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2014-06-30芮海亮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钟乳石意图月球

芮海亮

【摘 要】当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云计算、云桌面……以前很难完成的事情,现在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成为可能。“e学习”应运而生,“e学习”又叫做数字化学习,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有教材为基础,积极探索和创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呈现方式,突出开放、多边互动与探究性,在优化课程形态、更新教材呈现方式、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评价体系、实现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做出尝试,以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數字化;e学习

本文以高中地理《地质与环境》为例,研究在数字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篇:玉兔献宝

导入:前不久“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携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软着陆月球,标志着我深空探测迈入一个新台阶,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

视频:嫦娥三号发射、落月全程视频剪辑(自己编辑合成)

设计意图:以嫦娥三号落月导入,新颖别致,易吸引学生的眼球。自己编辑合成视频,能够有效的控制时间,剪裁去不需要的视频,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

学生:手持平板电脑,同步观看视频。

图片:月球上玉兔号月球车照片,嫦娥三号拍摄的月球俯视照片

讨论:月球广布环形山,地球为什么很少有?

学生1:月球上没有大气,陨石可以直接落在月面上不被焚烧掉,环形山大都是陨石坑,地球上有大气,大部分陨石没有落到地面都被焚烧掉了。

学生很惊奇,期待着答案。

教师:肯定有大陨石掉到地球上,怎么没有像月球一样的环形山呢?因为外力作用可以把环形山变得面目全非。

讨论:月球上有没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地质作用?

学生2:没有

教师:真的没有嘛?月球昼夜温差多少?

学生:300多度。

教师:月岩在300多度的温差下会不会破碎?

学生:会。

教师:月球有风化作用吗?

学生大悟:有风化作用。

教师:当然,月球无大气,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也会使月岩风化。那么月球上有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吗?

学生:没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月球上的外力作用来复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转:现在让我们从月球回到地球上来,让我们到广西看看一条奇特的河流,它很像一个草书“命”字。

第二篇:“命”河传奇

视频:“命”河之谜剪辑

学生:手持平板电脑,同步观看视频。学生发现位于广西的命河弯弯曲曲,俯视就像一个草书“命”字。对于其成因,有的学生大胆猜测,有的用困惑的眼神看着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教师:命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3:不知道。

教师:让我们截取命河的一段进行分析一下。

图片:河湾

讨论:图中A、B哪一处堤坝要加固?

学生4:B处,A处是凸岸,以堆积为主,B处是凹岸,以侵蚀为主,所以要加固B岸。

图片:牛轭湖形成过程图

教师:地球上真的存在牛轭湖吗?

学生:很惊异,期待着答案。

教师:Google Earth截图展示长江流域湖北石首市的形态: 形成了很多的弯弯的湖泊。

设计意图:事实印证猜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为何说它险?因为它有九曲回肠之称。

学生:观察出很多河段裁弯取直了,形成了许多形如月牙的湖泊。

设计意图:再次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到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讨论:①画出AB段河谷横截面图;②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码头,并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绘制AB河段的横截面图。

教师:随机投影、评讲4名学生的绘图。

教师:至此传奇的命河就可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了。

视频:命河解密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命河现在像命字,以后还会不会像“命”字呢?

学生:(猜测)不会

设计意图:呼应设疑,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河谷的发育和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想。

承转: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陆游)

设计意图:文学气息浓厚,提高学生的兴趣,图像能够直观呈现地理现象。

第三篇:奇石探秘

视频:红楼梦序幕剪辑(黄山飞来石)

图片:黄山不同角度的飞来石。

学生:平板电脑同步显示视频。

选择题:黄山飞来石的主要成因

学生:手持平板电脑,选择答题。

教师:投影选择结果,电脑自动分析各个选项的人数

设计意图:数字化反馈及时、直观。

图片:黄山“猴子观海”“猪八戒吃西瓜”。

学生:风化和侵蚀形成。

图片:两张蕈状石图片。

视频:埃及风蚀蘑菇

图片、视频:台湾野柳地质公园

学生:初步判断其成因。

观看视频,通过对比清楚看到两个地貌外观相似,成因不同。

教师: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滨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

图片:北郊中学地质科普馆、馆藏资源硅化木。

学生:观看图片

教师:硅化木亿萬年前是木头,现在是石头,他是怎样形成的呢?

设计意图:设疑,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视频:硅化木的形成

观看视频,找出视频中所涉及到的地质作用。

学生5:视频所涉及到的地质作用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风化、侵蚀、搬运等。

教师:深埋地下的硅化木怎么露出地表的呢?

学生:地壳运动。

视频:硅化木露出地表。

设计意图:释疑,从硅化木的形成过程中再深入理解地质作用。

图片:地质科普馆资源钟乳石。

学生:观看图片。

教师:我校有正在形成的钟乳石。

学生:真的?

图片:涌泉桥,钟乳石特写。

学生:存疑,是真的吗?

设计意图:国家课程校本化,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

教师:展示采集下来的钟乳石,具有薄薄的层理构造,浸泡在稀盐酸中有气泡溢出。

学生:是二氧化碳。

教师:实验验证是钟乳石,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水溶解大理石栏杆,在桥下堆积形成钟乳石。

图片:千年之吻

教师:钟乳石和石笋对接真的要一千年吗?

学生:摇头

视频: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大悟:何止一千年可能数万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课堂小结:内力作用创造了地球表面的粗毛坯,外力作用不断雕塑这这个粗毛坯,形成了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自然地理环境。

课堂练习:教师,通过无线网络分发作业,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答题,答题完毕,收卷。电脑自动统计学生作答情况,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数字化教学,反馈及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可能。

数字化教学,备课过程充分共享后的个性化,面向学生的导学设计,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群体学习的课堂互动,即时的数据分析。数字化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评价方式,使个性化的学习和针对下的辅导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钟乳石意图月球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到月球上“飙车”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钟乳石:邂逅石头的一滴泪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保护溶洞
现象
游沂源灵芝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