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体育: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

2014-07-01徐正旭李宏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强国生态体育

徐正旭,李宏斌

(1安徽科技学院体育教学部,安徽蚌埠233100;2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体育人文社会学

生态体育: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

徐正旭1,李宏斌2

(1安徽科技学院体育教学部,安徽蚌埠233100;2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理论与实践证明,生态体育就是以生态思维方式化解体育领域的矛盾,统筹协调不同利益诉求,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协调发展的一种理念,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是实然性和应然性的统一。这种应然性和实然性源于生态文明形态内在要求和古今中外不同体育观的审视与批判。“谁的问题”和“先后问题”是生态体育首要问题,生态体育就以马克思生态观为指导统筹协调两个问题间的关系。最后,按照奥斯特罗姆社会系统分析框架方法,构建了“生态体育金字塔模型”,标识了生态体育中“谁的问题”和“先后问题”秩序,阐述了生态体育的实践路径。

生态体育;内在逻辑;路径选择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上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1]。这一论断是在“中国梦”引领下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目标,也是构筑体育强国梦的重要内涵。对于一个体育人来说,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体育强国梦,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是在新的社会文明形态下实现的,这个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就是“生态文明”。因此实现体育强国梦必须走生态化体育之路,换而言之,生态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是实然性和应然性的有机统一。

1 生态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应然要求

习近平在阐述“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2]。事实上,这一梦想体现着国家、民族与个人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统筹不同利益群体诉求的生态化梦想,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维和生态伦理。“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制度,生态文明理念必将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观渗入到社会每个角落。体育事业因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业已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一中国梦的标志。由于体育利益的高度分化与整合,体育领域一直存在着利益失衡、行为失范、伦理失纲,甚至引发社会失序。用生态学视角审视这些失当行为时,无不归因于体育生态的恶化。对此,近年学者们把生态学相关理论引入体育领域,借助生态学成果化解体育领域矛盾。胡小明认为生态体育就是按照生态发育规律进行体育活动[3],翟寅飞认为生态体育就是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手段来研究体育问题[4]。李宏斌指出生态体育就是将体育领域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为其核心价值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旨归,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综合所有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生态体育就是以生态思维方式化解体育领域矛盾,统筹协调不同利益诉求,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协调发展的一种理念。

胡锦涛在《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这是对“体育强国”内涵的准确诠释:第一,要重视个人的发展,强调体育的育人及健身功能,建设体育强国要充分发挥原生态体育功能;第二,要注重不同利益诉求群体间的协调发展,指明了体育强国的价值向度: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这与生态文明形态的主流价值具有一致性。因此,生态体育既是生态文明形态下体育事业的时代诉求,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的应然要求。

2 生态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实然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因此,生态体育理念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形态的产物,它还源于古今中外各种体育价值观的批判和继承,从近代我国体育历史的考辨及不同国度体育观批判中,可以探求生态体育的合理性,能够印证生态体育理念的应然性。

2.1 以史为鉴:近代不同时期体育观的历史考辨

1908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刊物《天津青年》上一篇文章首次提出了“体育梦”:一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二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获得奖牌?三是中国什么时候有能力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6]?这是当时人提出的体育梦,也就是“强种强国体育梦”和“为国争光体育梦”。

2.1.1 强种强国体育梦 中国早期体育并非着眼于竞技成绩,而是寻求与国家认同、民族自尊自强结合起来。崔乐泉指出中国体育发展史是中国体育崛起的历史,是民族复兴的标志[7]。宋如海先生在介绍阿姆斯特丹奥运会时翻译“Olympia”为“我能比呀”,如此翻译体现着中国体育走向世界及其被外国人承认的迫切心态[8]。在体育理论界,围绕“西洋体育和民族体育的优劣”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历史上称之为“土洋之争”。“土洋之争”时值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军队节节溃败,国土逐步沦陷,民族有着灭亡的危险,危难之时,有识之士开始探讨利用体育来实现救亡图存。此外,受制于军国民主义思潮影响,国人认为开展体育活动具有保家卫国之功效,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国力羸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

2.1.2 为国争光体育梦 当民族获得独立后,国人意欲通过参加奥林匹克等活动加入西方社会的国际体系。徐国琦指出:中国近代体育的“奥林匹克之梦”同几代中国人如何利用西方体育来改善中国的命运,重塑国家认同,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密不可分[9]。为了达到这一政治目的,完全吸纳了前苏联“举国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在管理、训练、竞赛等方面形成全国一体化,形成一个由各级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以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以全运会为中心的国内竞赛体制三足鼎立的刚性结构。这种体制以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打造竞技体育塔尖的极少数精英运动员,使我国竞技体育迅速跃进第一集团阵地,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尤其在冷战期间,中国竞技体育获取的辉煌成绩,赢得了大国地位和民族认同感。

纵观近代一百余年体育发展史,皆秉承“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至上理念,轻视个人体育地位。从历史唯物观的角度讲,这种理念及其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强化了体育外在的政治功能。但这个梦想具有功利主义色彩,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体育的本性——健身和教育功能,割裂了个体体育(个人)、社会体育(社会)和国家体育(国家)间的关系,较少顾及个人发展,个人体育长期受到轻视。实质上,这种“一金遮百丑”的做法是工业文明形态中人类中心主义的直观表述。

2.2 他山之石:“美国梦”与“欧洲梦”下体育观的审视

走生态化体育之路不仅是生态文明形态下的应然要求,也不仅是过去一百余年的历史经验的实然要求,它还是对当今世界其他国家体育观的审视与重构。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梦”引导下的职业化体育和“欧洲梦”引导下的福利化体育曾经绚丽多彩、美不胜收。随着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蔓延,暴露出各自体制的弊端。这一事实说明建设体育强国不能走西方体育老路,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化之路。

2.2.1 “美国梦”下的体育观 美国梦是早期美国移民的一种固化思维模式,就是一个人无论什么背景,只要来到新大陆,通过努力工作就可以得到梦想的一切。在美国人眼里,体育最能够展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体育精神与盎格鲁撒克逊精神具有一致性,即冒险、拼搏。按照“美国梦”的逻辑,只要在球场上努力打球,那么人人都能从成功中获得巨大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显然,人人平等和人人成功不可能实现。因此,美国人的体育梦,是少数人的梦,是精英体育梦。

洛克私有财产保护理论是美国一切制度的基石,它是为保护个人财产、个人行为不受侵犯的理论[10]。在这种理论引导下,诞生了现如今美国社会的两大主流思想:完全脱离了现实的理想主义和冷酷无情极端自私的实利主义,他们代表了现代美国的“最完善的制度”,也是美国强势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体育领域中,这种极端个人主义行为表现为体育泛政治化、人种优劣化和体育异化,如黑人及女性参与体育一直受到歧视,由于地位差异,美国黑人能够从事的体育项目大多集中在篮球、橄榄球、棒球等项目,在体操、游泳、高尔夫项目上鲜有黑人参与。性别歧视也较为严重,直到1980年,NCAA才有第一位女子运动员。James Riordan等人调查发现美国女性参与体育管理的人数偏少,说明女性参与体育受到限制,以至于影响其决策过程[11]。这种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和自私实力主义的体育观与体育本质相驳,与人类社会主流价值不相符合,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观。

2.2.2 “欧洲梦”下的体育观 “欧洲梦”的基石是康德的人权保护理论。康德认为人权即人身权,即占有另一人积极的自由意志。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国家致力于国与国间如何共存、公民如何公平享受社会发展成果[12]。在体育领域,依赖高福利制度实施“全民体育”。《欧洲全民健身宪章》第一条便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参加体育的权利(Every individual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sport),该宪章从制度上解决了体育纳入福利政府政策的合法性的问题。

“欧洲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维系长期以来对欧洲公民做出的有关社会和经济正义的承诺。在欧洲货币联盟框架下,传统凯恩斯主义在欧洲大陆遇到了挑战,即国家通过货币这一经济杠杆化解政府债务已不可实现,这是“欧洲梦”制度设计的缺失。以希腊为例,希腊通过举债举办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加之长期实施高社会福利政策,导致了主权债务危机,一度影响国家机器运转。解决矛盾唯一的办法是对高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在体育领域内,就是要减少国家对民众的体育财政投资,降低体育福利标准。事实上,在以康德的人权保护理论为基石的制度框架下,任何削弱福利支出的行径,对于执政的政治精英或者执政党来说,无疑是“政治自杀”,这就引发了福利化体育的无限需求与有限政府财政支出间的不可调和矛盾。尽管这种体育观强调体育的自然本色,倡导全民体育,并从立法的角度给予保障,但这种福利往往加重了政府负担,制约了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美国梦”下的体育价值取向是个人本能在体育中的体现与超越,是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和和自私实力主义在体育中直接表述,“欧洲梦”下的体育价值取向于体育的本质,展示了社会优越性,但其功能实现完全依赖于国家福利制度,增加了政府负担,甚至影响国家机器运转。这两种体育价值观都强调个人地位和作用,却忽视社会、国家整体利益,与中国近代“国家至上”体育观一样,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观。因此,建设体育强国不能走西方道路,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化之路。

3 反思与重构——基于“谁的问题”和“先后问题”秩序的辨析

3.1 对几种体育价值向度的反思

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具有合目的性和规律性,因此人在从事体育活动中就必须面临第一个问题,即“谁的问题”,也就是谁受益,受益的主体无非个人或社会或国家[13]。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表1),“美国梦”和“欧洲梦”以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所以代表着“个人本位”体育观,中国近代社会奉行“国家至上”,代表的是“国家本位”体育观。

当“谁的问题”确立后,体育实践主体又要面临第二个问题——“谁先谁后”的问题,即为“工具本位”和“心理本位”的选择。在人类从自在走向自主、自为的过程中,体育对实践主体的影响不尽相同。显然,“先后问题”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农耕社会,人类以征服自然为己任,身体质量决定着征服自然的效率,如体质健康的个体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人本身作为征服自然工具而存在,“工具本位”占主导。在工业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代替了肢体劳动,加之脑力劳动增多,人类需要更多的休闲活动,旨在促进心理健康的“心理本位”体育观被得以认可。此外,归因于价值观的差异,即使在工业文明形态下,仍然存在“工具本位”和“心理本位”的差异。事实上,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近代三种体育观都以“厚此薄彼”的形式追求单一价值向度,把不同价值予以对立,而非统一。例如有学者高呼“心理本位”合理性,而以体育异化之说驳斥“工具本位”价值,试想如果没有“工具本位”下的健康体魄,何以让生活更精彩?

表1 不同体育观“谁的问题”和“先后问题”的对比分析

在以商品经济为主导的工业文明形态下,三者对立不仅体现在体育领域,社会每个角落都充斥着“厚此薄彼”的对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宣言》中指出,这种对立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共同主导下“对物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的危机,它是引发整个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在新的社会文明形态下,必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14],即协调统筹人—自然—社会关系。

3.2 生态辩证法视角下“谁的问题”和“先后问题”的探讨

基于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的马克思辩证法,同时结合工业文明生态失衡的科学解释,学界提出了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它科学解释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人是个体,社会是类,人与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自然人化和人化自然的统一,所以人—社会—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体育是个体适应自然的一种合规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是对立中统一和统一中的对立,生态体育观就是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社会与自然间和谐同处。

3.2.1 整体和部分——“谁的问题”的解疑 生态辩证法重视整体与部分间的辩证关系,人和社会是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密不可分。首先,人对社会具有绝对的依赖性,如果没有社会带来的整体效益,个人利益如何实现?一味强调个人本位的体育观实质上是工业文明形态个人私利主义在体育领域的直观表述。其次,生态文明形态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旨,实现个人自由发展是社会的根本目标。因此,在生态体育观指导下的体育强国建设中,需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统筹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关系,不存在绝对的“国家本位”或绝对的“个人本位”。

3.2.2 普遍与特殊——“先后问题”的解疑 稳定的社会生态系统依赖于生态系统的多元性,并且是多元基础上互补。体育尽管具有多样的功能,但终归落在“练人”和“练物”之上。在工业文明形态下,“物质利益最大化”导致了一切实践朝物化方向发展,表现为对“工具本位”的崇拜,这种观念下的体育生产方式是把人作为实现目的的工具而存在,这是体育走向异化的根本原因。宋继新通过总结奥林匹克史得出结论:每当竞技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时,它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否则它将受到异化的挑战。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享受”这一轨道上,人类的体育也必将由“生存竞技”转向“发展竞技”,再转向“享受竞技”[15]。在生态文明形态下,体育既要“练人”,也要“练物”,要以“练人”为先,“练人”是把人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个体,修炼其人格。因此,生态体育观是“心理本位”和“工具本位”的对立统一,不存在绝对的“心理本位”,也不存在绝对的“工具本位”。

3.2.3 斗争与和谐——两个问题的落脚点 以生态辩证法为逻辑起点的生态体育观,除强调整体与部分,普遍与特殊间的关系外,它还强调斗争与和谐的关系,人—社会—自然间除了相互依赖以外,还存在相互斗争的一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普世的法则,也正是这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矛盾加快了社会生态系统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促进了系统动态平衡的实现。在马克思生态观看来,生态文明形态下的一切活动均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旨,因此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互相共生,共同促进。总而言之,体育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依赖于“谁的问题”和“先后问题”秩序的动态调整。在整个过程中,平衡是目的,斗争是实现平衡目的的手段,因此,和谐共生就成为生态体育观的落脚点。

4 生态体育理念下体育强国梦的实现路径

4.1 生态体育模型的建构

在理论上,“谁的问题”和“先后问题”是个哲学范畴,在实践中却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也是当今经济学和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公共经济学的创始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创立的社会生态学分析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向[16-17],她从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逻辑中归纳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即“诊断社会—生态系统”(Diagnosing Social-Systems,SEDS),并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SEDS提出分析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诊断性框架,即“生态面”和“社会面”的多级变量分析,这一理论不仅为直观识别社会生态系统层次、结构提供诊断手段,而且为治理社会生态系统提供方法指导。基于SEDS理论“生态面”和“社会面”划分依据,同时借鉴社会生态学林德曼定律,即十分之一定律[18],构建了生态体育系统仿真模型(图1)。

图1 生态体育系统金字塔能级模型

在这个系统中,民生体育系统(以大众体育为主体)处在塔底,是整个体育系统的基础,是体育系统能量和信息的源泉;实业体育系统(以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为主体)处于塔腰部位,是整个体育系统的中枢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吸收民生体育能量,供给软体育能量;软体育(以体育文化为主体)处于塔尖,是整个体育系统的最高层,对整个体育系统的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三者之间,民生体育是根,是体育事业的“发动机”,它能够为体育事业提供一切物质能量,这是“个人本位”的本质体现。以体育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性体育是“叶”,在系统内部,它通过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领整个体育系统,以“信息反哺”的形式矫正体育事业方向,对外彰显一个国家体育实力,它标识着一个国家体育文化的辐射力,塔尖高度决定着整个“塔”的高度,它是国家体育实力的象征。事实上,该模型直观标识了哲学范畴中的“谁的问题”和“先后问题”。

4.2 生态体育观下建设体育强国的实践路径

4.2.1 发展民生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第一要务

“体”字一边是“人”,一边是“本”,两者合一就是“以人为本”,体育本质就是让人们在体育中获得乐趣,完成人性的超越[19]。在实现体育强国梦的进程中,发展民生体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它不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社会稳定、社会生态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民生体育能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和农民的“痛苦源”主要来自于“健康”[20]。健康是影响我国国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民生体育具有提升人们健康和幸福指数这一特殊价值,尤其在步入老龄化的进程中,能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二,发展民生体育有助于提升“二次人口红利”,即通过提高人口素质来扩大人口基数,良好的体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延续长久以来“人口红利”的最有效手段[21]。第三,对发展实业体育和软体育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民生体育”是一切社会体育的动力源,竞技体育选材来源于生态体育中的体育人口,体育产业成品供给要面向大众,软体育实力形成依赖于民众体育认知。

4.2.2 发展实业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手段

实业体育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它在整个生态体育金字塔系统中处于“塔腰”地位,是整个社会体育系统的“枢纽”部位,能够与民生体育间保持稳定的产出与供给关系,并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同时也为一个国家体育软实力提供物质上的“营养原料”。当前,发展实业体育重在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转变,需要调整举国体制下的“金牌战略”。胡小明认为,当前用拥有竞技世界冠军的数量作为一个国家体育强盛与否的标志,这是冷战思维遗留下的判断准则,是军国民思潮对体育价值评估的结果[22]。当一个国家在竞技体育走向巅峰时刻调整体育战略是必然的,以日本和韩国在本国举办的奥运会并取得了辉煌的竞技成绩后,都把目光瞄准群众体育。日本内阁发表了《关于增进国民健康和体力对策》,这是日本体育方针“从侧重于‘提高’向侧重于‘普及’转变”的标志[23]。

4.2.3 提升软体育实力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涵 在体育领域中存在着诸如国民体育素养、民族体育精神、国家体育凝聚力这些非物质形态体育元素,而这些非物质形态体育元素称之为软体育,也叫体育软实力。实现体育强国梦,必须要发展我国体育软实力,体育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战略工程,仅靠个人或单一行业组织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将这项工程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行文化事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采用多种形式面向全世界宣传、推广我国优秀文化,如举办中国文化年、兴办孔子学院等。体育部门及行业组织要积极利用此平台,将体育文化融入到整个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之中,全面提升我国体育软实力。

在生态体育系统金字塔能级模型中,民生体育、实业体育和软体育分别代表着个人体育、社会体育、国家体育,他们是整个体育生态系统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面向大众的健身服务提升国民幸福,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实力促进民族振兴,体育文化辐射力和感召力是国家强盛的标识,三者之间以“能量供给”和“信息反哺”的形式紧密联系。因此,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要以生态思维方式处理三者间关系,统筹协调三者利益诉求,最终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体育协调发展。

5 结束语

本研究从近代我国体育历史的考辨及不同国度体育观的批判中获悉,生态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实然要求和应然要求,生态体育的核心问题统筹协调“谁的问题”和“先后问题”,使个体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在生态体育观指导下实现体育强国梦,要大力发展民生体育,这是一切体育工作的根本;为保障整个体育系统保持传递通道畅通,要发展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满足人们的体育物质需求;为促进整个体育系统健康发展,还要培育优秀的体育文化,满足人们的体育精神需求。本研究以理论视角将生态辩证法引入体育领域,尝试构建与生态文明形态相一致的体育发展观,由于受制于生态文明形态下的实践缺失,加之生态体育观是一个宏观理论概念,本研究仅以抛砖引玉之效,兹为实践尝试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31/.

[2]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J].党建,2013(4):4-5.

[3]胡小明.生态体育[N].羊城晚报,2005-09-24(8).

[4]翟寅飞,熊炎,郭敏刚.构建生态体育体系之必要性与可行性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7(4):412-413.

[5]李宏斌.生态体育的生态伦理底蕴[J].伦理学研究,2011(1):119-120.

[6]孙葆丽.奥林匹克与中国[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6 -7.

[7]崔乐泉.20世纪中国体育的崛起与中华民族的复兴[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146.

[8]宋如海.我能比呀![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9]徐国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际史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文史哲,2012(5):13-16.

[10]洛克.政府论[M].叶启芳,翟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9-21.

[11]James Riordan,Arnd Kruser.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spo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M].NY:Roudedge,1999:166.

[12]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J].社会科学,2007(9):163.

[13]许正刚.论体育本体——“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J].体育科学,2010,30(11):92-96.

[1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15]宋继新.竞技教育学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4.

[17]Ostrome,Dietz TE,Dolsak NE,et al.The drama of the commons[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2.

[18]叶峻.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1998(4):15.

[19]马立明.体育不是盆景[J].南风窗,2010(24):39.

[20]陈惠雄.生命成本: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新假说[J].中国工业经济,2005(8):6.

[21]熊毅.人口红利消退后的终身体育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3(4):146-148.

[22]胡小明.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制度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07(3):4.

[23]崔颖波.日本战后体育方针的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4(5):59.

责任编辑:乔艳春

Ecology Sports:Internal Logic and Path Choice to Realize Dream of Powerful Sports Nation

XU Zhengxu1,LIHongbin2
(1.Dept.of P.E.,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ngbu 233100,Anhui,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Henan,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proved that the ecological sports is to resolve sporting conflicts in ecological way,to coordinate the different interests appeals,to achieve a concept of personal,social and nat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o be the necessary choice of the internal logic and route choice of realizing the sporting power dream.Besides,it is also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factuality and ought to be,which is due t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examination and criticism of different sports view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over the world.The“issue of who”and the“issue of sequence”are the first important issues of ecological sports.Ecological sports should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collective-basis”and“individual-basis”based on“Marx’s ecological view”.Finally,according to Ostrom’s approach of social systems analysis framework,we built a“sports ecological pyramid model”,identified the“issue of who”and the“issue of sequence”,and elaborated the route of realizing ecological sports.

ecological sports;sporting power dream;internal logic;route choice

G80-051

:A

:1004-0560(2014)06-0033-06

2014-10-12;

2014-11-08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YJCZH174)。

徐正旭(1983—),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论与体育哲学。

猜你喜欢

强国生态体育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生态养生”娱晚年
纺织强国再出发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习强国”礼赞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秦晋争霸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