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研究

2014-06-30姜彦坤温明明韦沛确

关键词:就业能力黑龙江省高职

姜彦坤 温明明 韦沛确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 就业能力 黑龙江省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对构建高等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改善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在黑龙江省实现跨越式发展中,高职教育有利于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黑龙江省现有高职院校45所,2013年高职毕业生约为6.3万人,及时了解现状,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会大大的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1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推动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内涵建设,培育办学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这些都不离开我们对现状的准确把握。

首先,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近三年的一次就业率来看,黑龙江省45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10年的一次就业率是73%,2011年增长到了79.81%,2012年达到了80%多。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的增加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就业难成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大环境,但黑龙江省在毕业人数增加,就业市场不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高于平均水平的就业率。

其次,黑龙江高职院校就业渠道的拓宽,针对就业难的现状,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突破传统的就业观,通过在校的创业培训带动学生的就业能力,黑龙江省45所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业课程,进行了创业实训课,同时通过KAB和SYB的开设使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率,通过创业带动学生就业能力是拓宽就业渠道之一,同时还通过订单式培养,使校企联合的方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我们通过现状能够看到无论是政府、院校还是学生自身都对就业能力相当重视,在面对就业率高,就业渠道多等现状的同时我们也要发现存在的问题。

2 黑龙江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职院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 对就业能力认识不足。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获得就业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校,目前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一次就业率较高,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导致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观念上很大一部分仍停留在,只要学生签了协议了就可以,没有长远的目光关注学生不仅仅是签了协议,更重要的是是否留得住,干得好。

2.1.2 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高职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但现在省内多所高职院校依然把招生作为其存在的关键性因素。

2.1.3 教学体系设计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多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很大一部分教学体系设计落后,几年不改变教学体系,甚至很多教学体系可以用十几年,教学体系难以跟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相适应。这样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读书无用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1.4 专业设置相对落后。专业设置一层不变,没有结合本省和本地区实际,没有紧紧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某些专业设置跟本科专业设置重合,导致竞争力不大,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一般又会使生源流失,生源不足又会导致更加缺少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1.5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生比相对较小,特别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更加薄弱。同时教师承担相当大的教学任务,进修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

2.2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对现状认识不清。很多学生对就业能力的核心是什么认识不清,在校期间学习目标性不强,导致就业时职业选择不明确,盲目的学习,盲目的选择工作,导致就业能力一般。

2.2.2 学生的就业信息渠道相对单一。学生就业的信息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以学校的招聘信息为主,一部分通过网络或者熟人介绍,就业信息渠道不畅也会导致学生的就业能力没有竞争性。通过调查,通过学校招聘会和招聘信息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为62%,有很多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一旦学校就业信息不足就会导致学生就业率降低。

3 提高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

3.1 加强课程体系设置,更好的提高学生就业力 黑龙江省正在进行“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正从资源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转变,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高职院校应结合本省实际抓住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办学基础能力,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努力建设具有世界水准、时代特征和龙江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在有条件的中、高职院校推行“3+2”直升的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通过更多的实践训练机会带动学生的就业能力。

3.2 注重实践,合理设置专业 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不同,合理设置专业,发挥优势专业,增强一般专业的竞争力,淘汰劣势专业。及时的更新专业设置,定期对专业设置进行评估。通过专业优势加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各校要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控机制,引导高职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努力促进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与职业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逐步建立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3.3 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充实师资队伍 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高职院校从教制度,制定完善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措施,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准入、考核和聘用的良性运行机制。

3.4 拓宽就业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 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充满激情,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他们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心怀创业梦想,努力打拼,创造了财富。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应发挥其在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创业能力会带动就业能力。

3.5 关注学生,注重就业能力的训练 高职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对于本科学生,其理论功底相对薄弱,应重点发展其实践能力,同时作为90后的新生代,其就业意向和就业预期都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再结合他们的年龄和就业特点进行专门的就业能力训练效果会更好。

4 结论

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和农业大省,劳动力供给相对较多,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相对较多的省份,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就业难,也会促进黑龙江省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田婧.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0.

[2]严建红.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7.

[3]陈会丽.关于农业高职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育人惠风,2013(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黑龙江省高职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