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洛替尼治疗晚期细支气管肺泡腺癌1例
2014-06-30黄丹佩刘祖华陈细女段颖
黄丹佩 刘祖华 陈细女 段颖
关键词:晚期细支气管肺泡腺癌;厄洛替尼;皮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51-01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47岁。无吸烟史。2012年1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不适进行性加重,一直未予以重视,直至2013年4月14日渐感日常生活受限,遂至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性质待定:考虑亚急性血行播散型结核,予以诊断性抗痨治疗后,上述症状仍继续加重。2013年5月8日住长沙市中心医院诊治,行血CEA检查示:105.69ng/ml,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性质待查:感染性病变?细支气管肺泡癌?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全腹部、头颅CT检查示:1、双侧胸膜腔少许积液;2、多个胸腰骶椎及骨盆构成骨结节灶稍高密度灶;考虑转移癌可能;3、腹部、颅脑未见转移灶。经纤支镜行肺泡灌洗液病理发现癌细胞,活检病理并免疫组化提示:(右下叶基底段肺组织)高分化腺癌、IHC:TTF1(+),SY(-),CGA(-),SPA(-/+),CK7(+),MC(-/+),CR(-),KI67(少量+)。ECT示:全身骨多处骨质代谢异常,结合临床,符合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改变。于2013年5月16日至我院进一步诊治。当时患者PS评分:1分,BSA:1.99m2。再次行胸部CT示:两肺弥漫性病变,结合临床,考虑肺癌并两肺癌性淋巴管炎、肺内转移瘤可能性大,双侧少量胸腔积液。椎体MRI检查:椎体多发骨转移。诊断为:双肺细支气管肺泡癌IV期 高分化腺癌 多发骨转移 胸膜转移 双侧胸腔少量积液。于2013年5月16日予以口服厄洛替尼150mg Qd治疗,同时予以唑来膦酸治疗抑制破骨细胞作用。口服厄洛替尼第5天,患者感胸闷、气促较前好转;第8天出现四肢、胸背部散在片状充血性红色皮疹,伴瘙痒不适。后出现颜面部、胸背部皮肤密集痤疮伴大量皮屑形成,毛孔粗大。予以皮肤护理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后一个月复查CT示:双肺弥漫性病灶明显吸收,左上肺仍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治疗后两个月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病灶进一步吸收。双侧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吸收。胸闷气促感已明显缓解。此后,患者一直坚持口服厄洛替尼至今,每月行唑来膦酸治疗半年,并做到定期随访,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均为SD,血CEA值降至正常。
2 讨论
根据WHO1999年的定义,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是肺泡癌中的一个亚型,具有沿肺泡结构鳞片状扩散的特点,而没有基质、血管、胸膜侵犯。尽管WHO将其归为腺癌的一个分型,但是与其他NSCLC相比,BAC有着独特的生物学行为、病理学、影像学特征[1]。其发生可能与肺内瘢痕灶和肺内病毒感染有关。通过电镜观察,认为它发生于细支气管末梢部,癌细胞形态与肺泡的II型肺泡极为相似。癌细胞转移可通过肺泡孔直接播散,并经过支气管树肺内播散,因此可在肺内产生粟粒样播散。在生长上有三种主要类型:孤立性结节、多发性结节和弥漫性肺浸润,这三种类型可能是本癌演变中的三个不同阶段,有些结节性或弥漫性病变,可能是多中心源性。三种类型均有向肺内播散的倾向[2]。由于,BAC包括了从原位癌、微浸润癌到浸润性癌各种类型,给临床诊治和研究造成很大困扰,为此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于2011年2月提出了肺腺癌新的国际多学科分类,取消了BAC的诊断术语。
厄洛替尼是一种Her-1/EGFR抑制剂,可选择性的直接抑制EGFR-TK的活性,减少EGFR的自身磷酸化作用,阻断癌细胞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出现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3]。通过在BR.21试验中显示出生存优势,2004年11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一线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2011年的 OPTIMAL试验研究表明,转移性肺腺癌EGFR突变患者一线使用TKI是明显受益的。基于多项试验显示的优势,2013年5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厄洛替尼用于一线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些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肿瘤组织的EGFR第19个外显子存在缺失突变或第21个外显子(L858R)存在置换突变。对于亚洲人群,腺癌患者EGFR的突变率可达到60%。
本案患者在未行基因检测情况下,在使用药物后一个月就达到PR,至今患者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为SD。对于本案治疗有以下几点启示:(1)该病例患者在未行EGFR基因检测的情况下口服厄洛替尼,并受益。与亚洲人群EGFR突变率高相关。(2)口服厄洛替尼皮疹发生的中位时间为8天。有研究表明,口服厄洛替尼的过程中,皮疹的反应程度与疗效成正相关性。在本案中,其皮肤反应达到II°-III°,其发生时间及疗效表现与研究相符。(3)通常在化疗治疗肿瘤消退迅速的情况下,随之肿瘤进展迅速的可能性增加。但患者口服药物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病情稳定;同时,一般化疗药物对于骨转移治疗疗效甚微。患者在进行靶向治疗的一年里,在控制原发病灶的情况下,骨转移灶也同样得到控制,体现靶向治疗的优势性。
参考文献
[1] 李芸,余秉翔.细支气管肺泡癌77例临床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18):1089
[2] 于金明,徐忠法.肿瘤临床通鉴[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548
[3] 李恩孝.惡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