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测试卡在学困生学习干预过程中的运用
2014-06-28程红琴
程红琴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就会使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怎样帮助这部分孩子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刚接班的时候,班上学困生至少有6到7名,有2位同学的成绩徘徊在60分,其他几位都是40~50分的成绩,这怎么办呢?分层测试卡的出现,使笔者豁然开朗,重拾信心。
每天早上上完数学课,笔者立刻将学生需要练习的作业写到黑板上——分层测试卡上的一页练习,包括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学困生只做基本练习,以便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剩下的题目就留给学习成绩中上等的学生。
除此之外,笔者会认真观察学生课上的表现,记录每个学困生的困难之处。课下与学生聊天,找到了他们数学学不好的原因,除了与基础知识掌握有关,还跟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雯雯和莹莹(化名)就属于数学学习基础非常差的那部分学生。
案例一:雯雯,长期以来,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偶尔完成作业也是字迹潦草、错题连篇。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做题,都是那么的胆怯和惊慌,唯恐教师叫她回答问题。如此坏的学习习惯造成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及格。
案例二:莹莹,学习基础差,不会听课,无法独自完成作业。上课画画,做小动作,眼睛很少朝黑板看,课堂练习从不参与,家庭作业更是不写。家长也一直说:“老师,我家孩子脑子慢,还懒,我们说她根本不听,还跟我们顶嘴,您就多管管吧!”殊不知,家长说这样的话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以上只是学困生中的个例。在小学学科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不但突出,而且是每位数学教师心中永远的痛——教师抱怨,家长无奈,学生痛苦。
二、行动研究轨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使得我们必须承认并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1.知识分解,分层评价
《数学》四(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笔者让孩子们计算这样一道题:214×37=( )。
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雯雯列好了竖式,就一直抓自己的头发,擦了又改,改了又擦,笔者走过去,她赶紧把竖式擦掉,生怕笔者批评她,从擦拭的痕迹上还能清楚地看到4×7=32。原来她在低年级时根本就没有记住表内口诀,不清楚4乘以7到底是多少?所以在此犯了难……
在教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内容时,笔者将学生通常都会犯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针对性措施:(1)复习乘法的意义。(2)整数乘法中的对位问题:两个因数都没有零,竖式计算要个位对齐;因数末尾有零,需要先看成没零,零要往后错一位,最后要把末尾的零抄下来;因数中间有零,乘法与没零相同。(3)竖式里每一部分的含义。(4)列竖式时多位数要写在上面。分层测试卡中的每一部分练习都有针对相应知识点的巩固,可谓是讲练结合。
通过针对性地拆分讲解,在做基本练习时,雯雯和莹莹虽然有点慢,但是可以看出来她们都在认真地回顾教师讲的方法,然后试着做题,不像以前那样拿到题后就是左顾右盼地纠结。基本练习做完后,笔者给她们打了个大大的100分,同时在旁边画了一个笑脸,作为对她们的鼓励。
她们看到100分的时候,眼睛里多了些光亮,少了些茫然。课间的时候,她们走到笔者跟前说:“老师,真没想到我还能得100分,这么长时间了,我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听了她们的话,笔者知道自己的方法见效了,分层测试卡为孩子搭建了找到自信的平台。
第二天,孩子拿着分层测试卡找到笔者,“老师我回家后把综合练习也做了,您帮我看看吧”。虽然她们只做对了一步,但是笔者还是给她们打了个100分作为奖励,笔者知道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是渴望进步、渴望鼓励、渴望理解的。
虽然这些孩子在拓展练习部分找不到方向,但是笔者看到他们的变化——由不看题到认真读题,由瞎写到努力计算。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努力、坚持的过程,在数学的学习之路上,他们终于能够看到一点点阳光了。
2.形象记忆,加强理解
四年级下学期需要学习简便计算,其中的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到六年级毕业时也是出错率很高的题目。
孩子容易出现的错误:
125×28=125×(20+8)=125×20+8
25×34=(20+5)×(30+4)=20×30+5×4
很显然,学生不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只是单纯地在记公式,并且记得不牢固。为了提高此类题目的正确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想到了以下的方法。
1)利用面积模型
笔者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125和28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需要把宽分成两份——20和8,就出现了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长都是125,宽分别是20和8,需要计算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
这种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算式的意义,而且印象深刻,同时对孩子渗透了模型的思想,告诉孩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法,为学困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
2)形象记忆法
对这类题:125×(20+8),笔者告诉孩子:“125”代表你自己,“×”代表爱,“20”代表爸爸,“8”代表妈妈,算式代表的含义是:我爱爸爸和妈妈。从语文的角度来说是:我既爱爸爸又爱妈妈。通过这种方法,提醒孩子在计算的时候既不能丢掉爸爸又不能丢掉妈妈,否则他们会伤心的。
虽然这种说法不够严密,但是孩子在理解和记忆上会很深刻,对学困生来说,在理解面积模型的基础上,也算是一个恰当的比喻。
3)讲故事的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地被激发。
例如,2.5×34,笔者让孩子赋予它一个相应的故事:笔记本每本2.5元,需要买34本,共需要多少钱?
做此类题需要把34拆成30和4,即整十数和非整十数,目的是方便我们计算。如果列成:2.5×30+4,你只付给售货员阿姨30个本子的钱,另外4个笔记本的钱呢?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实际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渗透,乘法分配律对学生来说已不是难题,学困生也在此找到了自信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比练习,找到共性
在六年级毕业考试时,数学考试涉及的是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知识点多,学困生在做错题时,只知道错了就改,题目本身考查的是哪部分知识不清楚,更不会去找相关类型的题目去做。考试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对多数孩子而言也许简单,但对学困生来说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1)数量关系问题
一辆汽车1/10分钟行驶3/4千米,每千米用( )分钟。
一只蚂蚁2/3小时爬了7/8千米,它1小时可以爬( )千米。
两个题目考查的都是数量关系:一份数×几份数=总份数。
把这两种题目放到一起后,让学生认真读题,观察数量关系,说出每个数代表的含义,充分理解题意。经过练习,有的学困生还时不时地出错,笔者就告诉他一个应对的方法:谁美(每)谁做除数,使学困生充分理解一道题的含义,能够举一反三。
2)折扣问题
书店有一套科普丛书,原件105元,现按六折出售,买一套可以便宜多少元?
一种新款电子产品原来售价485元,现在正在八折热卖,带400元能不能买一件?
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折扣意义的理解——折扣=现价÷原价,除此之外,学生还得熟记三者的具体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做练习时,笔者把这几道题目放到一起,让学困生先找出已知条件里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比如:“105元”、“原来售价485元”都表示的是原价。“六折”和“八折”很显然是折扣,即现价÷原价=60%、现价÷原价=80%。
与此同时,笔者还让孩子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自己编题目,从条件入手,说出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举一反三,学困生对这类问题由茫然变得坦然,再次遇到这类题目就有了思考的方向。
三、成效与反思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干预,笔者发现雯雯和莹莹在她们的学习之路上都有了相应的改变。自从分层测试卡出现以后,她们的作业不再是空白,更多的是大大的、红红的100分,不仅基本练习全会,综合练习出现100分的几率也在明显增加。
通过运用分层测试卡,笔者成功地对学困生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绩取得的同时,笔者对如何进一步运用分层测试卡促进教学进行了反思。
1.利用分层测试卡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分层测试卡能从根本上改变评价标准“一刀切”的弊端:教师可以根据测试及反馈效果,对学生提出更高更合理的要求,增强教学的自信心;学困生不再因为受到批评、指责而产生自卑、恐惧的心理,进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在良性循环的持续作用下,必然会激发学困生极大的数学学习兴趣。
2.利用分层测试卡促使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
作为教师,必须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面对自律性差的孩子,教师必须“对症下药”,家长便能看到孩子的进步。也许,有的学生通过努力并未得到所谓的“真正的100分”,并未成为数学学习方面的优秀生,但是努力的过程让他们端正了学习态度,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自信的快乐。作为家长,可以从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因孩子学习态度转变而带给全家的欢乐,而不再过分地看重成绩,忽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得到家长的主动支持,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3.利用分层测试卡激励教师更新教学方法
分层测试卡的理念,使一线教师找到了解决学困生学习难的好方法。分层测试卡架起了数学知识—教师—学生—家长间的桥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探索、交流与总结,面对不同的学生,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挖掘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深层内涵,从而更好地培优补差。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渐进反复的过程,不仅仅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更需要教师对学生本人的关心与帮助。在分层测试卡理念的带领下,通过采取一些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多样化的方式和方法,学困生会逐渐地重拾信心,逐渐地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其他学生一起尽情享受阳光的照耀,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
(责任编辑:马赞 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