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思考
2014-06-30杨铖
摘要: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然已经不能解决大学生的种种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工作方式上也应随之改进,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建议从平台搭建、工作模式构架等方面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统筹。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心理健康
1 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缺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特点,并使学生把课堂教育成果融入学习、工作、生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思考,这也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①教育队伍薄弱、形式单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两个环节,这个重任一般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教师特别是一线辅导员和班主任来承担,然而许多学校师生比的不协调造成数量矛盾日益加大;此外,思政教育大多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通过讲座及活动来开展;第三,思政课教师或学工人员为了应对学校在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评估、考核,极少有充裕的时间,更不太可能积极创新形式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思政教育工作很难见效。②重理论教育,轻学生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先天的优越性,理论方面较为丰富。但是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的成效毕竟要通过学生的接受才能发挥作用,并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表现出来。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说”,而且是老师“说”,学生当时听的有所感悟,之后又回到以前状态。而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当做一个自己能解决问题,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的角色,并在语言技巧甚至坐姿、座位选择等方面充分让学生感受自己是个成人,是能够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人,注重学生内心感受。因此,思政教育的重点必须前移,要针对学生对各种教育方法的接受性进行剖析,这是以生为本原则在思政教育工作上的体现[1]。③教学内容深奥,考核方式传统。思政课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其内容深奥,远离学生生活,加之学生自身的理论修养有待提高,所以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再加上学生有较多专业课要考试,又要面对需要消耗较多时间识记思政理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提升。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 国务院、教育部等中央部委相继颁发了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我国高校开始日益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心理学科发展及高校实际,其理论、实践都还存在一些误区。
①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个别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纯粹的心理咨询,所以对象局限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少数学生。相关心理教师也只关注心理咨询技能,如意向对话、沙盘治疗等培训,而淡化了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相关科学研究。这样只关注到了少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这种模式重“救火”,轻预防。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教学,局限于知识传授,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心理知识,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教学只是一个方面,它需要有众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辅助,形成一个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和健康发展,而这恰恰是思政教育的目标[2]。③心理健康教育“短视化”,重治疗性咨询,轻发展性教育。由于我国的大学心理工作主要是心理咨询与学生和社会接触紧密。那么对于对心理学不甚了解的学生和社会公众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咨询,甚至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新时期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已经迅速延伸,职业咨询、潜能开发等都属于发展性咨询的范畴。而且在马建青的调查中也显示,94.1%的咨询员认为发展性咨询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至少占一半的比重[3]。④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思政工作为指导。思政工作的核心即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完成和健全的心理结构,使个体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一个高层次的、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
2 拓展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路径
思政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必要内容,心理健康才能成长成才;二者结合极其必要,思政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而研究人就要研究人的心理。二者的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似“打地基”,思政工作似“上层建筑”。
2.1 搭建多形式的平台构架 ①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调开展。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开局年,在传统“引进来”的观念下,更要“走出去”。不仅要保证第一课堂的覆盖面,更要通过第二课堂的活动使学生把理论转化为行为实践。通过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两条腿走路,从学生需要出发,真正探索出学生想参加、学生愿意参加、参加之后有收获的活动。②创新宣传载体。打破教育固定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日常心理报刊、心理读物、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在线心理网站普及心理知识,并可把课堂教学材料通过网络发布,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甚至可以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学生教育日常化、生活化。③发挥朋辈作用。设立专门学生心理健康组织,如大学生心理社团、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部、心理保健员等,使学生心理保健工作能充分延伸。
2.2 构建立体化的工作模式 ①学校层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政教育体系中,成立主管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整合全校资源,齐抓共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给予行政级别或纳入教师系列;搭建学校-院系-宿舍-班级的四级心理保健体系;从体制上将心理咨询教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成为一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单一型”体制向“复合型”体制转变。②院(系)及班集体层面。院(系)具体统筹,设专人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备心理学生干部辅助,以班集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充分发挥班干部及班级心理保健员的作用,建立心理互助小组,必要时可聘请心理学背景教师作为班级导师,督导小组成长活动,以此来提高一线心理工作的实效性。③家庭层面。拓展学校-家庭联络机制,即时把特殊生信息反馈给学生父母。学生父母,多与学校联系,配合工作,关注孩子的动态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思想及心理问题只有通过家庭辅助治疗对学生才有效果[4]。④师资队伍层面。不仅要加大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培训,也需要培养一支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学生工作老师是最合适的第二梯队人选。如果再加上学生心理干部队伍,就可以构建一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快速、畅通的信息反馈和应急渠道,使学校在遇到危机事件的时候能迅速做出反应,也有效地加强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工作的执行力。
3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迫切要求,二位一体,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努力做到牢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发现思想心理规律,有的放矢开展教育,最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天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误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杨丽霞.论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马建青.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1998(10).
[4]张玉琴,王强.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立体模式的建构———以M学院为例[J].运城学院学报,2011(1).
课题项目:
本课题受江西省教改项目资助(JXJG-13-18-16)。
作者简介:杨铖(1982-),男,江西南昌人,讲师,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南昌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