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类机械制图新课程体系的研究及实践

2014-06-30孙洪全杜介平张云利

教育界·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孙洪全 杜介平 张云利

【摘 要】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的技术也在持续深化中,其制造模式逐渐高、精、尖。由于机械制图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思维与逻辑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以展示实物、图形的方式来便于学生理解,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与记忆,然后才能绘制手工图,因此,教学效果一直没有多大的进步。新课程体系下的机类机械制图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教学内容、方法等都作出了较大的改变。

【关键词】机类机械制图 新课程体系 研究 实践

一、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制定了适合高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素质培养、基础培养、后续课程。素质培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的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构图的前提,培养工科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才有助于提高其科学素质。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图形表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学生设计图形的理念与思想,只有依靠自身绘画的能力才能实现,因此,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是学好机械制图课程的根本。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只有充分掌握了机械制图的设计理念,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入社会。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占整体课程时间比较少,现阶段主要将机械制图分为基础、提高这两部分,基础是面向所有机械类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此门课程,了解计算机构图设计的理论知识,表达思想的方法与手段,为今后其他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出机械制图课程的前沿性、创新性。机械制图主要是用于教授机械或其他设计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只有学好了机械制图,才能更好地学习相关课程,注重各科知识间的融合,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

二、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

构建集科学性、合理性为一体的机械制图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现阶段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素质培养、基础培养以及后续课程。由于机械制图课程主要以培养形体构造、图形表达能力为主,其中涵盖了正投影、二维视图等内容,在表达方式与理念的基础上,设计与创造轴测草图。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比较前沿的课程,支持计算机绘图、集成三维实体模型等,利用投影将设计草图、设想、构思与表达方式联系在一起,实现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共存,其中心是形体构造、图形表达,形象思维是最主要的指导方向,从而提高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以后的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分别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其中基本理论是机械类工科生必须掌握的,例如投影、图示、图解、计算机绘图概念与方法等,基础知识有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包括构形方法及表达方法、二维建模及表达方法、三维建模及表达方法等,基本技能包括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见下图1。

图1 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

三、机类机械制图新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

(一)培养构形能力与图形表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为中心,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专业技能与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机械制图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构形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因此,从培养这两方面能力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氛围,减少学习的枯燥感,教师可提出一些开放性题目,便于学生思考。如教师在讲到画法几何这一章节的时候,点、线、面、相对位置作为构图的重要元素,学生了解到单视图表达,教师结合计算机绘图的概念与方法,给学生出一道训练题,并且鼓励学生创新,对训练题目展开思考,培养构型能力、图形表达能力,还能掌握到计算机绘图基础运用的方法。通过一边学一边制作,与同学们建立交流、自由讨论,这类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思维能力不再被局限,从而能够创造性的完成整个画图的构造与表达。

(二)应用组织教学

以往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其组织也过于严密,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不注重实践制图的能力。学生往往比较被动,致使有极大部分学生在完成整个课程教学后,只会设计不会画图。机械制图以创造为主,制图是表达创造的手段,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以往的组织教学在讲到合体三视图后,就会继续讲六面视图、断面图、剖视图等,学生在学习这么多画法后,一时无法吸收,也就不懂得如何表达形体,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将众多知识进行优化,使学生便于理解和吸收,下次再遇到问题时,也能自己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的工程图设计课程,以培养学生制图技能与制图思维为基础而展开的技术课程教学,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新课程体系的研究有助于完善机械制图教学。endprint

【摘 要】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的技术也在持续深化中,其制造模式逐渐高、精、尖。由于机械制图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思维与逻辑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以展示实物、图形的方式来便于学生理解,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与记忆,然后才能绘制手工图,因此,教学效果一直没有多大的进步。新课程体系下的机类机械制图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教学内容、方法等都作出了较大的改变。

【关键词】机类机械制图 新课程体系 研究 实践

一、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制定了适合高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素质培养、基础培养、后续课程。素质培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的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构图的前提,培养工科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才有助于提高其科学素质。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图形表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学生设计图形的理念与思想,只有依靠自身绘画的能力才能实现,因此,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是学好机械制图课程的根本。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只有充分掌握了机械制图的设计理念,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入社会。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占整体课程时间比较少,现阶段主要将机械制图分为基础、提高这两部分,基础是面向所有机械类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此门课程,了解计算机构图设计的理论知识,表达思想的方法与手段,为今后其他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出机械制图课程的前沿性、创新性。机械制图主要是用于教授机械或其他设计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只有学好了机械制图,才能更好地学习相关课程,注重各科知识间的融合,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

二、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

构建集科学性、合理性为一体的机械制图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现阶段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素质培养、基础培养以及后续课程。由于机械制图课程主要以培养形体构造、图形表达能力为主,其中涵盖了正投影、二维视图等内容,在表达方式与理念的基础上,设计与创造轴测草图。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比较前沿的课程,支持计算机绘图、集成三维实体模型等,利用投影将设计草图、设想、构思与表达方式联系在一起,实现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共存,其中心是形体构造、图形表达,形象思维是最主要的指导方向,从而提高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以后的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分别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其中基本理论是机械类工科生必须掌握的,例如投影、图示、图解、计算机绘图概念与方法等,基础知识有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包括构形方法及表达方法、二维建模及表达方法、三维建模及表达方法等,基本技能包括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见下图1。

图1 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

三、机类机械制图新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

(一)培养构形能力与图形表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为中心,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专业技能与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机械制图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构形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因此,从培养这两方面能力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氛围,减少学习的枯燥感,教师可提出一些开放性题目,便于学生思考。如教师在讲到画法几何这一章节的时候,点、线、面、相对位置作为构图的重要元素,学生了解到单视图表达,教师结合计算机绘图的概念与方法,给学生出一道训练题,并且鼓励学生创新,对训练题目展开思考,培养构型能力、图形表达能力,还能掌握到计算机绘图基础运用的方法。通过一边学一边制作,与同学们建立交流、自由讨论,这类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思维能力不再被局限,从而能够创造性的完成整个画图的构造与表达。

(二)应用组织教学

以往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其组织也过于严密,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不注重实践制图的能力。学生往往比较被动,致使有极大部分学生在完成整个课程教学后,只会设计不会画图。机械制图以创造为主,制图是表达创造的手段,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以往的组织教学在讲到合体三视图后,就会继续讲六面视图、断面图、剖视图等,学生在学习这么多画法后,一时无法吸收,也就不懂得如何表达形体,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将众多知识进行优化,使学生便于理解和吸收,下次再遇到问题时,也能自己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的工程图设计课程,以培养学生制图技能与制图思维为基础而展开的技术课程教学,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新课程体系的研究有助于完善机械制图教学。endprint

【摘 要】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的技术也在持续深化中,其制造模式逐渐高、精、尖。由于机械制图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思维与逻辑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以展示实物、图形的方式来便于学生理解,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与记忆,然后才能绘制手工图,因此,教学效果一直没有多大的进步。新课程体系下的机类机械制图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教学内容、方法等都作出了较大的改变。

【关键词】机类机械制图 新课程体系 研究 实践

一、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制定了适合高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素质培养、基础培养、后续课程。素质培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的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构图的前提,培养工科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才有助于提高其科学素质。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图形表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学生设计图形的理念与思想,只有依靠自身绘画的能力才能实现,因此,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是学好机械制图课程的根本。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只有充分掌握了机械制图的设计理念,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入社会。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占整体课程时间比较少,现阶段主要将机械制图分为基础、提高这两部分,基础是面向所有机械类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此门课程,了解计算机构图设计的理论知识,表达思想的方法与手段,为今后其他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出机械制图课程的前沿性、创新性。机械制图主要是用于教授机械或其他设计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只有学好了机械制图,才能更好地学习相关课程,注重各科知识间的融合,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

二、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

构建集科学性、合理性为一体的机械制图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现阶段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素质培养、基础培养以及后续课程。由于机械制图课程主要以培养形体构造、图形表达能力为主,其中涵盖了正投影、二维视图等内容,在表达方式与理念的基础上,设计与创造轴测草图。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比较前沿的课程,支持计算机绘图、集成三维实体模型等,利用投影将设计草图、设想、构思与表达方式联系在一起,实现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共存,其中心是形体构造、图形表达,形象思维是最主要的指导方向,从而提高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以后的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分别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其中基本理论是机械类工科生必须掌握的,例如投影、图示、图解、计算机绘图概念与方法等,基础知识有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包括构形方法及表达方法、二维建模及表达方法、三维建模及表达方法等,基本技能包括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见下图1。

图1 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

三、机类机械制图新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

(一)培养构形能力与图形表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为中心,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专业技能与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机械制图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构形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因此,从培养这两方面能力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氛围,减少学习的枯燥感,教师可提出一些开放性题目,便于学生思考。如教师在讲到画法几何这一章节的时候,点、线、面、相对位置作为构图的重要元素,学生了解到单视图表达,教师结合计算机绘图的概念与方法,给学生出一道训练题,并且鼓励学生创新,对训练题目展开思考,培养构型能力、图形表达能力,还能掌握到计算机绘图基础运用的方法。通过一边学一边制作,与同学们建立交流、自由讨论,这类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思维能力不再被局限,从而能够创造性的完成整个画图的构造与表达。

(二)应用组织教学

以往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其组织也过于严密,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不注重实践制图的能力。学生往往比较被动,致使有极大部分学生在完成整个课程教学后,只会设计不会画图。机械制图以创造为主,制图是表达创造的手段,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以往的组织教学在讲到合体三视图后,就会继续讲六面视图、断面图、剖视图等,学生在学习这么多画法后,一时无法吸收,也就不懂得如何表达形体,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将众多知识进行优化,使学生便于理解和吸收,下次再遇到问题时,也能自己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的工程图设计课程,以培养学生制图技能与制图思维为基础而展开的技术课程教学,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新课程体系的研究有助于完善机械制图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