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梁河县大厂乡农民增收的思考

2014-06-30赵光泽

关键词:农民增收对策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地增长。德宏州梁河县大厂乡地处高寒山区,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农民收入低,是典型的山区贫困乡。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已是当地面临的一道课题。只有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使当地的农业经济、农民增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大厂乡 农民增收 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农村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国家强农惠农的重大举措。“三农”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当前,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快速地增长。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着农村的社会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增收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条件。

梁河县大厂乡地处山区,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乡。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全乡农业经济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对该乡如何发展农业经济、如何提升农民收入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1 大厂乡基本情况

大厂乡位于梁河县城东部,是梁河县的高寒山区贫困乡,距县城18公里,总面积31.16平方公里。大厂辖区五个行政村, 23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全乡总户数2392户,总人口9616人。耕地总面积6284亩(其中:水田面积1015亩,旱地面积5269亩),林地面积2万多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65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8人,是全省乡镇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乡镇。2013年粮食总产达3379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2公斤。2013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9309万元,较上年增长1033万元,增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00元,较上年增长488元,增17%。全乡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2 大厂乡发展农业经济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低

全乡6284亩耕地中,水田1015亩均分布在10公里以外的山坝结合区,多属于“雷响田”,旱地均没有灌溉条件,产量低且灾害多,完全是靠老天吃饭。在农业生产中除了能打药水杀虫外,根本没有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形成大灾之年绝收,小灾之年少收。

2.2 综合生产能力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效益不理想

由于地处山区,各种信息不通,全乡的生产结构基本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除了巩固原有的几项老产业外,目前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原有的常规产业经济效益低下。

2.3 生产生活条件差,制约着发展

全乡5个村民委员会,均分布于高寒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信息闭塞落后。目前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水电和人畜饮水,但是公路属简易公路,历来是晴通雨阻,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及农副产品的外运几乎都是靠人背马驮。已架设的人畜饮水设施多数处于滑坡段,由于投资不足,受到滑坡影响,管线毁坏程度大,水源枯竭,致使人畜饮水仍然很困难。

2.4 社会发展状况差

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且设施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人口素质不高,科教兴国兴乡意识淡薄,农民致富意识不高,思想观念陈旧,依赖思想严重,增收渠道有限,只求满足于基本的生计。

2.5 农村发展的资金受到限制

据调查,农村发展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农民每年节余的资金非常有限,要在产业上有所发展,缺乏充足的资金。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也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进一步促进大厂乡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对策

3.1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作为当地政府,一是要充分认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长效工程”来抓。二是要多种渠道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不足的问题。创新方式,探索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在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制订优惠政策措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田灌溉条件为目标,积极引导和鼓励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民间资金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并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渐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3.2 加大茶叶产业的发展

大厂乡是梁河茶叶种植发源地,种茶历史悠久,茶叶产业已成为全乡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要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一是要巩固好“万亩”茶乡,使茶园可采面积不低于1万亩,到2015年应建成无公害有机茶园7000亩,产量稳定在1000 吨。二是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叶科技含量,提高单产。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使茶农进一步掌握茶园中耕管理、施肥、修剪、采摘、加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逐步对全乡老茶园进行改造。继续加大无性良种的推广力度,引进适宜大厂茶区生长的优良品种,调整品种结构,增加产量。三是抓品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整合现有资源,按市场经济规律通过经济手段,采取鼓励龙头企业联营一批、买断一批以及品牌有偿使用等办法将多个品牌逐步整合到“回龙”品牌上来,实现品牌名优化。进一步改进工艺、完善质量控制标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科技含量,努力打造绿色、有机名牌。扩大品牌宣传,坚持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的思路做好“回龙”茶推广宣传作用,借助各种媒体,各种节会推介回龙茶,用有机绿茶之乡美誉打响“回龙”品牌。

不断壮大茶叶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使茶叶产值占全乡经济总产值的45%左右,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左右。

3.3 加快畜牧业发展

大厂乡地处山区,发展畜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要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养殖观念和传统做法。一是要坚持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示范养殖小区,加快以各家各户的散养为主向大户、规模场、小区为重点的规模经营、股份经营、合伙经营等模式转变,确保增量,扩大总量,促进畜牧生产快速发展。全乡可扶持畜牧规模场(户)20户以上,畜牧规模养殖户力争达到100户,以养殖仔猪、羊、大牲畜为主。二是重点发展健康养殖。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坚持“总体规划、政策引导、政府补助”的原则,按照“人畜分离、圈舍规范”和无公害生产要求,扶持农户和业主新建、改建规范化圈舍,改善饲养条件,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健康养殖。三是示范推广生态养殖。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使畜牧业产值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使之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之一。

3.4 加快经济林种植,做大林业经济

发展林业是大厂乡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重要途径。目前大厂乡林业经济占农业经济的比重很小,但发展潜力很大。现在国家对林业扶持力度较大,广大农户可以从国家得到退耕还林、还草资金扶持。从实践看,农民把一亩地退耕还林,可以得到200斤粮食和50元的种苗补贴,基本等于坡耕地、次耕地种植粮食1年的纯效益。如果种植1亩林木,15年后一次产出效益至少可达3000元以上,是粮食生产效益的4-5倍。如果实现全乡农村人均一亩林(套种),也就等于每户都有一座“绿色银行”。同时,发展林业生产初期,还可实行林粮兼作、林草兼作。林业生产的大发展,又可以带动苗木产业和木材加工的大发展,使整个林业生产步入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因此,大厂乡政府应该把发展林业经济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纳入政府日程,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农民大举造林,力争到2015年全乡商品林种植达到2450亩,生产商品木材36000立方,实现产值1000万以上,使全乡的林业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5 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除巩固提升粮食、茶叶、畜牧传统产业外,大厂乡应积极探索产业培育新路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白花油茶、核桃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积极引导农户从传统的荒山荒坡种植方式向常耕地种植,从零星种植、粗放管理的发展方式向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良种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种植、经营管理水平,以加快产业发展进程。二是通过积极宣传各种优惠政策,让群众真正认识到发展白花油茶、核桃等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将之发展为利国利民利家的绿色环保产业。以每户发展1亩白花油茶计算,按目前茶籽市场价每公斤6元计,可实现亩产值1800元,若加工成茶油,按市场价每公斤120元计算,可实现亩产值8000多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经过5至8年的发展,种植的油茶、核桃将进入丰产期,经济效益将日益显现,特色产业将确实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3.6 加强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大厂乡人口多,土地少,在人均占有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既有利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又有利于广大农民从新的生产经营领域里增收。因此当地政府应积极鼓励农民向二、三产业发展。一是破除农民“小农意识”、“恋土意识”、“粮本意识”,引导农民要有创新意识,盯住市场,走向市场,从自身实际出发,敢于投资创业,发展二、三产业,自觉地寻找适于自己发展的空间。二是大厂乡政府要积极配合县人力资源保障局,在本乡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教育,为农民走出土地重新就业创造条件。在农村,应为“下岗”或“半下岗”农民举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使之具有一技之长,实现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三是大力开拓外阜劳务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首先依托省内省外骨干企业定向输出,与大中型企业签订常年劳务输出协议,实施定向培训,定点转移。其次政府间合作输出,由地方政府出面,与劳务输出地政府结为友好县市、友好乡镇,签订常年劳务协议。再次以正规的中介组织为依托,由中介公司组织劳务输出,中介公司派出工作人员配合用工单位共同管理,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从近年大厂乡劳动力转移情况来看,劳务输出已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总之,农民增收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是急需破解的难题。地处高寒山区的大厂贫困乡要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创新机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使农业经济、农民增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岩,杨云波.对梁河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5).

[2]赵光泽.梁河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06).

[3]孙迪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赵光泽(1960-),男,云南大理人,白族,英语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语言、英语教学与翻译、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