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富有人文关怀的提问

2014-06-30李国庆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乐曲乐器音乐

李国庆

音乐是情感的教育。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音乐教学中富有人文关怀的提问我觉得非常重要。将使学生心灵受到师爱和音乐的双重洗礼,使其身心和人格得到更加健康、健全的发展。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一定要给每个人均等回答的机会,因此不仅大大丰富教学的互动过程,也进一步锻炼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和提问技巧,增强音乐课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问题的设计要有效,提问的方式要有效,当然,有效的提问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高效。我结合平时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要面向学生全体

许多老师在提问时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提问的目的动机何在,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单独要点拨一下某个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或是音乐知识的难度或是音乐艺术的高雅,令人难以接近。我建议,在问题提出以前,先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给全体留出一定得思考空间,然后在进行检查,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你提的问题。反之,叫起一位同学,再提问题,那么剩下的学生就等着看这位同学的了,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因此,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才是有效地提问。

二、调整角色,形式灵活

教学中要注重双向沟通,不但教师提问,学生也应主动发问,让学生学会提问是一门学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音乐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每上一堂课,讲完一段教学内容,要运用“师生换位”的方法,让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自己则当“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经过长期实践,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热情也大大高涨。例如教学歌曲《美丽的村庄》时,出示歌名后,可让学生先自己欣赏范唱预习歌曲,引导他们做老师尝试提问,既可提问老师,也可向其他同学发问。学生们会一改平时回答问题时的冷场,提问的形式随意创造,不拘一格。引起学生兴趣。

三、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

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乐器音色的差别。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前提问一些问题,如:“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如果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如:“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四、提问是要深入浅出

在很多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欣赏完一首歌曲时,老师就问“歌曲好听吗?想学吗?”学生就机械的回答,“好听,想学”,这样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意义,这样的提问方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很被动。而听完歌曲后,如果老师问:“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就比较广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多方面的感觉,当学生谈到“歌曲好听”时,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好听在哪儿?(为什么好听)”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同时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歌曲上来,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知不觉对歌曲进行了分析,从而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音乐的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审美客体的美感形式唤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审美主体以审美的态度对审美客体进行观照并把审美主体融入到审美客体,将审美客体主体化,进而达到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直接与统一的过程。因此,从对“体验”与“审美体验”的界定中我们发现,以上的提问只是对个体感受的表白。而真正的审美体验注重的是个体对作品感知、感受、联想与想象的这一过程,而不仅仅是喜好。

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领悟等情感层面上。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一定要给每人均等回答的机会,如此不仅大大丰富教学的互动过程,也进一步锻炼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和提问技巧,借以增强音乐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猜你喜欢

乐曲乐器音乐
始乱
学乐器
乐器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音乐
悲伤的乐曲
音乐
奇妙乐器
练乐曲vs基础练习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