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拔除术后不同拔牙创处理对预防干槽症的比较
2014-06-30段瑞李永生
段瑞 李永生
摘要:
目的:探讨牙拔除术后不同拔牙创处理对干槽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拔牙病员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拔牙创口常规咬压止血;B组拔牙创口予以缝合,咬压止血;C组拔牙创内置入蘸有樟脑酚的碘仿纱条咬压止血。结果:B组干槽症发生率为0,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缝合拔牙创”能有效地防止拔牙创感染,是预防干槽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拔牙创;预防;干槽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on effects in dry socket by different tooth extraction wound treatment. Methods: 601 cases of tooth extra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ooth extraction wounds of every group were different treated. The prevention effect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There was no one case of dry socket in B group .B group showed a better effect than that of the other groups(P<0.01).Conclusion:“Suture tooth extraction wound”can effectively prevent wound infection. It is a perfect treatment to prevent dry socket.
【Key words】Tooth extraction wound prevention dry socket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073-02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手术,但牙拔除术由于软组织及骨组织的创伤,在牙拔除后常并发干槽症,特别是疑难残冠、残根、阻生齿拔除术后。在临床上如何处理才能减少、避免干槽症的发生,是需探讨的问题。故本文主要分析、比较不同拔牙创处理对预防干槽症发生的效果,并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以来作者拔除的疑难残冠、残根、阻生齿共652颗。术前检查患牙无自发痛及叩痛。
1.2 一般资料:本组601例,(652颗牙),其中男性311例,(342颗牙),女性290例,(310颗牙),年龄20~60岁,平均40岁。分3组,拔牙时间在10~50分钟之间。3组间性别、年龄、阻生情况、拔牙时间进行均衡检验,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方法:将病员随机分成A、B、C三组,各组均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患牙拔除术。A组 192例,术后常规咬压止血;B组 230例,术后创口予以缝合,咬压止血;C组 179例,术后拔牙创内置入蘸有樟脑酚的碘仿纱条,以达到拔牙创深度的2/3为佳,咬压止血。
1.4 条件控制:同一患者需拔2颗牙尽量分在不同的组,手术由一人完成。术后服用相同、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服用均为3天。嘱患者术后有任何不适随诊,如无不适,于1周后拆线,复诊时由另一位医师进行检查和记录,并确认有无干槽症。统计牙拔除术后三组并发干槽症情况。
1.5 诊断标准:拔牙2~3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呈灰白色,或有腐败变性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沾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创口周围牙龈略红肿,探或冷刺激拔牙创可引起剧痛[1]。
2 结果
三组拔牙术后干槽率的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B组干槽症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C组干槽症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干槽症的发病率很高,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拔牙术中干槽症的发生率为0.9%~3.2%,而在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术中干槽症的发生率在10%~40%之间[2]。过去普遍认为操作要轻、细、快、少创伤,充足血块,避免异物存留。近年来又有人提出术前应用含漱液、龈袋冲洗防止感染,有人强调厌氧菌对于干槽症发生的作用提倡使用厌氧菌抑制剂预防干槽症;全身或局部应用甲硝唑和其它抗生素药物,也有人提出术前用防腐剂漱口、术后冲洗拔牙创等方法预防干槽症。
干槽症病因目前看法甚多,一般认为创伤及感染为主要病因,拔牙创伤又为感染创造了条件,由于至今未能从拔牙创内分离出特殊的致病菌,故认为系口腔正常菌群的一种机会协同感染[2]。本文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方法来预防和减少干槽症的发生。拔牙创立即严密缝合,可以达到隔离外界刺激的目的,避免食物残渣进入创腔与创面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本实验B组以消除死腔的方法进行拔牙创立即严密缝合,可以从内部减少血凝块容积,又可防止血凝块脱落,从而使血凝块正常机化,预防干槽症的发生。
同时,拔牙创愈合快慢与拔牙窝的大小有明显关系[3],如下颌阻生齿因拔牙窝较大,拔牙创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拔牙窝大使血凝块易脱落,是下颌阻生齿易患干槽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拔牙创立即严密缝合可缩小创腔,促其愈合。
根据干槽症的病因,认为预防干槽症主要取决于手术创伤大小,其次是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就要求我们术前应该详细询问患者全身情况和既往史,严格掌握拔牙的适应证,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创腔,避免软组织撕裂和牙槽骨板的折裂,妥善处理伤口,缩小拔牙创,以保持血凝块的存在,防止感染。“缝合拔牙创”则可以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表中B 组干槽症 0例,说明“缝合拔牙创”能有效地防止拔牙创感染,是预防干槽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对于可以干预的感染病因来说,目前多数学者均认为干槽症是一混合感染,厌氧菌起重要作用。许多学者用全身或局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干槽症,各家报道均有一定效果,但细菌都存在一个耐药性问题,混合性感染更增加了抗菌疗效的不确定性。而牙拔除术后缝合创口作为一种常用的预防感染的方法,其效果是确切的,已成为一种常规处理步骤。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这一方法对减少干槽症的患病率效果是明确的。(P<0.01)
创伤引发干槽症的机制解释不一,有创伤挤压牙槽骨壁,使受压处骨内血管血栓形成,导致产生的组织胺影响创口愈合;创伤骨组织使組织活化剂释放,导致血凝块发生纤维蛋白溶解等看法。总之,创伤在干槽症的发生中无疑起者相当重要的作用。既然干槽症的发生与拔牙术对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干槽症应从拔牙时开始,术前充分分析阻生齿阻力的来源,必要时光牙片检查,对牙的发育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术中尽量减少创伤,术后缩小拔牙创的面积,可有效防止牙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采用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的最佳方案,从而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结合其它措施,降低干槽症的发生率。因此术后隔离拔牙创具有重要意义,而牙拔除术后缝合创口对隔离骨创效果较佳。
拔牙创内置各种制剂,均有不同的预防干槽症的功效,可其本身对于拔牙创来讲就是异物,所以作为预防措施,显然不太适宜,但可作为治疗措施。为预防干槽症或拔牙创出血,放于拔牙窝内的各种药物或敷料虽然有疗效,但对拔牙创早期愈合均有不良影响,均可延长拔牙创愈合时间,而拔牙创缝合却可普遍常规用于临床,预防干槽症的发生,并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
[2] 朱晓怡.止血海绵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临床观察.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5):356-357.
[3] 王枚.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预防的回顾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2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