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感染晚期大出血2例报告
2014-06-30韩利红李立红乔爱琴
韩利红 李立红 乔爱琴
【中图分类号】
P3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50-02
本文2例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均经抢救后脱险,为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现报告如下:
【例1】韩ⅹ,24岁,一胎一产。妊娠42周,临产40余小时,宫口开大4厘米,破膜6小时,诊断为滞产,继发宫缩无力,先兆子宫破裂,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术。术中见:子宫下段极薄,抬头娩出困难,子宫切口出血多,术中输血800毫升,术后体温38左右,持续6天,用抗菌素8天,体温正常3天出院。出院后血性恶露持续不断,术后3个月复查初步诊断为“月经”。术后4个月再次出血约1000毫升,急诊入院。检查:血压60/?毫米汞柱,面色苍白,四肢湿冷,阴道出血不止。抗休克后检查见:宫颈口有活动性出血,子宫大小正常,未触及包块,无压痛。保守治疗无效,在全麻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正常,膀胱与子宫粘连紧,子宫切了位置低,切口右侧组织呈紫灰色,质脆,用血管钳通入颈管,操作中瘢痕自行裂开,左侧可见肠线头,周围有黄色渗出物,在瘢痕下缘切除子宫,宫颈左侧有一小动脉活动出血。用可吸收线缝合止血。术中出血800毫升,术后病理检查:子宫内膜正常,宫颈前壁慢性炎症,见到异物,伴有大量异物肉芽肿形成。术后30天出院,出院诊断为剖腹产后感染晚期大出血。
【例2】李ⅹ,25岁,一胎一产,妊娠40周因妊娠中毒症,骨盆狭窄,行子宫下段剖腹产术(横切口),子宫切口用可吸收线缝合,术后用抗菌素5天,体温正常,6天出院,出院后恶露少,但25天开始流鲜血,30天突然阴道流血约2000毫升,急入院。检查:面色苍白,神志不清,阴道仍有流血,抗休克治疗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见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广泛粘连,子宮如孕11周大小,附件正常,子宫瘢痕呈黄白色,质脆,术中瘢痕自行裂开,露出宫腔,切口边缘可见线头。在瘢痕下缘切除子宫,宫颈残端有一小动脉出血,用可吸收线缝合止血,术中出血300毫升,手术前后总出血量约4200毫升,输血4000毫升,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肌层、浆膜有炎性改变,内膜修复不全,肠线周围有小脓肿,肌层有局部坏死,术后并发DIC经抢救、治疗痊愈,术后诊断:剖腹产后感染晚期大出血。
讨论
目前剖腹产率迅速上升,剖腹产后感染有增加趋势。本文报告两例剖腹产后感染晚期大出血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主要为子宫切口感染,局部可见到未完全吸收的线头,其周围有小脓肿或大量异物肉芽肿形成,出血原因可能与血管壁有炎症侵润及组织坏死有关。其主要表现为产后发热,伤口感染,子宫内膜炎,盆腔蜂窝组织炎,血栓性静脉炎,盆腔脓肿,脓毒血症及菌血症。建议: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缝合过多,缝线是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亦能与结扎过紧,局部缺血坏死有关,此外产程过长、破膜时间长、阴道检查次数多、贫血、营养状况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