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6-30林旖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新实验

林旖宏

【摘 要】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通过“以趣激学”“以史铭志”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在改进实验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潜能;重视活动与探究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以上各方面有机结合,重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活跃学生思维,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创新;知识拓展

新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要求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化学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下面就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

化学实验现象大都具有生动、鲜明、新奇和有趣等特征,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最初反应是“惊奇”,这种惊奇感是学生对出乎意料的现象的一种条件反射,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的重要源泉。因此在初中阶段可以通过趣味性实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他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积极主动地学,进而产生探索化学奥秘的强烈求知欲。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所以第一堂化学课,重点应放在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上,因此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的实验则显得非常重要。导入新课时,我就拿出用酚酞试液写成的“同学们好”四个字的白纸,然后用小喷雾器把氢氧化钠稀溶液喷到白纸上,立即出现“同学们好”四个字,接下来,喷上稀盐酸把这四个字“擦掉”。此时老师并未说一句话,但魔术般的实验已紧紧揪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几个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化学世界,此时已充分激发了学生创新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学习冲动,从而为今后学习化学和创新教育的尝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改进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

对于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且安全性差时,除引导学生发现课本演示实验的不足之外,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大胆设想、改进实验,设计合理的方案,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完善已学知识,还能有所突破和创新。如,在演示浓硫酸稀释实验时,为了说明向浓硫酸中滴水的危险性,按教科书所设计的方案实验,沸腾现象不易被观察,原因是水滴沸腾飞溅起的液滴非常小,并且持续时间很短,因此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使实验失去说服力。为此,可启发学生进行如下改进创新:如图1,用铁丝把几条湿润的石蕊试纸绑在玻璃管上,悬挂于锥形瓶内,并接近浓硫酸液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水滴落在浓硫酸液面上,立即沸腾,溅起的酸液落在试纸上,出现红色的斑点。宏观的现象证明了水沸腾有酸液溅起。如果实验不是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硫酸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后果不堪设想。通过这一实验的改进足以引起学生对浓硫酸稀释操作的重视。虽然学生的设计还不够完善,但体现了学生敢于设想、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重视活动与探究实验教学,创设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科书中的活动与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处理相关信息和材料,然后自行设计探索实验方案。一开始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还有点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从设计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创造性及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深化了学生创新思维。学生按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大胆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寻找药品和仪器,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实验和教师准备学生只管“照方抓药”式实验,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方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特点。既拓展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这不仅使学生尝试到探索的乐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出现了继续探索的强烈意念。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开了学生创新的思路。

探究实验完成后的集体讨论、归纳和书写实验报告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初中生认识过程来看,学生亲身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提供的数据只是为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打下的感性认识的基础,必须通过抽象和逻辑思维,集体讨论,自己概括、归纳得出结论,上升为理性认识。探究性实验是实验在前,化学概念的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后,前者是后者在认识上的感性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无疑会使学生尝试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巩固了探索的愿望。

四、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的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比如,在做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如图2)后,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另外设计一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很快设计出了很多种方案。其中摘要几种如下:

1.根据压强差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2.根据CO2与NaOH的反应产物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盐酸,观察现象。

(2)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灰水,观察现象。

(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现象。

经过同学们动手动脑、创新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它要求学生以新奇、独特的角度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操作后,学生在感性和理性认识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使他们自觉的去进行创新,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桂丽.《让实验成为化学教学的催化剂》化学教学.

[2]张雪萍.《运用演示實验培养学生的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3]姚新平.《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育功能的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4]陈新.《化学实验教法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5]姚秋平.《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实验能力的思考》化学教学.

[6]张家治.《化学史教程》

猜你喜欢

创新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微型实验里看“燃烧”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实验流体力学》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