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4-06-28杨文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论语启示

[关键词] 《论语》;高等职业教育;启示

一、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纵向:发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地方职业类大学诞生,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式起步,虽然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在“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要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到 2011年7月,经国家批准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高校(包括高专、高职和成人高校)共有1944所等一系列针对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提出基础上,职业教育在充分结合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前提下,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壮大,很多城市都办起职业院校。截止2012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1297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3%;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共毕业学生321万人,招生315万人,在校生达到964万人。[1]可见,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也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技术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也充分受益于改革开放,在面临当今改革深化期,如何促进自身改革与发展,继续攫取改革所带来的成果,不断壮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将是每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2、横向:内外受限

生源紧缩 摆在所有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面前最大的问题是生源问题。自高等职业教育诞生开始,这个问题就已经产生,并且一直伴随,它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一是社会认可度低,相比较而言,更多学生和家长更愿意选择本科层次的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只能算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可见,社会公众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认可度较低,从社会人才需求角度看,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也处在人才需求结构的较低层次;二是高校扩招影响,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尤其是本科层次的扩招必然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生源,某些专业甚至无人报考或录取人数寥寥无几。当然,这些可能需要政府与社会舆论的更多引导,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也应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寻求校企合作、政校合作、国际合作等方式扩大生源渠道。

自身不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诞生至今问题与发展并存,进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期,如果没有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办学特色,也将难以适应改革,势必会面临淘汰。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很多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和仪器都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在学校教学与工作脱轨的境地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处于尴尬中;四是政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高职教育并不能独自单枪匹马闯发展,要在社会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必须寻求政府的政策与企业的合作,从宏观与长远着眼,逐步完善政校企合作机制。

在改革深化期内,只有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自信,打造出自身办学特色,营造出良好的社会品牌效应,培养出优秀人才,才能赢得社会认可,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二、《论语》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仁礼并重,内外兼修——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仁”贯穿于孔子政治、教育、文化、哲学等思想的诸多方面,是孔子思想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他对为人、为政、处世的精辟概括。如果说“仁”是孔子对个人修养内涵的论述,那么“礼”则是他对个人修养外延的恪求。“不知礼,无以立”,[2]足见他对“礼”的重视。内外兼修既是个人修养的追求,也应是身为国家优秀人才培养摇篮——学校的追求。纵览全国各所普通高等学校的校训,无不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凝练而来,因此,校训是培养人才的宗旨,也是学校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应该逐步融入到学习、教学、办学中,做到古为今用。这也符合中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内外兼修才有实力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小道有为,必成大道——强化职业教育的认识

小道在《论语》中是指各种具体的方法、知识和技能。孔子反对拘泥于小道,非轻视小道,用子夏的话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3]如果将小道看作是中国高职教育的缩影,子夏的话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4]小道与大道两者都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则是大道指导小道,小道完善大道,两者辩证统一。历史上,工匠一般都处于比较低的地位,这也可能是当今社会公众对职业技术教育消极态度的历史原因之一。孔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5]来回答子贡问为仁,站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的位置,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广义上来理解,“器”已经不再只是生产工具,更是能直接转变为生产力的利剑——技术。

高等职业院校的身份不应只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基地,更肩负着如何树立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浪潮中角色的使命,换句话说,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改革中寻求机遇,利用换位思考方式,找准定位,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塑造好新经济形势下的推动者与教育佼佼者。小道是大道的缔造者,小道有为,大道必可成。有了社会影响力,有了社会公众的认同,高等职业教育将会在真正意义上占据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它所面临的生源问题、办学条件等也将会有质的改变。

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知之甚少,这在全国也算是普遍问题。尽管各行各业有各自的职业道德,但这些职业道德更似道德上的法律规范。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美德通过文化课程渗入到学生心目中,使之以此量行,也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关注的教学改革方面。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6]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各行各业需要职业道德的约束,更需要从业者能积极发扬美德,术德并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重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等等,这些具有为人处世真谛的警言应该进入到文化课堂,结合职业道德进行双向阐释,能更好指导高职生的实践、行为。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要求,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既是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的同时,不能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保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独特性。

三、结语

《论语》体现了孔子大量的教育学说,如学思并重、学行统一、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身教感化等都对现代教育有重要借鉴意义。书中很多语句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和影响人生的座右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3]、“欲速则不达”[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15]、“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16]等等。因此,对《论语》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它对个人修养的陶冶层面,更应探讨其对整个教育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发展问题、认识问题及教学活动三个方面简单地探寻了《论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层次教育齐头并进的同时,应保持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发展方式,促进教学改革,提升软硬条件,从质上打造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推动力。

注释:

[1]该统计数据来源于《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成果(2005-2013汇编)》;

[2][3][4][5][6][7][8][9][10][11][12][13][14][15][16]张燕婴.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307,291,29 3,235,243,271,235,242,221,95,237,195,130,18.

参考文献:

[1]叶春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

[2]论语[M].张燕婴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3]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重庆:西南大学,2005(3).

作者简介:杨文琴(1986—),男,湖南平江人,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论语启示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