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的强化治疗
2014-06-30方华
方华
摘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临床上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临床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该型主要病理特点为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目前对于血糖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这是避免陧性并发症发生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073-01
糖尿病是有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及免疫功能紊乱等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代谢紊乱综合征。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主要是因为高血糖造成胰岛功能受到抑制,若一旦糖毒性解除后,胰岛功能就可得到一定恢复。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得到一定控制,恢复胰岛功能,防止或延缓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严重伤害。
1目前常用的胰岛素制剂及种类
根据胰岛素的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目前,国外及国内大医院较多采用经重组DNA技术生产的中性人胰岛素,产品包括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诺和灵及美国礼来公司的优泌林以及国内通化东宝公司生产的甘舒霖系列,有短效、中效、长效及短、中效预混制剂(短效胰岛素占30%的预混制剂有诺和灵30R和优泌林70/30,短效和中效各占50%的制剂有诺和灵50R)。但中小医院仍较多使用的动物源性单组分胰岛素,疗效确切而价格便宜。各种制剂的作用时间一般可简单概括如下: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一餐后血糖;中效胰岛素控制两餐后血糖,而以第二餐为主,睡前注射可控制次晨空腹血糖、长效胰岛素无明显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基础水平胰岛素。胰岛素制剂的类型、种类、注射部位、注射技术、胰岛素抗体的存在与否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均可影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后期开始,各种胰岛素类似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胰岛素类似物是指经重组DNA技术合成、氨基酸序列与人胰岛素相异,但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功能及作用与胰岛素相似的分子。快速作用胰岛素类似物,如礼来公司研制生产的单聚体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诺和诺德公司的诺和锐。长作用时间胰岛素类似物,目前只有法国安万特公司生产的甘精胰岛素(英文Glagrine,商品名Lantus,中文名“来得时”)也已在国外广泛应用,预计我国会在适当时候进入临床使用。
2胰岛素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2.1 部分糖尿病病人肾糖升高,用监测4次4段尿糖的方法调整胰岛素用量往往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而且尿糖也不能反映实际血糖水平。因此应经常测定空腹及餐后血糖,必要时定期测定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2.2 糖尿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反应,与血糖绝对值和血糖下降速率有关,尤其对老年和有心血管病患者可引起致命危险。因此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应逐渐、稳定地使血糖下降,避免血塘波动幅度过大。由于肤岛素制剂纯度不同和患者个休差异,胰岛素用量应个体化。以往用普通胰岛素曾发生过胰岛素过敏、皮下脂肪萎缩、胰岛素抗体形成者可用高纯度胰岛素代替普通胰岛素,但其计量应先减少20%-30%,然后根据血糖调整高纯度胰岛素用量。
2.3 胰岛素治疗中的“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效应。“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或维持正常血糖所需胰岛素剂量明显增加。根据“黎明现象”的血糖变化规律,可采取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NPH,使其作用峰值恰好和晨间血糖高峰相吻合,以控制“黎明现象”,的发生。亦可采取凌晨3时皮下注射一次速效胰岛素的方法控制晨间高血糖,但因该法易影响睡眠,患者多难以长期坚持。苏木杰氏效应是在发生低血糖后导致的高血糖现象,尤其夜间发生低血糖致晨间高血糖者极易和“黎明现象”相混淆,必须仔细鉴别,因两者处理迥然不同。
2.4 用胰岛素治疗者必须坚持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如果忽视了基本饮食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则控制高血糖,防治其并发症是不可能成功的。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全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和糖耐量受损的加重,可造成β细胞功能的下降。研究发现,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而高血糖既是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的后果,也是其诱因。只有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严重至不能代偿胰岛素抵抗或不能维持葡萄糖代谢时,才会出现高血糖。因长期高血糖可抑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若发生胰岛β细胞凋亡等组织学改变后,即使恢复了正常血糖,也不能完全逆转高血糖造成β细胞功能的损伤。目前一些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原发或继发失效,其胰岛素和C一肽肤释放曲線峰值不明显,胰岛素基础值也不降低,提示可能与长期高血糖抑制胰岛β细胞膜仁葡萄糖激酶活性有关。若血糖持续高水平状态,葡萄糖激酶感受器会被抑制,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就会减少,引起血糖进一步升高,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胰岛β细胞过早死亡,因此胰岛素强化治疗降低血糖是阻止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有研究显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诱导血糖的长期正常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降糖治疗并非最终目的,须同时重视其他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鼓励戒烟、降压和调脂治疗等,以达到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 马中书.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J].开卷有益,1999(04)
[2] 翁建平.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01).
[3] 高立民.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J].山东医药,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