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2014-06-30齐丽娜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齐丽娜

【摘 要】长期以来,数学在小学生心目中是枯燥无味的,也导致有的小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学习数学竟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这其中有各种原因,作为小学教师其教法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将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增强了学生的亲和感。小学数学教学应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以期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以生活元素教材导入、生活情境教学导入和生活体验激发学习热情为途径展开。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情境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究竟如何来践行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定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就是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一、以“生活经验”为特征的数学生活化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会在课上安排一次切割活动,比如让学生分月饼、吃月饼或分西瓜、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认为这就是“数学生活化”。这种生活化就应该得到质疑,因为学生在切月饼或西瓜时,他们的数学思考已经淹没在月饼、西瓜等色香味引起的其他想象中了。当刀切向西瓜时,他很自然地想“西瓜熟吗?”,而把“平均”之类的数学思考抛到脑后去了。笔者的观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没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概念是有困难的,即便建立了,也容易忘记。因此,在这一类型的学习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化”这一手段来提高理解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课堂上往往没有安排具体的生活情境,但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的生活情境却非常丰富的#因为学生在表达某一个概念,例如像“半个”、“一半”这一经验认识时,都是以各自浮现的生活情境为支撑的,这样,生活情境的干扰因素也自觉地被排除在外#可见《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从“生活经验”出发,而非从“生活情境”出发,是十分有道理的,而这些正是在教学实践中容易被混淆,并带来困惑的地方。当然,“生活经验”的激活方式是多样的:可以直接用语言去激活,也可以用一些行为、一些实验操作或某个图片,不论用什么方式去激活,作为教师,始终要把“经验”作为关注点,而不能沉湎于情境的细节之中。这是使“数学生活化”有助于数学学习的根本所在。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建议:“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教师都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力还比较弱势,理解力更是不强,而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何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以便于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这是我们教师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所必须解決的问题。学生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他们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需要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引用这些生活情境,学生会很自然的对数学产生一种形象的熟悉感。

三、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培养孩子们的实践探究能力,符合课程标准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教育工作者在教法、学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有效的成果。传统的教学比较注重说教灌输,让学生长时间在课堂上处于压抑状态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我们在课堂上引入生活情境能给孩子们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来学习数学,并让他们在情境扮演一些角色,行使角色权力,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实践探究能力。我们很多教育学者、社会人士都对现在不少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感到担忧,我想我们每一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同志更应该为此尽智尽力。小学生正处于办事能力的初步形成期,我们各科教师理应根据科目实际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能力培养。

四、以生化教学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语文教学以形象化教学为主,而数学教学则以抽象思维教学为主,这是两者的不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人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需要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在抽象过程中认识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也就是说,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是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的事或是学生所熟知所感兴趣的事。例如:学校准备在“六一”时为部分参加镇里演出的同学购买一套衣服,你们认为买颜色和式样呢!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调查全班同学每人的想法。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人多数人的意见为主。这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就很感兴趣,学习效果也很好。比如教“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这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为什么要先做乘法,再做加法或减法老是搞不清楚,常出错,我们就为此自编了这样类型的习题:新学期开学了,妈妈为你买了好几样学习用品,其中书包16元,钢笔5元,数学练习册6元,文具盒6元,语文辅导用书6元,请问妈妈今天花了多少钱?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来算。学生列成算式为:12+5+6×3 思考最后明白了为什么要先做乘法,再做加法或减法的步骤,从实际中学会了抽象。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小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小学生可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