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视野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导向的思辨
2014-07-01胡祖荣王惠敏
胡祖荣,王惠敏,李 磊
(1.南昌大学体育系,江西南昌330031;2.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主体性”视野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导向的思辨
胡祖荣1,王惠敏1,李 磊2
(1.南昌大学体育系,江西南昌330031;2.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学生主体性培养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探究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提出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评价要重过程看结果、加强课外辅导等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策略。指出新课标的诸多内容在于改变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方式,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体育价值观的养成,对于学生主体性品格的素质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的内容。为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提出也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学生主体性培养有着必然的联系。笔者通过深入的讨论与分析,阐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对一线体育教师制定具体的课程方案有所裨益。
1 主体性与体育与健康课程
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对学生主体性进行了深入探索,对主体性有着各种各样的界定,但众多学者对学生主体性的内涵、特征以及包容的维度等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主体性的内涵构成及应用等方面。袁贵仁认为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1];赵兴奎认为主体性是指教师对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等的反思是通过教师自身主体认知加工实现的,有主体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的共同参与[2];姚林群认为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所表现出来的自主、主动、自由、能动的特性[3]。研究者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内隐和外显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主性以及外延而出的创造性等特征。主体性通常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种品质特征进行表现。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或特性,其内在特性通常以自立、自尊、自强品格特性呈现[4]。主动性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的目标行动,往往由个人的动机、需要、理想、价值观所推动,不依靠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创造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通常由个体的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为理念,是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是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依据,是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编与体育教学目标相对应,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内容灵活性。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以围绕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运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习惯,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配套专门的学习方式和锻炼身体的方法。1999年,教育部门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立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久,新的课程标准制定并颁布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新的体育课程目标明确提出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在这一导向下,体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性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要从活动主体性、参与主体性、交往主体性、发展主体性等入手,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自主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权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性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才能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5]。反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和推广。
2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学生主体性培养
一直以来,我国各类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够,学校体育在学校教学中长期处于边缘状态,诸多体育教育理念未能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造成部分学生运动兴趣不浓、运动技术水平有限,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足。这一问题的负面影响现在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新的教育理念急需确立。20世纪90年代,新的体育课程目标被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始指导我国体育教学。
表1是我国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领域的目标。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并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提供了诸多的条件和导向。从表1中还可以看到,为了进一步明确每一个学习领域的要求,该学习领域目标被细化成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若干水平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已经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具体化”等特征,并且每一个学习目标都有对应的具体实施标准,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南。
表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领域目标
2.1 “运动参与”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从表1“运动参与”学习领域目标可以看到,具体目标标准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在此目标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其次才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方法。根据罗基奇的观点,态度是认识事物的倾向性,行为是态度外在的具体表现形式,积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行为就是采用变相的方法以体育教学作为载体进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活动。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6]:一是要增强学生关注体育新闻、观看体育比赛、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俱乐部或社区体育组织组织的体育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的机会;三是在学校体育中,要配合老师的安排,和同学们一起积极地从事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当然,科学地参与体育活动也非常重要。科学的锻炼不仅可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而且能激发他们运动参与的兴趣,这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也有极大帮助。
2.2 “运动技能”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跑、跳、投等枯燥而单调的竞技体育项目一直是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些内容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各项内容对专项素质的要求较高,各项动作技术难度较大,短时间内学生不易掌握,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不仅如此,传统的体育教材在趣味性、娱乐性和实用性上表现不够突出,忽视了对学生健康的关注,压抑了学生运动的欲求,致使学生表面上愿意上课,内心痛苦不堪。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失去了运动的乐趣。
从表1可以看出,新课标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学生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所学技能的实践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知识获取的基础上,不断向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进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目标还进一步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去灵活地运用这些的技能。在培养学生运用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毕竟学生的创造性自然而然地有了很自然的体现。新课标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还要求为学生创设安全的体育锻炼环境,教给学生野外生活的基本技能,满足学生生存的基本需要,从而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在已往的教学中也是未曾见过的。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学生自主解决困难能力的提高[7]。
2.3 “身体健康”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身体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指个体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具体主要体现在机能正常、心理健全、体能良好的状态。在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保持身体健康的原因表述为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需要关注身体与健康的知识,发展体能,增强身体机能,并在体育活动中保持身体机能水平更好地为工作学习服务。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讲,体育活动中每一个动作都是通过身体运动来直接完成的,这个过程,体育不仅增强了人体的肌肉力量,改善了血液循环、心肺功能,还延缓了机体的生命衰老,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站在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需要动机是推动个体参与的内在动力,是激励个体参与活动的主观动因。个体需要上升到一定程度就能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图1生动直观地描述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体育是如何通过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来培养其主体性的:以满足学生健康需求动机为前提,以体育活动为手段,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能力为目的,通过间接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学生对健康需求动机的基础上,把身体健康的目标明确为对身体和健康知识的关注,对营养、环境以及不良行为的应对。
图1 身体健康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2.4 “心理健康”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从表1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的目标包括明确提出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调节情绪,并且通过体育运动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最终目的。其中,“自尊自信”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主要体现,也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培养的主要因素。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为例,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同伴或对手进行交往的过程,它阐述了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以及体育对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追求上进的顽强毅力的作用,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当然,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措施。总体上表现为试图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水平[8]。
此外,体育是个竞技的活动。体育运动中,参与者经过不断的努力,一个个记录被打破,一个个困难被克服,身体极限一次次被突破,成功的心理体验就会相应地屡次被刷新,学生的坚强自信心自然会慢慢地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也会增强,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提高。
2.5 “社会适应”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和谐的人际关系指的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软环境”,是通过平等、民主、公平的交往搭建起来的。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崇高和值得尊重的,这种崇高和尊重使学生不敢同老师讲话或者不愿意和老师交往,致使师生之间的空间和时间上存在一定距离,这种隔阂的产生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进一步交往,导致体育课堂教学上学生有问题不敢问老师、老师问学生问题学生不敢回答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气氛很不活跃,严重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从表1可以看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中,社会适应可以概括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等3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建立科学民主的教学评价,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自由的师生交往环境,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同时,体育活动本身是在激烈的对抗、竞争中进行的,整个过程精彩刺激。参与体育活动不但可以鼓舞斗志激励勇气,还能在失败的考验中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看清自己。新课标关于学生“社会适应”的目标提出正是基于体育的这一特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坚定顽强的品质,而这些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养成很有帮助。因此,新课标的社会适应要求无形之中成为了学生主体性养成的重要手段,并起到重要作用。
3 体育新课程目标为导向的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
3.1 情景教学: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新课标提出了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要求。通常,在课的基本部分一般采用情景导入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才涉及到课的基本内容,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的情景通常不能融入课的始终,造成情景与课程内容的脱节。在这里,我们就需要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养成。
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的情景后,应该使这种教学情景延续确保学生沉浸在角色中,从而实现各种体育活动以及人际交往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这一情景中,师生要始终保持民主、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其次,进入教学环节后,要根据课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创设了情境后,可以紧接着采用合作教学模式,然后再分组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使他们在相互讨论与交流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要结合体育技能的形成规律。比如,在动作泛化阶段,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作巩固提高阶段,要适当增加学习的难度。这样才能尊重差异,符合教育规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3.2 凸显价值: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体育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改善个体的机能状态和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体育课的价值,重新树立学生正确的健康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不过,关于如何树立良好的健康价值观这个问题,一般认为最为妥当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的结合,在体育实践中慢慢地塑造。事实不然,学生的主体性塑造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首先,理论课上,体育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保健知识,为体育实践活动做好理论铺垫;其次,实践课上,学生需要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更好地发现身心健康的价值;再次,课外,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体育对于他们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最后,围绕体育教学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健康,但是呈现方式是对学生主体的关注。
3.3 互动方式: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也讲究和谐,它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两方面内容。这两种关系中,师生关系和谐是构建宽松学习环境的前提。原因显而易见。体育教学中,实现高效的课程教学首先需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式的朋友关系。面对学生的失误或者错误,是循循教导,而非以势欺人。是虚心听取学生的心声,而非武断地否定学生的发言。否则,就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根据体育教学实践,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形象地用图2中的图形来表示。多向沟通模式用于全班不分组的体育教学,多级沟通模式用于全班分组的体育教学。其中在单向共同方式中,教师参与探讨之中;在多向沟通方式中,教师为指导。这两种模式都在沟通交往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着重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当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交流,学生的主体性的培养自然事半功倍。
3.4 教学评价:重过程看结果
体育教学评价是一种特殊的检查与总结活动,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和“学”及其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并给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实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查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只有多元化的评价才能全面系统地衡量一个学生,才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具体的做法表现为,一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单纯的结果性评价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而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有益补充,这两种评价方式优势互补、相辅相成自然成为体育教学评价中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原因是过程性评价能够很好地把握体育教学的整个环节,从而及时了解每个环节的特点,使教学效果向最佳态势发展。结果评价是对整个教学水平的检验。二是教学评价要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之间互评。教师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练行为价值进行深入判断和把握,进而能够及时地采取控制手段。自我评价能够刺激学生自我调节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同学之间互评则有利于学生找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这些都有利有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
图2 师生互动方式
3.5 拓展课程:加强课外辅导
体育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非单纯课上的45 min,它是一个过程。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自然也有必要在体育课外建立一个第二体育课堂。可以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拓展课程教学范围,以“大课程观”为教学理念,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结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加强课外辅导。表现为学生在校内外积极拓展体育课堂教学,以教师组织学生自愿参加的方式,以健康、娱乐为宗旨开展课外或校外体育活动。具体做法是一线的体育教师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与体育需求,结合本校的作息制度,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在课间空、下午课后等空闲时间里组织学生进行1 h的集体体育锻炼。这样的活动,虽然由老师牵头,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只要学生能够自主组织,并确保1 h的锻炼时间,并同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将课堂所学到的运动技能运用到课外实践当中自然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4 结束语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提出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看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进一步被确立。同时,新课标的很多内容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在于新的体育价值观的养成,已经成为了一种导向,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3.
[2]赵兴奎.教学反思:生成教学机智的必要条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159-161.
[3]姚林群.论反思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1):39-42.
[4]乔来明.整体动态视域下体育课程实施取向解读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85-87.
[5]甄志平,崔景辉,张瑛秋,等.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健身效果评定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35-37,53.
[6]刘海燕,刘洪图.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认同感因素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03-106.
[7]陈宁.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历史变迁路径与特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2):14-17.
[8]郑春梅.主体性体育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2:14.
责任编辑:刘红霞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 Sports and Goal-oriented Health Curriculum
HU Zurong1,WANG Huimin1,LILei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Jiangxi,China;2.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9,Jiangxi,China)
There is inevi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Through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this article tries to optim iz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establish the correct view of health,create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ttach important to evaluation process and results,and strengthen extracurricular counseling to train students’subjectivity strategy.It points out that many contents of new curriculum lie in changing the students’study way of sports course and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subjectivity and values of sports,and it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ents’subjectivity character quality.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student’s subjectivity;teachingmode
G807.01
:A
:1004-0560(2014)06-0103-05
2014-08-29;
2014-10-1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TY1422);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JG-13-1-21)。
胡祖荣(1964—),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