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发展视角下的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
2014-06-30陈靖宇
陈靖宇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是人进行系统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最后一站,有其特殊性,大学生们对自己的体育课成绩关注度颇高,如何使高校体育课成绩的评价成为学生“珍爱生命、走向卓越”的有力撬棒?论文从生命发展视角出发,阐明了高校体育课成绩的评价应摒弃以往的“惯习性评价”方式,真正尊重学生生命体的存在,大胆改革,从而达到体育教育之根本目的。
关键词:高等学校 体育教育 生命 评价
1 概述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进行系统化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承接着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变,学生的年龄、思想意识、学习条件都和以前的体育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高校体育教育有其特殊性,怎么样在教育进一步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的特殊性而采取有效的体育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高校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无疑是体育教育的“指挥棒”,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对大学生体育成绩进行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的评价,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做法也各有异同。
目前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进行体育成绩评价,应试痕迹很明显,评价结果只是停留在“证明”阶段,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悦纳自我、珍爱生命、探寻意义、走向卓越”是生命教育的核心概念[1],笔者认为:从生命发展视角出发,高校体育成绩评价方式应以评价对象(学生)作为主体,形成由主体自发、教师引导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考核评价的原则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体育教师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价标准,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下,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互评的结果,再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改进学习方法的一种评价方式。
2 新评价体系的思路分析
评价需去控制性,使体育教育回归学生的生命机制。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2],说出了教育与生命的关系。所以体育教育也要注重回归学生的生命机制。
2.1 现在学校体育教育都是集中实施,为了更好的管理和检验目标的达成,所以考试就成了最直观最方便实施的检查方式,包括即将与社会体育衔接的大学体育教育。以往体育成绩评价有其可取之处,但更多的是对学生兴趣自由发展的一种控制,“学什么就考什么”成为现今体育考核评价的主流,学生生活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所以兴趣爱好在形成的过程中,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考试内容的死板直接限制了学生向更多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2.2 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能代表学生对运动的追求度,运动是生命体的需要,体育教育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运动的长期保持性,而不是一个短期的证明。很多高校用分数或学分对体育不达标的学生采取限制获取毕业证的方式,更是得不偿失,适得其反。
2.3 主体主导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基础上,更加尊重学生是一个生命体。大学生的思想有相对的成熟性,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明显带有其个人的认知特点,所以形成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爱好多样化的特点,对个人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追求也有清晰的感受和目的。从生命发展视角下出发的高校体育成绩评价方式就是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权,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起到系统化和规范化的作用。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充分发挥个性自由,又有理性、科学的规范作为参考,所以在学生心目中就比较容易引起共鸣,激发对运动的热情。
3 新评价体系的作用分析
3.1 有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以前体育成绩评价追求“客观、公正”,现在的评价追求“合理、公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许多研究者也做了很多的调查研究,许多院校都做了很多尝试,结果收效远不如预期。什么是“合理、公平”?我们习惯性的评价,对待这两个词的时候,我们不知觉就包含了两个词所指的对象和范围,很明显,对象是学生的评价成绩,范围是同班级或者同校的学生。都做的是“横向”比较,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比较,是否“合理、公平”,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个体本身来看,我们做个“纵向”比较,我们再把这个“纵向”拉长一些,往后再拉10年20年甚至更长,我们再来看,这个“合理、公平”是否是真的合理公平了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考核评价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达到目标了呢?不尽然吧。
因为现在的考核评价,都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考试,很少过问考试的实质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这样考或者那样考,都已习惯性的接受了。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没有从生命发展视角出发考虑问题,所以造成考试对学生的运动追求激励效用不大,或者只是短期效用,从长期来看,没有实质意义。但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评价的意义,学会给自己和他人评价,意义就明显不一样了,这时候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思索体育评价的实质意义和探索评价方式的选择,甚至对体育教育意义的理解都会更加深透。因为评价的对象不仅是自身的运动成绩还涉及到更多的人,这时候学生都会自觉的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制定如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怎么样才能更加公平、实效,并相互监督,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塑造“大我”的一个过程,也是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这时候学生会理解健身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拥有一项或多项健身技能,并对自我拥有的健身技能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对自我健身习惯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个对自身认识、监督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2 有助于师生把“评价”转变为“评研”。从生命发展视角下出发的高校体育成绩评价方式比较关注学生平时体育能力的提高和运动乐趣的获得方面,测试范围较小,所以测试形式比较灵活,可以以时间划分,也可以在一项新的体育技能初步教学完成后进行,信息反馈就比较及时,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运动能力状况和思想状态,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可以使课堂成为一个“纠正系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纠正系统”建立的过程就是由“评价”转变为“评研”的一个过程,控制这个系统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
由于进入大学前大学生都接受了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包括体育教育,所以造就了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兴趣爱好的迥异,甚至有些学生身上还带有地方体育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思想引导方面一定要有区别对待的观点和行动。根据每一次的评价结果,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个人的锻炼、学习方法的改进、思想意识的如何加强等措施,这必须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仔细的分析、判断和研究。从而使考评的主体回归教育的主体自身,使可比性的评价结果淡化为可研究性的评研结果[3],这样不仅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增加,而且有助于发挥评价的强化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4 结束语
每采取一项措施,必须有其明确的目的,体育成绩评价更是如此,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要服务于体育教育目的,促使其目标达成。关于我国体育教育的目的和目标都非常明确和具体,那么怎么样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群体内实施有效的体育成绩评价策略以促使体育教育目的和目标的达成,最根本的做法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尊重生命发展视角出发,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和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庞大教育体系的主体,才可以唤醒学生学习的责任心,才能付诸实践,从而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原,曾朝恭.以生命化教育为导向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J].体育科学研究,2013(02):70.
[2]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6.
[3]郭思乐.教育: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J].教育论,2004(12):75.
基金项目: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
2013bzjyxm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