,中心分析室根据棉花病虫害历年的发生情况、田间动态以及气象因子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和电视预报,每期电视预报播放10~15d,每天反复滚动播放,覆盖到各乡、村、组,全面准确指导防治工作。

3 讨论

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与天气预报准确率直接相关,尉犁县病虫害长期趋势预报准确率在80%,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在85%~95%,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绿色防控技术的全面应用还需要在服务机制上进一步完善,统购、统供、统配、统施才有更好的效果。

绿色防控新技术的支持资源有限。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新技术,就意味着要推广与其过去习惯使用不同的措施,如果仅仅是一家一户的实施,将会承担更多的农业生产风险。如果不给农民提供外部支持,绿色防控新技术的推广将受阻。

部分农民的管理能力跟不上。绿色防控新技术是根据农民群体平均水平设计的,而农民之间的管理能力差别较大,对于管理能力较差的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新技术则较为困难。

[1]谭文君.绿色防控技术在尉犁县棉花生产中的应用与成效[J].新疆农业科技,2012(5):40-41.

[2]叶贞琴.大力实施绿色防控加快现代植保建设步伐[J].中国植保导刊,2013(2):5-9.

[3]曲昌明.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探索与实践[J].中国植保导刊,2013(4):30-31.

[4]郑和斌,刘中求.吡虫啉拌种控虱防矮效果及对水稻成苗的影响[J].中国植保导刊,2013(9):61-63.

王祥金(1963年4月—),新疆尉犁县人,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013-10-28

猜你喜欢

尉犁县植保技术推广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新疆尉犁县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黄沙金树
尉犁县棉花大田示范肥料对照试验报告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