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木之根本 浚流之泉源

2014-06-30李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复句文本政治

李敏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政治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克服说教式和成人化倾向,对学生进行有力得引导。”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重交叉的对话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书本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实现读者对文本建设性的体验,实现读者与思想和生命交流的终极价值。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实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呢?

一、探究方法,优化文本阅读

1.着紧用力——拨动真实音符

新课程提倡发挥两个主体作用: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文本这里,我认为要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政治教師应主动引领学生进行通读。

充分利用课堂的恰当时间,把握设疑导读的机会,针对政治原理知识开展针对性的导读;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文本知识,引领学生在读文本的过程中增加知识,开阔眼界,养成习惯。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应体现在两方面:

(1)学生的阅读文本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路指导。提供一些角度,如:国家、企业、个人等角度来谈谈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等。

【案例1】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此类措施类的题目,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我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后引用材料:李师傅自下岗之后,一直拿着微薄的救济金在找工作。许多热心人也帮他介绍过几次。但他不是嫌累、嫌工资少、嫌离家远、嫌地位低,就是嫌与他那个适用面很窄的技术不对口,因此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设问:李师傅为什么要就业?为什么李师傅就不了业?李师傅应怎么做才能成功就业?请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后得出结论,并梳理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的措施。其中的第三问:“李师傅应怎么做才能成功就业?”,这个问题的梳理我给学生提供了答题的角度: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结果学生在讨论合作的过程中得出了各个角度不同的措施。

答案举例:国家角度: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善市场就业机制。②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企业角度:①贯彻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承担一定社会责任。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劳动者角度: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②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分别为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的提示思路,学生能够全面、完整地得出策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又系统科学地落实了基础知识,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提出明确的阅读目标。这种目标可以多样化体现:比如以问题的形式、比如以练习选择题的检测、或者概括大意等途径。这样做才能真正起到学生阅读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从而发挥阅读的实质性的效果。

【案例2】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教师设计是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①为什么要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③应该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学生自主阅读梳理知识点后,通过材料:小张的母亲病了,他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单位以他在本地结婚为由,不批探亲假;小张工作的工厂既有刺耳的噪音,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工人向工厂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遭到厂长拒绝;单位只给资格老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小张等不在其中。设问:小张的哪些合法权利受到了侵害?小张应该怎么办? 进行巩固强化来实现的。

这样设计的依据在于: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时效性;另一方面,贯彻了政治思维“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培养学生有个连贯完整的思考逻辑线。整个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知识点,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又在随即的导学案课后检测中获得了巩固。事后发现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点的印象深刻,而且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逻辑线比较清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熟读精思——聆听弦外之音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该种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

(1)根据教材已知理论,运用逻辑学思维方法推理得出新知。

【案例3】如《生活与哲学》部分许多世界观知识都没有得出相应的方法论,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方法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案例4】比如根据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引导学生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和批判教材观点。教材观点绝大多数是科学的,但也不排除个别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在阅读中要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推动认识的发展。

【案例5】如《文化生活》第一版教材第八课中有这一表述:“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依据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盲目性” 表述不准确,应为“自发性”,随后的教材修订版也做了上述修改。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推理、质疑能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决裂,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推论、质疑,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源于知识并且高于知识。

3.切记体察——奏响和谐韵律

高中政治,学生不仅要熟读书本上的原理,更要学会运用。在高考制度下,我们的而学生还需要会答题。而做好或者做对一道题要从最最基础的读懂题目开始。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提高其从句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每个句子都有其特定的指向性或有所侧重,这些指向性或侧重点就是该句的关键信息,即立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提取句子有效信息的方法大致有三:

(1)抓核心概念、关键词、主体等。句子是由若干概念组成的,核心概念是指对理解整个句子起关键作用的概念;关键词是指在政治教材理论或题目材料中表达某种现象的地位、程度、水平、重要性、特点等的词语,如根本、决定、主要、核心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中的主体不同,其反映的理论也不同。上述重要词语是句子的词眼,是理解句子的突破口。如:

(2)把握角度。教材理论大多是系统化的知识,包括诸多侧面。同一现象站在不同角度认识,也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结果。因此,政治阅读过程中把握角度对于正确解读至关重要。如:

【案例6】美国众议院2010年10月29日投票通过了矛头直指中国的所谓《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妄图逼迫人民币升值。美国此举的目的可能有( )

①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

②迫使中国减少美国国债的持有量

③减少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④吸引更多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该题考查人民币升值问题,设问的角度是“美国此举的目的”。因此,正确的选择必须立足于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选项。①④是符合题意的,应选B。

(3)依据不同的句子类型,运用语法和句子关系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对单句可采用分解句子成分的方法获取关键信息。先通过缩句找出主谓宾等主干成分,把握句子的基本含义;再分析定状补语获取全面信息。复句的类型常见的主要有并列、递进转折这几种类型。并列关系的复句有两种,一种是各部分表达的意思相同,在阅读时只要读懂其中一部分材料的含义即可,“由一斑而窥全貌”;第二种是各部分意思不同,解读整个句子需要将各部分合在一块。转折复句和递进复句所表达的重点通常是转折关联词和递进关联词后面的内容,也有部分转折复句揭示的是某种现象的变化,强调的是前后内容的比较。

【案例7】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事物不可捉摸,难以认识

该题题干材料是转折复句。转折关联词“但”意在表达传统的“木桶理论”与最新的观点的不同,揭示了人们认识的变化。所以选C。

的确,阅读教学是政治教学的重要一环,政治教师应将阅读教学渗透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评讲中,使科学阅读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提高,政治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决胜课堂”的目的。

二、回归生活,激扬文本阅读

战国时期荀子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是告诫我们,学习必须坚持不懈。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一种百折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学习更不例外。阅读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坚持,养成习惯,我认为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教学是政治教学的重要一环,广大政治教师应将阅读教学渗透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评讲中,使科学阅读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提高,政治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决胜课堂”的目的。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以及想象能力等,就要不断地拓宽思维,进行想象,诱发学生的灵感。因此在学生的思想政治阅读指导中,我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辩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阅读学习氛围。同时,在合作、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火花,获得新的信息与知识,充实自己的积累,使自己跃上新的高度。

在读书活动中,我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举行读书报告会,时事政治心得交流会,故事演讲,党的理论知识竞赛等活动,另外我还通过展示知识卡片、办小报和读书沙龙等形式,不定期地展示学生阅读成果,使学生享受阅读成功的喜悦。在读书活动中,学生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高效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了充分发挥,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高尔基曾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的确,阅读让人受益匪浅。所以无论课程改革进行到哪一步,我认为政治的教学都不能只注表象的热闹,而忽视对文本的研读,否则,将是本末倒置。家有藏书破万卷贵在读;读书破万卷贵在思;学富五车源于积累。

因此,想要成就政治教学的精彩,我们必须重视文本阅读,师生在研读文本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真正携知性同行,与阳光共舞。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杨六女.上好政治课就要加强阅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3)

[3]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南海出版社,2011

[4]秦显法.用语文知识提高政治审题能力[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0(12)

[5]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6]]M·J·阿德勒等.如何读一本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7]任建华.关注隐性知识学习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3)

[8]陸风华.文本解读与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2011(3)

猜你喜欢

复句文本政治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