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2014-06-30苏惠云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苏惠云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要求教师要在其教学中实施新的教育。然而,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探究存在虚假、不重视活动主体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具体思路;课堂教学

最近两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我积极实践了探究式课堂教学,效果颇丰。今天,我就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首先要明确,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在其中起到诱导启发的作用。在这个教学形式中,老师要启发学生在参照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质疑以及探究相关问题。活动的形式不应该只拘泥于一种形式,可鼓励学生通过个人、小组以及集体等多种形式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在学生不了解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的情况下,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相关环境中,如智力活动和社会交往等环境,通过其自主探索,发现相关探索活动的学科内容要素及认知策略。学生的智力开发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工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自主的获得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善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外,还要给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及氛围,同时把握其深度以及对其进行评价。学生是探究式教学课堂不可或缺的,当然,教师提供的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明确目标、思考问题、开阔思维、总结结果的本领。探究式教学课堂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重要内容是教师提供的条件,探究式教学课堂的主旨是在探究中,让学生善于明确目标、思考问题、掌握方法、开阔思路、交流内容、总结结果。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不可缺少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这两者在探究式课堂都有双重身份,都是探究式课堂的导师和主人。

二、探究式教学的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自学探究

探究式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要事先设计一个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方法恰当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使其主动学习和探究,这一环节做的好可推动全局,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简短的导人非常重要,这可以打下学生自学探究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相关情境中,使学生的求知心理与教材内容不协调,这就是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不能太单一,要求多样化,是其具备障碍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实践性等等。情境的创设要求要立体有层次感,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2.选择有趣、有意义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其知识经验是设计教学内容是必须考虑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结合教材知识和生活实践,因材施教,将数学和学生喜欢的活动结合起来。教学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就行,教师要启发学生不仅在校园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社会生活中也要学习数学,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知识。数学学习的意义在于能让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入到课堂中,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比如,在学生学习了“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活动内容可丰富多彩,比如,“图书角”的设立,至于“图书角”的内容可由学生自主决定。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统计的改变,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统计学生喜欢的书的类型、本数及资金。引导学生用统计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统计,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开阔了学生思维。

3.要适时解疑点拨,独立探究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体验、探究、思考问题,这就是独立探究,在此基础上,再重组相关知识。独立探究可以避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使学生积极的去构建知识体系;独立探究的意义在于学生有机的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结合在一起,并且重新处理新的信息,对其进行加工、理解,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思维是有差异性的,教师是无法代替学生思考的。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师认为,模仿即使再完美,它终究是模范;创造即使不完美,它终究是创造,创造的过程有缺损才是完美的。

三、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思路

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探究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踊跃表现。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其具有活泼爱动和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一些较为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可以表现自我。其活动形式可多样化,如当小老师、板演及上台演示等。

(2)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教学目标、内容紧密相连,要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习动机。

2.适当引导,提高探究的效果

一个好的探究教学能使学生有目的的去展开探究,而非盲目、毫无目的的去探究。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做好如下几方面:

(1)对探究计划的设计要仔细认真。其要围绕学生水平、教学内容,在方法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监督和测试学生探究力以及理解力等。

(2)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学材料内容要丰富,且适当。教师要提供相关的材料、工具和设备,除此之外,还要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

(3)教学活动的相关组织安排要认真策划及安排。探究教学活动不能使孤立的,要求学生个人及小组之间相互协作、启发。教学活动的安排要落到实处,要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要留意学生的进程和即使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4)教师要掌握动态信息,并且及时给予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取得进步是,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指导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模仿,而在于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学习,这才是关键所在。

3.为学生拓展探究时空

(1)教学中创造的条件应该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从而使教学氛围趋于民主平等。同时,对于学生,教师还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赏识,这样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2)探究教学不是单方面的活动,其具有互动性,这是老师与学生或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教学应避免交往孤立性、思想片面性以及人格封闭性等问题,要真正做到让学生独立思索,集体讨论交流。让整个班级可以合作学习,形成互助、互教及互惠的相互团结,将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相融合的集体。

四、总结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情境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享受成功,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感悟数学的价值。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参与的过程,要想改变课堂教学的问题,如机械、沉闷等,使课堂生机勃勃,就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可以充分的自主探究。教师要做到的就是真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让学生勇于尝试、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发.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3(10)

[2]林寄.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刍议.《基础教育论坛》,2013(4)

猜你喜欢

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