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捐赠讲座制度的实践机制探讨

2014-06-30段江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变迁实践高校

【摘 要】社会对高校的捐赠正在逐步成为高校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高校社会捐赠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校的硬件和师生的激勵基金上,尚未成为高校学术活动的重要资助形式。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文化组织,社会捐赠最初是通过捐赠讲座,设立教师职位来推进大学发展,并逐渐形成以捐赠讲座为主到多形式捐赠的发展道路。事实上,高校捐赠讲座制度不仅是一种资助大学发展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密切联系大学与社会的桥梁,通过捐赠讲座促进社会和大学的互动和共同发展。因此,我国需要通过捐赠讲座制度的完善来进一步推进大学学术活动与社会的联系,促进高校捐赠制度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校;社会捐赠;讲座制度;变迁;实践

社会捐赠作为一种重要的筹资渠道,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中占了很大比重。我国高校的社会捐赠刚刚起步,捐赠收入占学校收入的比例还不大,捐赠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校的条件建设和学生的奖助学金等方面,直接用于学术活动的捐赠很少。通过设立捐赠讲座的形式不仅可以丰富捐赠项目,有效增加高校的收入,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而且对于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内部学术组织变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捐赠讲座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讲座制历史非常悠久,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中期,当时的师傅(教授)组织一些工匠(助教)和一批学徒(学生)成立了行会。而讲座制的组织模式直接来源于当时的行会模式。讲座制作为现代大学的学术组织制度曾于19世纪初在西方及世界流行。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讲座是一个独立的学术组织,承担一个学科方向的教学、科研、财务、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类似于我国学术组织中的系级单位,一般由一名教授、一名副教授、两名有学位的助教构成某一讲座的基本成员。此外还可以配备一至四名行政助理、教学辅助人员或技术实验员,讲座教授为这个学术组织的实际领导人。而美国、英国等国的大学讲座一般依托在一个实体学术组织之中,或者在一个交叉的学科领域设立讲座,是一个半独立的学术组织,学术事务由讲座教授负责,其他支持性工作,包括经费使用由依托的学术组织负责。从目前西方大学的讲座设立情况来看,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大学自身的财政,也有相当多的讲座经费来源于社会捐赠。由此看来,西方大学的社会捐赠与大学内部的学术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看出,捐赠讲座制是高校获取社会资源的一种重要的制度设计。而社会捐赠在我国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模较小。且捐赠的用途主要集中在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和发放奖助学金上,如建设大楼、实验室,设立各种各类的奖学金、助学金项目等,直接用于学术活动的捐赠项目较少。因此,设立捐赠讲座项目,开展捐赠讲座工作不仅可以直接支持大学的学术发展和进步,而且有利于实现大学和社会目标的统一。

建立捐赠讲座制度的意义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有效增加大学的财政收入。二是可以扩大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可以密切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切实为社会服务;四是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服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开展高水平的研究;五是可以促进大学内部学术组织变革,形成学术活力。

捐赠讲座项目在大学所有社会捐赠项目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可以将大学的学术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讲座是一个学术平台和纽带,架起了大学与社会的桥梁。二是捐赠讲座项目更能体现捐赠者的价值和理想。三是捐赠讲座项目经费数额不是很大,容易被更多的组织与个人接受。四是捐赠讲座项目弹性较大。可长期设立,也可以短期设立;项目内容可以多样化。

二、高校捐赠讲座的制度环境

1.从外部环境来看

我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捐资助学、兴办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世纪初期,我国的一部分高校就是社会捐赠创办的,涌现了一批毁家办学的教育家,如陈嘉庚、张伯苓等。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

而且近年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教育捐赠和完善高校教育投资体系。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为高等教育慷慨解囊、捐资助学的人物和企业。一些国内外的优秀企业也在高校设立基金支持高校发展。可以说,鼓励和支持的社会外在环境,为设立捐赠讲座项目提供了政策保证。

2.从高校内部环境来看

我国高校已经普遍认识到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资源支持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如相当多的高校都成立了校董会、校友会、基金会和发展委员会等机构进行教育经费的筹集和募捐工作,对教育捐赠管理进行了很多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捐赠管理模式。社会捐赠正在成为高校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探索社会捐赠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都为高校系统开展捐赠讲座项目提供了基础。

三、高校开展捐赠讲座的运行机制

高校通过设立捐赠讲座项目,可以面向海内外引进、聘请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担任讲座教授,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设立捐赠讲座项目,能增进高校与社会的密切合作,切实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设立捐赠讲座项目,能进一步扩充学校经费来源,保障学校改革与发展,促进高校组织目标和学术目标的实现。

1.编制捐赠讲座项目计划,广泛宣传捐赠讲座项目

开展捐赠讲座项目,首先要编制受捐讲座计划,加强领导,宣传动员。各院、系、中心、所制定各自拟受捐的讲座计划数,由教育基金管理部门汇总并制定捐赠讲座实施规则,依托行业,联系校友,向企事业单位、个人及海内外基金会或慈善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

2.加强捐赠讲座项目经费管理,发挥最大效益

按照捐款类别分类管理,限定性捐款由学校基金会按捐赠者意向实施,非限定性捐款由学校基金会根据学校建设发展需要,提出项目方案,报请理事会通过后实施,捐赠讲座项目经费的实行专款专用。根据捐赠者的意愿确立捐赠数额,并分设长期、短期和年度捐赠讲座项目,并通过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稳定捐赠讲座项目。

3.明确捐赠讲座回报方式,促进捐赠可持续发展

可根据捐赠方意愿冠名讲座。捐赠方在讲座宗旨、活动方式、讲座教授人选、资金使用等方面参与管理,通过契约方式约定双方责权利。根据捐赠方意愿冠名讲座教授职位。分享捐赠讲座成果。根据协议,讲座教授取得的研究成果,捐赠单位优先取得投入生产的权利;讲座教授取得的专利权,捐赠单位将拥有一定比例的产权。为捐赠单位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优先推荐毕业生等。

4.形成共同参与的捐赠讲座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资金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由学校和捐赠者共同参与捐赠项目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罗公利.社会捐赠与高教成本分担[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985:380-381

[3]赵俊芳.讲座制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评价[J].现代大学教育,2009(03)

[4]罗公利,杨选良,李怀祖.社会捐赠与大学发展——中美大学社会捐赠的对比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01)

[5]赵善庆.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研究[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9(6):133-137

[6]Jonathan,P.Caulkins,Jay Cole,Melissa,Hardoby & Donna Keyser.Intelligent Giving: In-telligent Insights and Strateg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Donors [DB/OL].

http://www.rand.org/ pubs/monograph_reports/2005/MR1427.pdf

[7]厲建欣.日本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及启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1):110-112

[8]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捐赠讲座http://www.cau.edu.cn/cem/index.php?do=xsbgview&id=104

[9]陈志琴,俞光虹,周玲.影响中美高校募捐的社会因素比较[J].高教探索,2005,(5):39-41

[12]孟东军,陈礼珍,张美凤.中美大学教育捐赠管理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53-55

作者简介:

段江波(1987~),女,湖北武汉市人,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变迁实践高校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