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担保类企业管理控制研究
2014-06-28王鹏
王鹏
摘 要:信用担保机构是连接银行与企业的桥梁,对于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和拓展银行业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可以保证中小企业融到资金,但是担保机构却承担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担保机构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成为了担保机构能够生存和有效运行的关键。
关键词:担保类企业;财务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57-03
一、担保类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担保企业
个人或企业在向银行借款的时候,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到第三方为其做信用担保,担保公司应运而生。担保公司实质就是替借款人用自己的信用或资金进行贷款保证,风险由担保公司来承担。
(二)风险
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是无法事先预知的,这些事件将对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程度。这种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就是风险。
(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担保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担保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宏观方面分析担保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上来看,担保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担保市场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协调性欠缺
全国性的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尚未建立,甚至有的地方至今还没有成立省级再担保机构,有些地方没有互助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机构,造成了一方面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困难,另一方面各地担保机构不能形成业务合作,风险防线少,缺少分散风险的机制,担保机构的组织化程度还很低,致使银行对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控制较严。
2.资金来源单一,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应多元化,这也是国际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成功经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地区担保机构的资金是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很少。
3.政府部门存在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
我国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在各级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建立的,与当地政府或其主管部门在财务和人事关系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担保机构基本上是依附于当地政府或其主管部门。
(二)从微观方面分析担保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微观方面来看,担保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制度不够完善成熟
我国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制度远远不够完善成熟,一是许多中小企业领导者缺乏信用意识,导致企业行为也缺少对信用的重视;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缺乏信用观念培养和建设,留下了后患;三是我国企业内部普遍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的内部信用管理的部门、机构或人员。
2.担保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企业治理结构层面问题
这主要体现为,大股东通常主导股东大会,而众多小股东丧失发言权,董事会没有相应的独立性,而监事会的监督功能也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内部人控制、管理人员与股东利益相悖等现象都十分严峻,使得担保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形同虚设。
(2)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不够科学
目前,我国多数担保企业对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并未考虑不同部门的要求与意见,使得制度所体现的通常仅是几个部门或者仅是管理层的思想,使得这种制度难以获取广大员工的支持,而管理层也多会利用这种制度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寻找借口。
(3)担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
目前,我国不少担保企业的审计部门设置极为随意,在公司当中更是缺乏应有的地位,这使得审计部门并不具备应有的权力。另外,审计工作也极为简单,仅是关注账目的调整、错误的纠正等方面,而对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规划等方面难以提供帮助。
(4)担保企业内部缺乏专业型人才
担保机构业务操作人员普遍存在金融、经济、法律、资产评估知识欠缺等问题,对担保业务不熟练或经验不足,造成操作不当或对担保对象判断不准确,甚至有些从业人员在担保业务过程中存在营私舞弊、违规操作的现象。因此,部分担保机构高管人员专业性不强,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比较欠缺,限制了担保机构自身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能力的提高。
3.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承担不对称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中小企业作为融资活动的代理方对所融通资金的实际投向、使用效益、投资风险以及偿还贷款的概率等信息都比较了解,而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则处于相对弱势。同时,由于由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银行贷款前企业经营状况调查和资信标准就可能降低。这样在整个担保活动中,银行、中小企业与信用担保机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中小企业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比较严重。
三、担保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宏观方面的应对策略
1.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
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各地区应根据实际,逐步建立主要针对从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的损失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以参股、委托运作和提供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增信、风险补偿机制。
(2)完善担保机构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继续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中规定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三年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进一步研究完善促进担保机构发展的其他税收政策。
(3)加强对担保机构的指导和服务
要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督促担保机构到有资质的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并将信用等级向社会公布。根据实际情况对担保机构实行备案管理,全面掌握担保机构经营状况,及时跟踪指导。
各地区要组织开展面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息咨询、经验交流、业务培训、行业统计、权益保护、行业自律及对外交流等工作,切实推进担保机构自身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担保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2.建立担保资金的补充制度
各级政府应将扶持中小企业作为长期政策,将担保资金列入政府年度预算,为担保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商业银行、企业和富裕者为担保基金提供资助。
3.加强政府支持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法律体系
(1)建立分层次的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的财政收入比较分散,中央政府财力相对薄弱。因此,可以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担保重点应有所不同。中央政府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办法,重点对一些特殊项目以及贫困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或对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的担保计划提供再担保;地方政府则根据本地中小企业的特点,确定地区扶持重点。
(2)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法律体系
应当抓紧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及内控制度,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定位及职能,进一步促进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化发展。
(二)微观方面的应对策略
微观方面,则需要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自身的不断努力。
1.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制度
一是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二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
2.深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内部管理
(1)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对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首要任务就是协调好不同部门的意见,在维护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到不同部门的利益,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制定合理的制度。这实质上也要求担保企业必须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与权力,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力相互制衡,避免出现个别部门主导制度制定的状况。针对行业特点,担保企业必须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制定并实施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制度、程序以及方法,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薪酬应当征得公司决策机构的同意,对项目审批机构通过项目具有一定否决权限。
(2)配套加强风险防范机制
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对其风险防范机制进行加强,这要求不同部门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而担保企业有必要在结合不同部门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从而可以对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并及时控制与排除。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保证。
(3)完善内部审计系统
对内部审计的忽视,也是弱化内部人控制的直接体现。为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性,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十分重要。运用内部审计,综合对担保企业的经营、财务等情况进行评估,从而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提升其经营指导力。另外,审计部门应在董事会的指导下成立,具备独立性。
(4)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套快速、高效、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
伴随信息化的发展,担保企业有必要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技术,并且建立信息技术团队,不仅着力于系统的正确使用,而且也要求对相应的电子记录进行准确的核查,从而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优势地位,最终快速发现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防范。
(5)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高管培训机制,培养专业人才
中小企业管理者普遍管理能力较差,中小企业协会应定期举办管理培训,提高中小企业高管的管理水平,使他们从家族式管理的瓶颈中解放出来,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企业,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减少坏账损失。中小企业应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规范经营,并按现代企业制度挖掘内部潜力,按市场规律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完善财务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争取银行对企业的广泛信赖和支持。
3.构筑多层次融资平台
针对目前存在的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加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共同搭建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改善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尽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银行要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加大资金支持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挖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
参考文献:
[1] 梁宏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影响因素[J].财会通讯,2011,(3):147-148.
[2] 张惠,陆岷峰.担保公司的风险类型与基本管理策略[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报,2011,(3):27-32.
[责任编辑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