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顺周期性研究

2014-06-28王基珣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王基珣

摘 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宏观监管制度日益完善,资本充足率情况随之改善,但仍存在资本结构单一等问题。针对现状,参考国际政策相关做法,提出了坚持长期资本约束制度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83-02

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内涵

(一)资本充足率及顺周期的含义

资本充足率(CAR),也称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与其风险的比率。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管制,从而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顺周期,即顺周期效应,是指市场高涨时,交易价格升高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高估;市场低落时,交易价格低落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低估。即使在没有活跃市场而需要建立估值模型的条件下,也因为不同模型以及诸多变量的差异,使估值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主观性[1]。

(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会影响经济形势,自身也受外部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贷款需求相对旺盛;而在经济周期下降阶段,贷款需求相对疲软。

1.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内生性原因。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内生动因由内外两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内部因素是市场约束下的盈利性目标,应具备两个层次:一是商业银行行为的顺周期性,主要来源于信贷的顺周期性,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贷顺周期性的主要原因。二是商业银行资本的顺周期性。外部因素是符合日益强化的监管要求。

2.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外生性原因。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银行资本监管是导致银行顺周期性的重要原因。在经济上行时期,银行对经济前景预期良好,放松对抵押品的要求,降低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宽松的信贷环境促使经济发展。银行资本充足率趋于下降,同时经济状况良好,商业银行放贷行为可能成为驱动经济进一步扩张的因素,使过热的经济更加膨胀。同时,该因素促使金融体系不平衡产生甚至加大,播下未来经济衰退的种子[2]。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宏观监管制度日益完善,资本充足率情况随之得到改善。银监会2009年年报显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从2003年底的8家上升到2009年底的161家,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由0.6%上升到79% [3]。从201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来看,我国银行系统资本充足状况达到较为满意的高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分析

1.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单一。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资本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其实收资本占总资本比例70%以上,即使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该项比例也在30%左右。在实收资本中,绝大部分属于国家财政注资,银行自身积累微乎其微。如果将资本充足性压力全部放在资本金渠道来解决,将不利于资本充足率维持稳定。

2.商业银行资本质量差。我国银行的资产损失有信贷资产损失和非信贷资产损失两方面。长期以来,贷款业务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分配资金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不良资产比率偏高,这是导致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较大的重要因素。因此信贷资产的资本准备远高于其他形式资产。除了信贷资产损失外,我国商业银行的非信贷资产实际损失数额也较大,这也是造成银行资本充足率低的重要原因。

3.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狭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基本上靠对外融资,而对外补充渠道主要包括IPO融资、增资扩股、国家注资和发行债券4种方式,资本金补充很大程度上依赖IPO和次级债券。IPO的一次性决定其不能成为补充资本金的长久渠道。另外,发行股票也并不容易,关系到银行本身质量,还关系到市场环境,对一些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融资渠道。

4.次级债券发行过多。发行债券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融资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在发行次级债时面临需求不足的风险。次级债风险很大,普通投资者较少涉足,加上其投资格局极易导致商行间互相持有次级债,这就造成了巨大的道德风险。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存在认识误区,认为通过发行次级债就能大幅提升抗风险能力。带着这样的认识去利用次级债券,并不能真正提高银行的资本金与抗风险能力。

三、政策建议

(一)国际上关于顺周期性问题的政策

1.建立资本缓冲。2009年3月,英国金融服务局发布 《对全球银行危机的监管回应》的评估报告,提出应该在资本、会计和流动性的监管方面做出改变,加入相应的逆周期因素,并在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过程中考虑顺周期因素的影响。针对缓冲水平,《报告》提出两种做法:其一是将资本缓冲纳入资本,从而使得资本充足率水平本身在周期内发生变动;其二是将资本缓冲作为一项储备进行列示,而不将其列入资本。

还有一些国家提出,通过基本资本充足率与系统性风险相关系数的成绩来确定超额资本,从而来缓解顺周期性。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要在微观领域建立更多的逆周期机制,可以考虑让负责整体金融稳定的部门发布季度景气与稳定系数,并从中导出逆周期乘数,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用该乘数乘以常规风险权重可以得出新的风险权重。根据这个风险权重得出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其他控制标准(如内部评级法)应力求反映整体金融稳定的逆周期要求。

2.实行前瞻性的拔备制度。自2000年起,西班牙央行在一般准备金和专项准备金的基础上引入动态准备金,作为专项准备金的补充而非替代。经济扩张时期,可有计划地提取动态准备金;经济衰退时期,可动用事前提取的动态准备金来弥补准备的不足。动态准备金对损失准备金的顺周期波动起到一定作用。

(二)应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建议

1.坚持长期资本约束制度。我国银监会2009年8月下发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对我国商业银行采取了更加严格的资本约束。虽然资本约束在短期内可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形势并不是十分乐观的情况下,加大资本约束可能会放慢经济复苏的步伐,但我们应该看到,较高的资本充足水平能增强银行的逆周期性,从而有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所以,应该坚持严格的资本约束制度,保持商业银行较高的资本水平。

2.建立健全政策体系。要缓解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顺周期性,在政策层面应注意各类型政策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协调的政策体系。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前瞻性地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适当增加货币政策的力度,进而抵消资本约束带来的影响。尤其应该在坚持资本约束的同时相应地放松货币政策,保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同时进行。

3.商业银行内部制衡机制。为控制顺周期性行为,商业银行需建立内部制衡和激励机制,防止代理矛盾的激化,避免短期行为。银行应始终注重提高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督促银行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监督和制衡机制,避免由于代理人的短期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同时,应该强调合规性、审慎监管、贷款预期损失和其他风险成本因素能体现在考核指标中,保证当期的业绩能尽快地反映未来可能的损失,促进相关人员高度关注贷款风险,重视风险控制,避免以长期风险为代价的短期行为,从而避免顺周期性的出现。

通过研究可以得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确实具有顺周期性特征,并且不同银行类型所表现出的顺周期性有所不同。我们应当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政策,改善银行资本监管的手段和方法,并增强监管的力度和强度,切实保障好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运行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力.我国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行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9.

[2] 陈璐.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与逆周期政策选择[J].新金融,2010,(1).

[3] 李文泓,罗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2).

[4] 张强,武次冰.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性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

[责任编辑 仲 琪]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关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组合风险管理模型探索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