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剧季播模式看中国电视剧本土化发展

2014-06-27文/张

传媒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美剧习惯

文/张 慷

季播模式是美国电视剧普遍采用的播出模式,热播的美剧播出时间一般都可以维持至少3年以上,有利于广告商持续追加广告投入。季播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值得我国电视行业借鉴。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们学习美剧的季播模式,本质上是在学习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向特定的目标观众传递合适的节目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学习一年播出20集电视剧的季播表象。

美剧季播模式的优势

“季播”模式就是美国电视巨头依据电视产业特点和美国观众收视习惯而采取的播出形式。美剧季播中的“季”并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季节,同样也暗示了美剧的生产周期和盈利模式。季播是建立在美国观众收视习惯基础上的电视剧播出模式,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也成为美国电视行业约定俗成的播出模式。其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制片方和电视网的商业风险。美国电视剧制片方在投资电视剧时,往往只制作几集,美国电视网在购买电视剧时,往往也只购买几集试播,如果观众反应良好就续订该剧,如果反响不好就直接砍掉。相对于我国电视剧一次性制作完成全部售卖的做法,季播模式不仅可以降低电视台的购剧成本,也可以降低制作公司的投资风险。

提高电视网广告投入。美剧按照每周一集的速度播出,播完一季电视剧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只要该剧得到了观众认可,美剧就成年累月地拍摄下去。如果第一季的收视率较高,广告商自然就会加大第二季的广告投入力度,相比于传统日播模式,季播模式可以让制片方和播出方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可以培养电视剧品牌,深入挖掘品牌资源,从而达到制片方、播出方、广告商多方共赢的局面。

季播模式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以季播为主要播出形式的美剧开始受到我国年轻观众的喜爱,并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在美剧、日剧、韩剧的强大压力下,我国电视界也开始尝试使用季播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成功的都还是娱乐综艺节目,电视剧采用季播模式的,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我国本土电视剧季播困境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上的束缚,也有资金的限制,更有观众收视习惯的约束,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电视剧季播模式的发展。

观众并没有养成季播的收视习惯。文化产品的相对单调决定了电视剧在中国观众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美国观众。中国观众更加重视电视剧,也已经习惯了每天观看2~3集,一个月左右看完整部剧的日播模式,每周一集显然不符合他们的收视习惯。如果某家电视台贸然采取每周一集的播出模式,很可能观众就不会再等待新的剧情,而是转台收看别家的电视剧。在以收视率为本的电视台,很难容忍发生这种情况。中国没有美国明显的电视剧收视淡季和旺季,中国观众也缺乏美国观众丰富的文化消费种类,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情况很难改变。

季播剧成本高昂,制片方难以承担其制作成本。制作精美的美剧,其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支持。我国电视剧制作一集的费用在100~200万元人民币之间,而一集美剧的制作成本能够在200万美元左右。《LOST》更是创下单集500万美元制作成本的纪录,这是国产电视剧所望尘莫及的。我国电视剧行业力量比较分散,并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的垄断巨头,在投资高成本电视剧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季播剧需要维持高水准的制作团队,必然会使拍摄成本大大增加,这对于国内很多只想“捞快钱”的制作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季播剧高昂的成本是其难以在我国推广开的重要原因。

季播模式的本土化策略

电视剧季播模式能够达到降低风险和增加收入的目的,值得我国电视界去借鉴。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季播模式是美国电视网为了顺应本国国情而采取的行业行为。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与美国不同,中国电视界需要向美国同行学习的不是季播的形式,而是季播的本质:即如何顺应本国观众收视习惯并加以引导改良,从而建立起良性的电视剧生态环境。

探索符合中国观众收视习惯的电视剧播出模式。我们并不一定要照搬美剧每周一集的播出方法,而是要在研究中国观众收视规律的前提下,发展出适应他们收视习惯的电视剧生产与播出机制来。美国人喜欢假期时外出度假,电视开机率大大降低,因此美剧避开了5月—8月的暑假,选择在9月份天气转冷、观众纷纷回归家庭时播出新剧。这一生活习惯和中国观众大相径庭,中国观众假期时更愿意呆在家里休息,暑假和寒假也就成为了电视台争夺的重要阵地。但如果仅仅把电视剧放在暑假和寒假播出,又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收视需求。我国电视剧应该是以三个重点市场(暑假、寒假、周六日)、多种播出方式(每周一集、每周两集、日播)并存的播出模式。

利用新媒体播出平台培养中国观众季播收视习惯。很多制片方认为季播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观众已经适应了每天2~3集的日播模式,如果贸然实行季播,会导致观众大量流失。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一些实行季播的本土电视剧播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我们更需要看到,在新媒体日益繁荣、甚至能够和电视媒体平起平坐的今天,很多不曾在电视台播出的美剧、韩剧,通过网络化平台受到了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青睐,而这些电视剧,恰恰都是采取季播模式。中国观众不是无法接受季播模式,而是无法接受粗制滥造的电视剧还要采取季播模式,每周一集自然让人无法追下去。季播还是日播,并不是吸引受众的关键,关键在于电视剧本身的质量。在新媒体平台上播出的美剧、韩剧,正在帮助培养中国观众的季播收视习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方便在传统电视媒体上播出的电视剧,可以拿到新媒体平台上来播出,和美剧、韩剧一争高下,从竞争中找到差距,才能迎头赶上。

坚持内容为王,集中资源打造季播剧。为什么我国本土电视剧采用季播模式,就没有观众愿意观看了呢?这不是季播模式的问题,而是电视剧本身吸引力大小的问题。很多国内电视剧情节拖沓、画面粗制滥造,自然无法吸引观众。国内电视剧想要让观众在等待一周后还愿意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就必须保证电视剧的精彩程度。从质量上加以提高,才是优化电视剧产业环境、创造良性生态循环的最关键点。

另外,我国电视剧实行季播模式最大的障碍之一,是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保证电视剧的质量,需要维持强大的制作班底,这必然就会大幅度增加投入,高昂的制作成本使得很多国内制片商望而却步。从美国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季播模式必然会导致电视剧单集制作成本上升,但从整个产业来看,却能够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2013年,我国一共完成拍摄17000集电视剧,而真正播出的电视剧只有二分之一,近一半资源都被浪费掉了。如果能够采取边拍边播的季播模式,就能够提前剔除那些不被市场认可的剧集,节约资本。

由于目前大环境所限,贸然要求某部电视剧实施季播,很可能会导致该电视剧收视率迅速下滑,制片方颗粒无收,民营的力量往往无法担当起这种巨大风险,这时就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可以采用试点的方法,由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甚至可以直接投资季播剧。只要有一部大制作季播剧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民间资本就会源源不断地融入到这个领域,从而带动起整个行业的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电视剧产业仍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季播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能够有效完善电视剧产业生态的模式,其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制片公司三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季播将会作为一种常见的电视剧播出模式,带动我国电视剧发展。

猜你喜欢

美剧习惯
如何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上课好习惯
美剧迷群在网络社区中的身份认同研究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知识是新的性感?——从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看如今的科学家形象
命好不如习惯好
美剧基金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