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类人才对江苏船舶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分析

2014-06-27,

船海工程 2014年1期
关键词:造船江苏省江苏

,

(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151)

目前,江苏省修造船及配套厂职工人数有10多万人,在这10万人中,技术人才2万人,占20%,管理人才1.5万人,占15%,技术工人6.5万人,占65%。其中各类人才的内部结构如下。

1)技术人才学历结构中,本科以上1.02万人,占51%,专科生0.45万人,占22.5%,专科以下0.53万人,占26.5%。

2)管理人才学历结构中,本科以上0.46万人,占30.7%,专科生0.41万人,占27.3%,专科以下0.63万人,占42%。

以上两类人才中,专科以下的人数明显偏多。特别是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大多是专科学历。

3)技术工人群体结构。高级技师0.026 7万人,占0.41%;技师0.273万人,占4.2%;高级工1.846万人,占28.4%;中级工2.509万人,占总人数的38.6%;初级工1.845 4万人,占28.39%。

技术工人学历结构为:大专以上0.728万人,占11.2%;中专2.041万人,占31.4%;初中及以下3.731万人,占57.4%。(以上数据不含外包工。据江苏扬子江集团提供,其本厂职工约5 000人,外包工约12 000人,比例约为1∶2.4。)

这类人才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偏多,高、中、低级技术工人的比例数为1∶6.16∶14.53,而世界平均为1∶3∶6,发达国家为2∶4∶5。受教育程度不同,说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反映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虽已跻身世界造船大国,江苏省已是造船大省,但是归根结底还停留在“人海战术”阶段,人才紧缺问题不可忽视。

1 江苏省船舶类专业设置情况

任何地区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人才,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同样,江苏船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船舶类教育的支撑。在2005年之前,江苏船舶业人才匮乏,全省共有8家院校设有船舶专业,其中本科1所,高职4所,中职3所,远不能满足江苏造船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江苏省“十二五”工转型升级规划纲要》和《江苏省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将长江三角洲造船基地建设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支撑,许多院校纷纷开设了船舶类专业。截止到2012年12月,全省共有22家院校设有船舶专业,其中本科2所,高职10所,中职10所,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造船基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见图1。

图1 2005年前后江苏省开设船舶类专业学校情况

船舶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有4个层次,硕士、本科、高职、中职。各层次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情况见表1。各院校每年在省内招收学生共3 500人左右,满足各造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表1 江苏省船舶类专业在省内招生情况 人

2 扬泰造船班情况分析

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拥有50多年历史的高职学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该校的骨干专业和重点专业,是江苏省十二五品牌专业,十五、十一五高职示范专业,培养的学生遍布各大造船企业。

扬州和泰州一带拥有许多民营小船厂,主要从事内河船舶的制造,近年来国家造船业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培养的人员缺口很大,从高等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愿意到中小船舶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几乎没有,造成技术人员的短缺十分严重。为了改观造船人才的现状,2005年,江苏地方海事局决定和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扬州造船班,为企业量身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企业难题,为行业发展实行 “门到门”的服务。这种培养方式得到了企业的支持,并且于2008年开设了第二期扬泰造船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湖州船检部门的认可,并于2009年开设了湖州造船班。

2.1 人才分析

第一期扬泰造船班共41人,第二期扬泰造船班共38人,下面以第二期人员情况进行分析。入学前,38人的文化程度从本科到初中,共5个层次,其中本科1人,大专5人,中专10人,高中14人,初中8人。入学前文化程度情况见图2。

图2 入学前文化程度情况

2.2 就业岗位情况

扬泰造船班培养的学生学历属于高级技工,虽然层次比较低,但是所教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根据企业需要量身订制的,所以已有本科、专科学历的学生还要来参加学习。在校三年主要教授的课程有船舶手工放样、计算机放样、船体制图等课程和技能,毕业后,这些学生大多在生产一线,已经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从事生产设计、现场施工管理、现场检验等工作。学生的就业情况见表2。

表2 扬泰造船班学生就业岗位情况

3 人才对船舶行业的重要性

江苏船舶工业已经初步形成品种齐全的船舶产品体系和专业化、特色化的船舶产业链格局。但是造船模式、造船手段和工业水平与日本、韩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船舶产业链管理基本还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船检人才相对缺乏,船舶配套业发展相对滞后,船舶配套业生产设备相对于日韩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船舶配套业的生产规模和全球销售服务网络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和世界航运市场的极度低迷,2012年江苏造船业也进入了严冬,而韩国承揽的订单,以LNG(液化天然气)和离岸设备等高附加值船为主,2012年韩国全年新船订单量逆转中国,确保连续2年世界第一位置。因此,我国造船行业的洗牌势所必然,一些设施简陋,技术差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1-2]。

中国造船之所以能跻身世界强国,除了船舶设计、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外,最具竞争力的恐怕就是造船成本,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的成本非常低,造船企业的传统专业技术人才较多,专业结构缺乏弹性,复合型高新技术人才少,高学历、有理论、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偏少;第一线高技能技术工人缺乏,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企业新技术的彩、推广,也限制了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整体水平的提升[3-4]。

4 建议与对策

要保持船舶企业原有的市场优势,必须提高造船技术和造船质量,这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支撑。

4.1 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

我国国内的订单仍主要集中于散货船领域、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要利用江苏船舶设计研究所、702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发超大型矿砂船、集装箱船、LNG等高技术船舶的船型,并向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进军。

4.2 加强造船精细化管理,提高造船质量

全球从事造船的国家实施管理精细化做得最好的是日本,其次是韩国,也就是世界造船强国的两个国家,充分说明了造船管理精细化是造船企业的必经之路,也是想做造船强省的必经之路。南通中远川崎是引进的日本川崎的管理模式,由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效益是比较成功的。

目前,江苏各院校共开设有20多个船舶类专业,但是还没有造船精细化管理方面的专业或方向,根据调研,大部分企业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有些院校也有设想开始开设这方面的专业或方向,可以通过企业和院校合作,共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4.3 充分利用院校的力量,提高人才素质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对生产工艺、经营管理和工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制约着船企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院校的培养要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前和职后培养并重,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江苏造船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

考虑造船技术提高的因素,船舶行业对技术类人才、管理类人才、第一线管理人才及高级技师技工类人才的需求比例约为:6∶1∶10,所涉及的专业包括船舶类、动力类、机械类、电子电工类、材料类、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外语等各大科类,填充这一人才缺口的基地,绝大部分应该是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院校,因此,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特别是与船舶行业相关的高职教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培养的船舶人才的水平,特别培养一线技术人员的高职院校,要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考取技能证书;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要注重教师知识更新、教学创新、科研能力,教师不能停留于书本,要深入企业,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4.5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引进人才

船舶企业要重视与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主动争取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船舶企业要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船舶人才的培养进程中来,采取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做好人才储备,利用江苏省内高校林立、船舶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优势,促进江苏船舶行业的发展。

4.6 企业要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人才

对于职工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的船舶行业来说,继续教育是船舶行业人才开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坚持一手抓技能培养,一手抓学历教育,将持证上岗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全过管开发船舶行业人才,把继续教育作为晋级、晋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推动继续教育终身化[5]。

[1] 赵发荣.高职教育为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撑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14:44-45.

[2] 王缉慈.关于用于产业群战略发展我国造船业的政策建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9):42-46.

[3] 胡兴军.浅谈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东造船,2006(4):75-77.

[4] 王栋梁,王绪明.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人才战略分析[J].船海工程,2011,40(4):15-19.

[5] 向辉明.船舶企业人才问题浅析[J].中国修船,2005(1):1-4.

猜你喜欢

造船江苏省江苏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
2014年我国船舶用钢需求约1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