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大岭山湿地公园的园林规划设计

2014-06-30阮柳值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

阮柳值

摘 要:湿地公园是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与湿地研究为一体的多功能主题公园,它的保护与建设具有较高的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本文作者在对东莞大岭山实地调查与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秉着生态、经济、社会和最少干预的原则,分析了地区现状,从生物净化水展示与教育、乡土地理形态与生态以及艺术人文等各个方面重构复合的角度对公园的规划进行了探讨性的设计,以期充分挖掘公园场地自身魅力与特色,建设多元复合型公园。

关键词:湿地公园;圆林规划设计;生物净水湿地;多元复合型公园

引 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在维持区域水平衡,提供丰富物产,控制环境污染,调节局部小气候及美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湿地公园是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与湿地研究为一体的多功能主题公园,它的保护与建设也就具有较高的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是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以形成开敞的自然空间和湿地公园地带,接纳大量动植物种类,形成新的群落生境为主要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同时,如何使湿地公园的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与当代社会生活相适应,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又为当代人生活提供观赏、科学研究、休闲娱乐等价值是当代湿地规划建设的方向。本文以此为方向,对东莞大岭山湿地公园的,分析了区域现状,从生物净化水展示与教育、乡土地理形态与生态以及艺术人文等各个方面重构复合的角度对公园的规划进行了探讨性的设计,以期充分挖掘公园的自身魅力与特色,建设多元复合型公园。

1 区域概况

大岭山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用地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北部,占地总面积225hm2。公园用地北侧为同沙大道,南侧为连马路,东侧为连马污水处理厂。园区地形、地貌特征见图1。

设计用地区域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山塘分布景观极具地方特色;水库水体开阔;大部分山体植被保存完备,自然景观资源尚优;同时依托于雨水生物净化流程而建设,独具特色;拥有完备的外围交通系统。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南侧地块周边环境杂乱;植被及林相单一;现有公园内部道路网络不完善,各景区缺乏联系;公用设施、市政配套设施不齐全等。

2 方案规划与设计构思

2.1 设计思路

摆脱传统公园观念的套路和封闭模式,依托雨水生物净化功能,建设生态教育展示区;依托原有的山塘果岭,建设运动,健身,休闲区,充分挖掘大岭山镇地方及公园场地自身魅力与特色,使公园成为城市生态生活、城市魅力中心,从而提升本区域吸引力。

2.2 设计原则

(1)建筑设计采用“适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以“适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为原则,尊重和完善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恢复和维护水岸的自然形态、建设与保护湿地系统为指导,随地势的起伏,合理布局,进行建筑构造造、植物造景。

(2)生态保护与社会效益、生态文化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保护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也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呵护,同时也要在大力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的社会效益、生态文化效益,让人们在体会自然资源无与伦比的美的同时,呼吁与带动更多的人人积极参与保护自然,这样而来,将是一种良性循环。

3 公园结构设计

湿地公园由雨水生物净化公园、山塘果岭健步公园、同沙水库、完整的游览系统四部分构成,下面逐一介绍。

3.1 雨水生物净化公园

以生物净水主题,结合净水功能的设施元素,将其景色观赏性最大化。公园各个净水斑块采用仿生形态,以流畅的曲线将游人的观赏、体验路线顺畅连接。园内所有建筑及构筑物采用现代设计手法,以低调、绿色的姿态与环境交融。植物选择首先服从净化水的功能特色,并通过整体大气的片植方式展示植物。园内保留部分厂房建筑作为净化水厂的管理及后勤用房,保留部分原有厂房设备加以塑造成型,作为园内观赏性景观,最大化的保留现有植被。该片区主要的功能设施有:游客中心、科教展览中心、停车场以及一系列以生物净水为主题的景观。

3.2 山塘果岭健步公园

采用最少人工干预的手法,对该区现有的风景优美的山塘果岭风光予以保留,利用原有的道路现状和建筑选址建设相关交通及配套设施。改造优化现存山林林相,并为鱼塘增添具有乡土意境的景观元素,在公园内新建一批些具有高品质定位的服务设施:茶室、餐厅等。该片区主要的功能设施有:游客服务区、停车场、茶室、山顶餐厅以及一系列围绕登山健步、渔塘休闲的景观与设施。再者,建筑做最大程度的景观化,材料采用乡土材料、科技工业材料等绿色环保材料。

3.3 同沙水库

水库是整个公园不可分离且最有灵性的一部分。为提高水库的观赏性,增加了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生态种植浮岛,远近层次分明,水库景观更别具特色。水岸设置一定的栈道,并将水适度引至岸上化为浅水小溪。

3.4 完善的交通系统

为减少对园内景观的破坏与污染,园内交通一律采用绿色环保的自行车或者步行,并构建趣味性的活动道路系统。

4 植被配置规划

为解决园内植被较为单一的问题,本人遵循湿地选择的以下七条原则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根系发达;适合当地环境,优先选择本土植物;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具有抗冻、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容易管理;有一定的景观效果。并从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岸边湿地植物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甄选。结果如下:

(1)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香蒲(Typhaorientalis)、美人蕉(Cannagencralis)、菖蒲(AcoruscalamusLinn)、水葱(Scirpustabernaemontani)、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s)、灯心草(Juncuseffuses)、再力花(Thaliadoalbata)。

(2)浮叶植物:睡莲(Nymphaeatetragona),萍蓬草(Nupharpumilum)、水禾(Hygroryzaaristata)、水龙(Jussiaearepens)。

(3)漂浮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Kunth)、大漂(PistiastratiotesL.)、浮萍(Lemnaceaeminor.L.)。

(4)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Linn.)、苦草(VallisneriaasiaticaMiki)、菹草(Phyllospadix HookcrispusL.)、黑藻(HydrillaL.C.Richard)

(5)岸边湿地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水翁(Cleistocalyxoperculatus(WaterBanyan))、水蒲桃(Syzygiumjambos)、水石榕(Elaeocarpushainanensis)、垂柳(Salixbabylonica)小叶榕(F.microcarpa)、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白姜花(Hedychiumcoronarium)。

5 结束语

城市湿地公园对无论是对整个国家大环境,还是所在城市的小气候调节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保护好这些湿地自然景观的同时,开发其旅游、科普与科学研究的价值,是城市规划人员与设计者的挑战。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大岭山湿地公园的园林规划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通过这个设计能对同行人士起到启发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婷,简敏菲.城市湿地公园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

[2]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設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5.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
基于国际慢城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讨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与保护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