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2014-06-30王超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受到了各高职院校的重视。本文针对我校33个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结合实际,明确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新的“1+X”模块化课程体系,并从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师资、网络资源库、考核方式等方面加强课程建设,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课程体系 改革

0 引言

随着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受到了各高职院校的重视。近年来,我校根据生源差异、专业差异不断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1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本专业的任务,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2 教学模式

全院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采用的是“1+X”[1]教学模式。

其中“1”,是对所有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名称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周学时为4,理论和上机的比例为1:1,总学时为56-64,4学分。

“X”模块,是对各专业学生开高设的多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是多门课程的整合,课程性质均为选修。采用“2+1”模式(2年在校内授课,1年校外实习)的专业在第二学期选修1个模块,其它专业分别在第二、第三学期各选一个模块。X模块主要是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课程“一刀切”的模式,为不同生源、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该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模块,颠覆传统按专业和班级统一上课的模式,按选课学生重新组班上课,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与互动性。

3 构建“1+X”模块化课程体系

按“1+x”教学模式,构建“1+x”模块化课程体系,1模块为一门必修课,X模块为选修课,每个模块对应一个计算机专业方向,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知识模块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满足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实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4 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4.1 编写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管理和评价高职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

对非计算机专业提供的模块化整合后的课程,按教学内容编写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定位、学习目标、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考核方式、考核标准、学习资源。

4.2 按课程标准开发教材

按课程标准开发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材是当务之急,以课程标准的学习情境为主线,以每个任务涉及的知识来序化教材的内容,突出“以用为本、学以致用、综合应用”,将知识讲解、技能训练和能力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

4.3 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改革课程是关键,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整合后的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平面设计、网站制作、网站高级开发、网络组建与管理、程序设计等11个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企业真实案例的职场项目实训,由于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设计项目组织教学,要求教师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这就需要在教师能力培养上狠下功夫,以适应教学及市场的需求。

4.4 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库

作为课堂教学空间的有益拓展[2],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教案、课件、视频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开辟一个新的学习平台。通过网上答疑、作业批改等功能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到实例演练,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静到动、被动变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习效果。

4.5 考核方式

对于各模块的考试方式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是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指的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考勤、提问、学生作品评定分数;期末综合考核可根据不同模块采取笔试+上机+题库+作品等灵活的考试方式,评价标准与分值比例在课程标准中有详细说明。方案二是以证代考,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OSTA)之“计算机操作员”证书,其他模块考取中级计算机系统操作员,证书是国家信息产业部下发,相应模块的考试大纲、考核标准、考试命题由系里组织完成。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我校33个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结合实际,明确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新的“1+X”模块化课程体系,并从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师资实践能力、网络资源库、考核方式等方面加强课程建设,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畅.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个性化模块教学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3):9482,9485.

[2]柴水英,黄小莹.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08(3):203-204.

[3]马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1(01).

作者简介:王超(1972-),女,辽宁朝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开发。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
改革之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改革备忘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改革创新(二)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