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心灵的对话

2014-06-30姚碧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姚碧玉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介入阅读教学的领域,一方面是释放语文教学文化内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促使了阅读教学走向了一个新的平台。语文课堂中的对话不仅是一种模式、一种现象,更是追求平等、关照生命、敞亮视野、寻找意义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一、鼓励对话

“成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与思维上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因而,师生间确立起一种积极的对话心向是改良传统阅读体制的首要问题。教师要以一种平等对话者的姿态融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在课堂上要把说话的机会、提问的机会尽可能还给学生。

[案例一《穷人》教学片段]

师:全文没有一个“穷”字,却处处可见穷困之景。不过,我还有一点点不明白,桑娜家和西蒙家就只有“穷”吗?

生:不是,因为……

师:让我们再次读进去,走进桑娜的家、西蒙的家,你也许会有新的发现。(读课文1~7自然段。)

生1:我感受到了桑娜家里的温暖。

生2:我从“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看到了桑娜的勤劳。

生3:我从“没什么可抱怨的”,看到桑娜的满足。

生4:桑娜深夜去看她的邻居西蒙,看出她的善良。

生5:西蒙临死时对孩子的无限牵挂,让我读着读着都落泪了。

师:那是你对穷人充满了同情与关怀。还有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对吗?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这段感人的细节描写。

师:自由读课,看看桑娜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深刻的印象,用你的笔画画,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导。)

师:她的心跳得更厉害,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的心理?

生:因为雪上加霜。

师:我们带着对穷人深深的感情来读这一自然段。(生读)

师:因为穷,桑娜她心跳得很厉害;也是因为善良,她的心也跳得很厉害。

生1:她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2;我觉得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生3:她完全可以不管他们,但是……

师:你也有一颗善良的心。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要让多数学生有愿意对话的心理,就必须先给他开口的机会,关注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而不至于是“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垄断了沟通。”要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大胆的对话,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尊重他们的观点。一段时间下来,对话就会成为学生在阅读中的自觉行为。]

二、评价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案例二《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段]

师:请读第3自然段。 “静静”、“渐渐”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的那种幽雅的情调读出来。(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

师:你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奖励你什么呢?奖励你再读一小节。(生喜笑颜开地读第4自然段。)

师:看得出你是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又一生读,有明显进步。)

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了。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又一生读,读得更好了。)

师:你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仅要看到银色的波纹,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波纹。(又一生读,读得更加好。)

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波纹,才会读得这么好。谁还能有波纹地往下读?(生读。)你读着读着,我心里也有波纹了。

[古人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比喻为春雨润物、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可见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因而,这次的“读”及教师精妙的评价语言,使课堂出现了充满活力、纵横文字、飞扬激情的心灵对话!]

三、领悟对话

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这句富有诗意的话可以充分说明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

[案例三《草原》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认真读后面的段落,用你们的慧眼去体验、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学生默读、思考、勾画、朗读。)

师:你从那些句子体会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

生:老师,我认为语速应该快一点。这句话除了写色彩美,“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语还写出了草原纵马疾驰的那种动感美。

师:(激动地)你真了不起!能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生读,其他学生自发热烈鼓掌。)

[如果把课文中的文字比作一炉煤球,朗读则可让煤球燃烧起来,放出能量。这是说,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在朗读训练时,创设不同的朗读气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这样,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效果各异,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能巧妙地把学生带到现实的语言环境中去,使学生在读中悟意、入境、动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读”成为欣赏的过程,成为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成为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愉悦,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实现课堂真阅读。那么,请用心聆听这心灵的对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