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深入台南绿营腹地
2014-06-28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国台办主任张志军27日在台湾的行程可概括为“深入绿营腹地”。当天的行程集中在高雄市,高雄市传统上属于绿营票仓,是民进党的大本营,张志军不仅在高雄市基层参观访问,还与民进党籍市长陈菊第二次会面。从媒体的重视程度看,张志军受到相当高的礼遇。不出意外的是,绿营的抗议者们也在“家乡”向张志军充分展现了“台独本色”。张志军27日上午首先由新北市坐高铁赴高雄,参观中都湿地后,与高雄市长陈菊会面,中午左右拜访小林村与杉木区木瓜果园,与农民对话,下午3时30分参访佛光山,与星云法师会面,稍晚张志军赴义守大学,与学生对话并共进晚餐,晚间7时30分张志军则再次与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举行茶叙。当天与张志军的会面中,陈菊特地对外表明她的身份不代表民进党,只是“市长”,陈菊的事先“消毒”显示民进党内的基本教义派并不认同“陈张会”。会后,陈菊声明与张志军的谈话很自然,有对台湾社会的关怀,也有台湾民主运动一步一脚印的辛苦等,对话过程也没有提到蔡英文。张志军会后表示,与陈菊谈得非常愉快。他说,台湾走过的这条发展的路不容易,两岸发展进步中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也有不同之处,所以形成两岸的生活方式、制度和价值理念有差异。他表示知道台湾民众珍惜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大陆也尊重这些制度和价值理念。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廖达琪在接受台“中央社”采访时说,陈菊扮演了“地方首长”的角色,对城市交流和岛内前途“自决”有清楚的表达,只可惜“未能放大视野与格局”。廖达琪说,陈菊是张志军来访与民进党对话的最高级别官员,如果陈菊可以用民进党“中常委”的身份分享理念和交流愿景,更符期待。虽然“张陈会”未提蔡英文,但27日蔡英文在台北主动提及称,“张陈会”是促进两岸更广泛了解的重要起步,希望两岸间能有更多不设政治前提、跨越党派及不同阶层的良性互动。台湾《联合晚报》认为,各界对“张陈会”瞩目的程度,甚至超过张志军与蓝营接班人朱立伦的会面。该报27日发表题为《最后一里路的风景改变了吗?》的社论指出,回顾2012年“总统”大选,蔡英文输在最后一里路,一般认为与美国及大陆的反对有关,现在蔡英文表示乐见两岸高层互访,被解读为间接欢迎张志军,而这几天抗议活动,没有发现民进党动员的迹象,的确可感受到善意,“在距2016年大选不到两年的现在,最后一里路的风景已经改变了吗?”27日张志军还是被抗议者不断骚扰,在中都湿地观景高台,有抗议民众在管制区外围模仿世界杯足球赛向张志军亮红牌。在张志军与陈菊会面后,车队驶离会场时,外头等候多时的抗议民众,用宝特瓶、饮料等物品砸向车队,数名年轻人从安全岛冲出挡车,与警方爆发一波波激烈冲突,一名年轻人眉骨上流血受伤缝了几针,成为张志军访台以来首次抗议者挂彩事件。 除了如影随形的抗议者,张志军在高雄各地还是受到极大欢迎。在佛光山,星云法师率数百名僧尼沿着大道欢迎他的到来,整个佛光山入山大道上袈裟一片,一片梵音与问好之声,是少有的隆重礼仪。星云法师在与张志军的晤谈中期盼两岸一家亲、两岸和平。随后,张志军在义守大学座谈时说,大陆经济发展的成果,首先希望分享给台湾,“不会把台湾的经济吃掉”。台湾《联合报》27日写道,民进党与中共“必须接触”,因为“台湾寻求‘独立已近乎全无可能”,“独的诉求虽也与两岸长期分裂而难以融合有关,但被政治刻意操弄,形成强烈负面情感,可能干系更大。然而,当中国大陆已然崛起,在全球的战略秩序都已不断改变的趋势下,台湾固守着僵化的台独理念,只是将自己推向更远的边缘,从而在全球竞争中落居可悲的末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