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机分析》课程改革实践

2014-06-30顾婉娜

关键词: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顾婉娜

摘要:《有机分析》作为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从高职院校学校课程改革后,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应用,提高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针对课程改革前后的对比,对《有机分析》的课程改革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有机分析 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

0 引言

近几年来,我校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将课程内容的纵向与课程间的横向研究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内容的改革相结合,深深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下面本文就针对《有机分析》课程改革为例,谈谈《有机分析》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

1 《有机分析》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有机分析》课程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有机化工产品检验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具备担当化工产品检验工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实现零培训上岗,也为学生成长为化学分析师及分析检验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1.1 能力目标的培养

让学生能够通过文献、网络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增强其信息处理能力,根据生产要求,正确地利用产品标准和相关规范确定产品的分析项目,选择合适的产品检验方法;要让学生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常用的仪器工具进行采样、制样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仪器对化工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检验;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能对分析仪器进行安装、调试、使用、保养和简单的维护。

1.2 知识目标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按照标准规范操作;能够正确使用韦氏天平、阿贝折光仪、旋光仪等仪器完成试样物理常数测定,能够正确使用克氏定氮仪、永停滴定装置等仪器完成元素和官能团的定量分析;能利用蒸馏、萃取和色层分析法完成混合物的分离。

1.3 素质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高级实验员,同时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养成整洁有序的实验习惯;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树立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经济生产的意识。明确职业岗位所处的重要位置,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2 《有机分析》课程设计

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真实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能最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开发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课程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环境,“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能提高理论知识教学的效果,融“教、学、做”为一体。

课程方案设计的步骤包括:布置项目任务→制订任务计划→检测预案的修正与审核→项目的检测→检验报告的完成→项目效果评价,课程设计原则:“任务引导、指导自学、小组协作、引导发言、最终点评”。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具体实施方案见图1。

3 《有机分析》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有机分析》课程改革后,基于所测定产品作为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为有机化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尽量涵盖有机化工产品检验中的方法和技能。为此选取以下八类有机化工产品类作为本课程的八个学习情境,见表1。

4 《有机分析》课程考核

考核实行过程考核(过程评价、项目评价)与综合考核(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更为客观、准确,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考核评价方式为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①自评: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自我评价;②组评:各组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记录表对每个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出评价,文字叙述意见,给出分数。③教师评价:教师对自、组评结果进行评价,给出成绩。

5 《有机分析》改革前后对比

《有机分析》课程以往上课都是统一在教室讲授理论知识,然后抽少量课时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存在的问题为理论和实践相互分离,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缺少反馈,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能力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最终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部分内容在企业生产中涉及不到,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课改后真实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直接对准岗位,引进企业真实检验项目,实现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有机结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提高理论知识教学的效果。完整的工作实施过程,使学生的能力训练更充分,提高较快,综合素质的提升幅度也很大。考核实行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愿意学,教师乐于教,相比旧的传统教法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6 结语

《有机分析》课程改革实践,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推广,这是新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如何让新课程、新的理念落到实处,而不是作为一种形式,是我们一线教师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课程改革没有一个固有的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不断摸索中前进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吸收新的经验,定期下企业到相关工作岗位进行锻炼,接受新事物,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晓霞.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生长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9).

[2]陈丽.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导游业务》课程改革研究——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

[3]刘美玲.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改革之探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1).

[4]姚如富,姚得利,方璐.微型实验在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及推广——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案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6).

[5]白亚蒙.高职医学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探索[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9).

[6]姜国玉.高师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