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分析
2014-06-28付洪王建洲安勇
付洪+王建洲+安勇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手机网络功能的不断完善,当代大学生几乎“全员网民化”。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调查的相关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之间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关联性。因此,我们需要从思想引领、技能指导、机制完善、心理疏导、环境营造等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高学习效果,促使其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学习成绩;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3-0037-07
一、调研背景与情况说明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已升至78.5%,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报告还显示,中国网民的主体为29岁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网民总数的54%,超过总数的一半。而这个年轻群体的主力为广大的在校大学生。
从移动终端发展来说,2009年1月我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正式获得了3G牌照。从此,我国步入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3G时代。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人们对移动终端越来越倾心和依赖。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拿着手机上网冲浪的大学生,我们甚至可以说当今的大学生几乎是“全员网民化”。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它涉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思想、心理等各个方面,这已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的要求,我们组成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课题组,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地区的在校大学生,重点调研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院校的本科生。我们在全国不同地区选取了14所高校作为样本学校,以华北和华东地区为重点,同时涉及东北、西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其中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0份,回收问卷2248份,剔除无效问卷69份,有效问卷2179份,有效回收率为94.74%。本次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工具是SPSS19.0。
本文只是从调研项目中选取了“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问题进行相关讨论。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一)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其学习成绩具有双重影响
由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中的多数人认为,“网络行为”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大或利大于弊,两者之和占被调查者的69.6%,其中有超过半数(51.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是积极的,总的来讲是“利大于弊”。但是,随后我们结合其他调查数据分析,以及对学生辅导员和部分学生的深入访谈中发现,网络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地表现为正、反两个方面。
1. 从积极方面来看,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
当学习遇到困难时,被调查者首选“上网查找资料”(49.2%)自主解决问题。而“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向老师请教”、“请同学帮助”等传统方式已退居其后(见表2);被调查者上网看过网络公开课的比例已上升至81.5%,“从未”看过网络公开课的学生占比还不到20%(见表3);在网络对学习的积极作用中,“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求知欲”、“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等内容排在前列(见表4)。
这些都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和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网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也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2. 从消极方面来看,大学生的不良上网习惯导致其学习成绩下滑
(1) 大学生“熬夜上网”打乱其正常的作息规律
由表5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中只有12.8%的学生明确表示“从不熬夜上网”,而多达80%以上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熬夜上网的情况。在“熬夜上网”的学生中,只有21.7%的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娱乐”、“社交”、“社会工作”等其他需要,这样对于学习没有多大帮助。
从生物学意义上说,无论处于什么目的而熬夜上网,都将打乱人的正常作息规律,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如果长期熬夜上网,必将导致大学生课堂学习精力严重不足,学习效率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
(2) 大学生“逃课上网”影响其对系统知识的获取
从表6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是按时上课的,有60%以上的学生选择“从不逃课上网”。然而,也有30%以上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地“逃课上网”现象;而且逃课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其中以学习为目的的仅占6.9%,而用于娱乐的占比较高(17.5%),此外还有用于社交(6.9%)、社会工作(5.7%)和其他(1.5%)的情况。很显然,这样的“逃课上网”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3) 大学生“课堂上网”降低其课堂学习效果
目前,在校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已经相当普遍,“机不离手”、“随时上网”是对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据调查,有多达93.4%的学生在上课时曾使用过手机上网,有49.8%的被调查者承认“课堂上网”是“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只有24.5%的被调查者说自己“课堂上网”是为了“查询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另有19.1%的被调查者说是为了“学习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其他知识”。有些被访的学生坦言自己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主要是对授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利用网络看微信、刷微博、QQ聊天、阅读网络小说、玩网络游戏等,这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并通过学习成绩体现出来。
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均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在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以保证课堂学习效果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紧迫问题;对于老师来说,如何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难题。所以,网络时代的高校课堂将走向何方,是一个值得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4) 大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危害其身心健康
调查显示,网络对于大学生学习的消极作用还表现为“减少了学习时间”、“无法聚精会神地学习”、“降低了认知、思考和记忆能力”等内容(见表8)。有些大学生持续上网聊天、玩游戏,甚至“废寝忘食”,导致了不同程度地出现颈椎病变、视力减退、头晕头痛等症状;部分大学生在上网时连续几小时顾不上喝一口水,长期以往就会导致身体脱水、血液黏稠等生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可见,大学生“上网时间过长”不仅直接减少了学习时间,还会导致其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进而导致其学习成绩的下滑。
(二)从班级排名和奖学金获得情况分析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1.“学习成绩的班级排名”和“是否获得奖学金”与“上网动机”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下面两幅图表是“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上网”的统计数据。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30%的学生”中,上网“带有明确目的”的学生明显多于“没有明确目的”的学生;而“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70%以后的学生”中,上网“有明确目的”的学生明显少于“没有明确目的”的学生。同样,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上一学年度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中,上网“带有明确目的”的学生远远多于“没有明确目的”的学生;在“上一学年度未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中,上网“带有明确目的”的学生则少于“没有明确目的”的学生。由此可见,上网时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与学习成绩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2.“学习成绩的班级排名”与“上网浏览的内容”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由表9可知,在男生被调查者中,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30%的学生选择的前三位是:浏览新闻(54.3%),获取与学习有关的信息(45.7%),看影视、读小说、听音乐(37.1%);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30%~70%的学生选择的前三位是:浏览新闻(54.6%),看影视、读小说、听音乐(45.4%),获取与学习有关的信息(44.8%);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70%以后的学生选择的前三位是:浏览新闻(52.3%),看影视、读小说、听音乐(50.6%),聊天(QQ/微信等)(34.4%),还有32.6%选择上网玩游戏。
在女生被调查者中,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30%的学生选择的前三位是:获取与学习有关的信息(52.5%),看影视、读小说、听音乐(46.4%),浏览新闻(39.9%);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30%~70%的学生选择的前三位是:看影视、读小说、听音乐(54.3%),获取与学习有关的信息(47.3%),聊天(QQ/微信等)(41.7%);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70%以后的学生选择的前三位是:看影视、读小说、听音乐(53.7%),聊天(QQ/微信等)(39.0%),浏览新闻(37.8%),还有24.4%选择上网购物。
由此可见,上网“浏览新闻”和“看影视、读小说、听音乐”等在当代大学生中已是普遍现象,但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学生能够上网获取与学习有关的信息。男生与女生相比,男生普遍乐于浏览新闻,而女生则是更喜欢获取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就所有学生而言,在选择“获取与学习有关的信息”方面,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30%的学生明显多于排名70%以后的学生;而在选择娱乐(看影视、读小说、听音乐,玩游戏,聊天等)方面,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30%的学生明显少于排名70%以后的学生。
3.“学习成绩的班级排名”与“逃课上网”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从表10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30%和30%~70%的两组学生中“从不逃课上网”的比例分别高达73.6%和71.8%;而相比之下,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70%以后的学生中只有55.3%的学生“从不逃课上网”,明显低于前两组,而“偶尔逃课上网”和“经常逃课上网”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前两组。由此推断,大学生“逃课上网”的频次是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的一大直接因素。
总之,网络对于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学校、老师应当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积极引导,让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把消极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让网络促进学习”。
三、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以提高学习成绩
如上所述,随着网络(特别是手机移动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几乎“全员网民化”,网络既能给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正能量,也会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负作用。为了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成绩,我们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的调查数据和教学现状,提出如下对策:
(一)注重思想引导,强化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目的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古语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习既是智慧之源、德才之基,更是生存之根、发展之本。学习能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德才兼备,使人全面发展。在网络时代,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习的竞争,而是否具有明确的网络学习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学习竞争力。
作为新科技,网络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学习”真正尊重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络学习”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差异重点进行“短板”补习,以克服自己学习中的弱项;“网络学习”真正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空局限,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个性化差异把精力旺盛时段用于学习,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寻找最优质、最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育部开设的网络公开课),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网络空间的信息巨量和氛围宽松的特点,能够使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自由发挥聪明才智,从而培养创新能力;网络媒体特有的音、形、意、图等多种形式综合刺激人的感官,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
因此,在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意识和学习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网络学习目的,端正网络学习态度,改进网络学习方法,增强网络学习动力,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力是可以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一般情况下,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学习者的观察与模仿以及自己设计和实施学习实验等途径获得。”[2]在引导大学生强化网络学习目的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的技术指导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第一,高校任课教师应当结合所授课程特点指导大学生提高网络学习能力。任课教师应将网络学习的指导纳入课堂教学中,从网络学习资源的获取、网络交流能力的培养、网络学习工具的应用等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讲授一些基本的网络学习经验和技巧。比如,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对浩瀚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等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大教大考”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令人担忧。高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小教小考”模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一门课程分解为若干单元或是专题,教学目标和考核内容也作相应分解。在每个小阶段、小单元、小专题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都要适量布置作业、安排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追踪本领域的前沿问题,并根据每一次作业或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分数,作为本门课程结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能够很好地把学生的大部分上网时间变为网络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高校网络技术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网络技术培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或是网络技术辅导课程,将最新的学习软件和学习工具介绍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应用。同时,“学校还可以为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生开办网页设计选修课程,指导大学生制作简单的网页,让他们在完成一个个网页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成就感。”[3]
(三)完善管理制度,矫正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
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高校教职员工要针对大学生“熬夜上网”、“逃课上网”、“课堂上网”等不良现象展开通力合作,加强网络管理、宿舍管理、教学管理,矫正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
首先,通过思想教育和技术管理,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习惯。不仅要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上网习惯,而且还要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矫正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例如,帮助学生建立网络使用管理指导服务系统,“该系统对学生定制的学习计划采用不同的监督策略,进行不同的统计学分析,可以最终协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电脑的习惯。此外,通过对学生使用电脑上下文数据的分词分析,可以向学生实时反馈自己关注的话题排行,使其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一个正确的引导。”[4]
其次,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约束和矫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宿舍管理方面,高校宿管部门可以通过“限电”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学生上网打游戏。比如,实行晚上11点半以后学生宿舍“拉闸断电”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大学生过度的“熬夜上网”。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核心,倡导文明上网;以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为骨干,在宿舍中带头抵制过度上网,从而带动更多同学形成合理使用网络的良好氛围。
在网络管理方面,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可以考虑采取“限网”措施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学生过度上网,特别是杜绝其“通宵上网”,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保证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管理方面,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要共同加强课堂管理,引导学生制定“课堂学习公约”,倡议学生进入教室时关闭手机,严禁携带任何移动网络终端进入课堂,防止学生“课堂上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心理疏导,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
调查数据显示,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比如:“减少了学习时间”、“无法聚精会神地学习”、“产生网络依赖”、“使生活失去了节奏”、“带来了空虚、自责、孤独等不良情绪”。希尔和威格菲尔德(Hill and Wig field)的研究证实,高焦虑情绪的学习者比低焦虑情绪的学习者更少使用自我调节策略,有更低的任务坚持性。[5]因此,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心理咨询和辅导制度,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心理辅导。同时,对“网络依赖”、“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重点、系统“诊治”。此外,“教师要及时跟踪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释疑,降低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学习孤独感,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学习中人文关怀的缺失。”[6]
(五)利用网络手段,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
早在2004 年,阿尔法斯(Alfassi)比较了三组学习严重困难的学生,结果表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更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内在动力。[7]因此,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专业学习,营造浓厚的网络学习氛围,增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将学生自编自演的英语短剧、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做成视频上传到校园网,鼓励学生们学习、观看,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学生自编自演的模拟法庭视频上传校园网,有利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将自编自演的物理实验视频上传校园网,有利于帮助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实验操作和物理知识;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视频的制作者们在展示自我的舞台上学习更多专业知识,而且让广大的视频受众在健康而快乐的网络学习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
总之,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为此,我们既要切实尊重客观规律性,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适时、适度地使用网络,从而让网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 40664.htm
[2] 刘斌.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4下).
[3] 罗军强,王利华.大学生网络使用正面引导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4月下).
[4] 张兆玉,高阳,郑洁瑾等.构建面向大学生使用电脑时间管理的指导服务系统[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9月上).
[5] 张旭东,周国韬. 自我调节学习的若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1,(1).
[6] 刘秀娟,王歌云,葛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2013,(6月).
[7] Alfassi,M.. Effects of a Learner-Centred Environment on the Academic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t Risk[J].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04,7: 1-22.
因此,在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意识和学习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网络学习目的,端正网络学习态度,改进网络学习方法,增强网络学习动力,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力是可以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一般情况下,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学习者的观察与模仿以及自己设计和实施学习实验等途径获得。”[2]在引导大学生强化网络学习目的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的技术指导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第一,高校任课教师应当结合所授课程特点指导大学生提高网络学习能力。任课教师应将网络学习的指导纳入课堂教学中,从网络学习资源的获取、网络交流能力的培养、网络学习工具的应用等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讲授一些基本的网络学习经验和技巧。比如,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对浩瀚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等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大教大考”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令人担忧。高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小教小考”模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一门课程分解为若干单元或是专题,教学目标和考核内容也作相应分解。在每个小阶段、小单元、小专题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都要适量布置作业、安排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追踪本领域的前沿问题,并根据每一次作业或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分数,作为本门课程结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能够很好地把学生的大部分上网时间变为网络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高校网络技术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网络技术培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或是网络技术辅导课程,将最新的学习软件和学习工具介绍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应用。同时,“学校还可以为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生开办网页设计选修课程,指导大学生制作简单的网页,让他们在完成一个个网页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成就感。”[3]
(三)完善管理制度,矫正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
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高校教职员工要针对大学生“熬夜上网”、“逃课上网”、“课堂上网”等不良现象展开通力合作,加强网络管理、宿舍管理、教学管理,矫正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
首先,通过思想教育和技术管理,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习惯。不仅要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上网习惯,而且还要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矫正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例如,帮助学生建立网络使用管理指导服务系统,“该系统对学生定制的学习计划采用不同的监督策略,进行不同的统计学分析,可以最终协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电脑的习惯。此外,通过对学生使用电脑上下文数据的分词分析,可以向学生实时反馈自己关注的话题排行,使其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一个正确的引导。”[4]
其次,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约束和矫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宿舍管理方面,高校宿管部门可以通过“限电”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学生上网打游戏。比如,实行晚上11点半以后学生宿舍“拉闸断电”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大学生过度的“熬夜上网”。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核心,倡导文明上网;以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为骨干,在宿舍中带头抵制过度上网,从而带动更多同学形成合理使用网络的良好氛围。
在网络管理方面,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可以考虑采取“限网”措施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学生过度上网,特别是杜绝其“通宵上网”,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保证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管理方面,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要共同加强课堂管理,引导学生制定“课堂学习公约”,倡议学生进入教室时关闭手机,严禁携带任何移动网络终端进入课堂,防止学生“课堂上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心理疏导,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
调查数据显示,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比如:“减少了学习时间”、“无法聚精会神地学习”、“产生网络依赖”、“使生活失去了节奏”、“带来了空虚、自责、孤独等不良情绪”。希尔和威格菲尔德(Hill and Wig field)的研究证实,高焦虑情绪的学习者比低焦虑情绪的学习者更少使用自我调节策略,有更低的任务坚持性。[5]因此,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心理咨询和辅导制度,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心理辅导。同时,对“网络依赖”、“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重点、系统“诊治”。此外,“教师要及时跟踪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释疑,降低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学习孤独感,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学习中人文关怀的缺失。”[6]
(五)利用网络手段,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
早在2004 年,阿尔法斯(Alfassi)比较了三组学习严重困难的学生,结果表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更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内在动力。[7]因此,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专业学习,营造浓厚的网络学习氛围,增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将学生自编自演的英语短剧、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做成视频上传到校园网,鼓励学生们学习、观看,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学生自编自演的模拟法庭视频上传校园网,有利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将自编自演的物理实验视频上传校园网,有利于帮助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实验操作和物理知识;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视频的制作者们在展示自我的舞台上学习更多专业知识,而且让广大的视频受众在健康而快乐的网络学习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
总之,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为此,我们既要切实尊重客观规律性,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适时、适度地使用网络,从而让网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 40664.htm
[2] 刘斌.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4下).
[3] 罗军强,王利华.大学生网络使用正面引导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4月下).
[4] 张兆玉,高阳,郑洁瑾等.构建面向大学生使用电脑时间管理的指导服务系统[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9月上).
[5] 张旭东,周国韬. 自我调节学习的若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1,(1).
[6] 刘秀娟,王歌云,葛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2013,(6月).
[7] Alfassi,M.. Effects of a Learner-Centred Environment on the Academic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t Risk[J].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04,7: 1-22.
因此,在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意识和学习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网络学习目的,端正网络学习态度,改进网络学习方法,增强网络学习动力,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力是可以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一般情况下,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学习者的观察与模仿以及自己设计和实施学习实验等途径获得。”[2]在引导大学生强化网络学习目的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的技术指导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第一,高校任课教师应当结合所授课程特点指导大学生提高网络学习能力。任课教师应将网络学习的指导纳入课堂教学中,从网络学习资源的获取、网络交流能力的培养、网络学习工具的应用等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讲授一些基本的网络学习经验和技巧。比如,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对浩瀚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等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大教大考”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令人担忧。高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小教小考”模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一门课程分解为若干单元或是专题,教学目标和考核内容也作相应分解。在每个小阶段、小单元、小专题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都要适量布置作业、安排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追踪本领域的前沿问题,并根据每一次作业或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分数,作为本门课程结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能够很好地把学生的大部分上网时间变为网络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高校网络技术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网络技术培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或是网络技术辅导课程,将最新的学习软件和学习工具介绍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应用。同时,“学校还可以为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生开办网页设计选修课程,指导大学生制作简单的网页,让他们在完成一个个网页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成就感。”[3]
(三)完善管理制度,矫正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
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高校教职员工要针对大学生“熬夜上网”、“逃课上网”、“课堂上网”等不良现象展开通力合作,加强网络管理、宿舍管理、教学管理,矫正大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
首先,通过思想教育和技术管理,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习惯。不仅要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上网习惯,而且还要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矫正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例如,帮助学生建立网络使用管理指导服务系统,“该系统对学生定制的学习计划采用不同的监督策略,进行不同的统计学分析,可以最终协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电脑的习惯。此外,通过对学生使用电脑上下文数据的分词分析,可以向学生实时反馈自己关注的话题排行,使其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一个正确的引导。”[4]
其次,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约束和矫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宿舍管理方面,高校宿管部门可以通过“限电”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学生上网打游戏。比如,实行晚上11点半以后学生宿舍“拉闸断电”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大学生过度的“熬夜上网”。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核心,倡导文明上网;以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为骨干,在宿舍中带头抵制过度上网,从而带动更多同学形成合理使用网络的良好氛围。
在网络管理方面,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可以考虑采取“限网”措施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学生过度上网,特别是杜绝其“通宵上网”,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保证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管理方面,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要共同加强课堂管理,引导学生制定“课堂学习公约”,倡议学生进入教室时关闭手机,严禁携带任何移动网络终端进入课堂,防止学生“课堂上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心理疏导,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
调查数据显示,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比如:“减少了学习时间”、“无法聚精会神地学习”、“产生网络依赖”、“使生活失去了节奏”、“带来了空虚、自责、孤独等不良情绪”。希尔和威格菲尔德(Hill and Wig field)的研究证实,高焦虑情绪的学习者比低焦虑情绪的学习者更少使用自我调节策略,有更低的任务坚持性。[5]因此,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心理咨询和辅导制度,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心理辅导。同时,对“网络依赖”、“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重点、系统“诊治”。此外,“教师要及时跟踪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释疑,降低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学习孤独感,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学习中人文关怀的缺失。”[6]
(五)利用网络手段,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
早在2004 年,阿尔法斯(Alfassi)比较了三组学习严重困难的学生,结果表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更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内在动力。[7]因此,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专业学习,营造浓厚的网络学习氛围,增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将学生自编自演的英语短剧、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做成视频上传到校园网,鼓励学生们学习、观看,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学生自编自演的模拟法庭视频上传校园网,有利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将自编自演的物理实验视频上传校园网,有利于帮助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实验操作和物理知识;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视频的制作者们在展示自我的舞台上学习更多专业知识,而且让广大的视频受众在健康而快乐的网络学习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
总之,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为此,我们既要切实尊重客观规律性,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适时、适度地使用网络,从而让网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 40664.htm
[2] 刘斌.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4下).
[3] 罗军强,王利华.大学生网络使用正面引导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4月下).
[4] 张兆玉,高阳,郑洁瑾等.构建面向大学生使用电脑时间管理的指导服务系统[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9月上).
[5] 张旭东,周国韬. 自我调节学习的若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1,(1).
[6] 刘秀娟,王歌云,葛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2013,(6月).
[7] Alfassi,M.. Effects of a Learner-Centred Environment on the Academic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t Risk[J].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04,7: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