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构建
2014-06-30单忠刚
单忠刚
摘要: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培养煤矿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主干专业,如何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课程体系内容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课程体系内容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内容,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体系 岗位 模块
0 引言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内容,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专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要[1]。
1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1 以时间教学体系为主线,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1.2 以煤矿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把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贯穿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1.3 细化培养目标,将具体的目标落实到教学模块的细分单元,增加目标的具体操作性,作为教育单元的培训体系要积极推进目标的落实,把握好课程的主干知识,遵循相关教学准则,合理配置教辅资源,加强课外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试,督促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质量。
1.4 优化各教学模块的知识结构,梳理清晰知识的衔接脉络,剔除多余重复的相似知识,补充新鲜的知识。适当增加课外实习环节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意识,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研究能力。
1.5 要引导学生在不同教学单元模块之间相互融合,结合多种学习模式的优点,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构建
依靠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煤炭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和骨干教师成立开发建设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按照采掘工作面的生产工艺过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适应采掘工作面技术管理岗位和区队技术岗位的能力培养[2]。见表1。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依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发展要求,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出发点,把本专业学习领域划分为五大教学模块,即职业基础素质模块、职业基础能力模块、操作岗位技能模块、技术岗位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提升模块。每个模块单元对应课程体系 如图1至图4所示。
■
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通过实训项目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选取一个以上岗位工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 课程体系实施
3.1 要通过对企业雇员状况的实地调研,分析出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专业知识架构。学校课程体系要按照社会市场的需求,在保证学生学到足够的专业知识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课程培养方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3.2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结合岗位实际需要,认真准备筹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现代社会知识和技术进步很快,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也要与时俱进,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尽量使用比较新颖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学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在更新课堂教学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应用性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详实的案例,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提升自我专业水平,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3 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传统教材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适应教育发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手段,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立体化的教材(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编写。编写出满足岗位、岗位群职业综合能力需求,适合当代我校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精品教材。
3.4 收集煤炭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编制成新鲜生动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多种知识传播媒介,将企业内部的运作模式,生产技术,管理方法等信息,灌输给学生。
3.5 整合多种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外实践动手能力。
3.6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的生产装置、多媒体、仿真设备模型、实物等融为一体,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权湘,赵尚书.基于工学结合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浅探[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2(01):58-60.
[2]蔡永乐,姜有,王凯.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煤,2010(03):38-39.
[3]王东,胡昌荣,贺云川.服务地区经济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12).
[4]胡昌荣,宋正富,彭光辉,朱景发,张德惠,许殊.《高等职业教育长效发展策略研究》结题报告[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02).
[5]刘德福,胡昌荣,吴晓林,朱景发,张伟,赵小平,唐继碧.行动德育实践与探索——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6]胡昌荣.高职“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践探索——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7]庞正刚,胡昌荣,谭世海,周勇.高职教育“校企共育、能力递增”技能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
[8]刘福禄,胡昌荣,贺云川.高职教育“校企共育,能力递增”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