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庆市客运交通换乘枢纽一体化水平评价

2014-06-27肖德佳

北京汽车 2014年6期
关键词:换乘枢纽客运

肖德佳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庆市客运交通换乘枢纽一体化水平评价

肖德佳

Xiao Dejia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文中结合重庆市客运交通换乘枢纽特征,从方便性、适应性和人性化3个角度建立了评价城市公交轨道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引入常用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以案例说明该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客运交通;换乘枢纽;一体化水平;指标体系;评价等级

0 引 言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为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提供了条件。城市客运交通换乘枢纽汇集多种交通方式,如地铁、国铁、机场快速铁路、公共电汽车、出租车等,从而形成了立体公交网络,为乘客的零距离换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城市客运交通换乘枢纽正确的评价可以提高各种交通方式间换乘的适应性和畅通性,进而为决策部门规划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并将其引入城市客运交通换乘枢纽加以应用。

1 城市客运交通换乘枢纽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城市公交轨道一体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3个层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化、层次化地对公交轨道一体化进行评价。结合重庆市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主要从方便性、适应性、人性化 3个方面建立客运交通换乘枢纽的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每个指标等级指数分为[0,6)、[6,8)、[8,9)、[9,10],分别对应差、一般、良、优 4个评价等级。

1.1 方便性

该指标主要反应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的便捷程度,以及整个换乘过程的紧凑和畅通,减少换乘时间延误。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指标来体现。

1.1.1 交通方式的多样性

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体现了乘客出行的便捷程度和换乘的可选择性。客运交通换乘枢纽的交通方式可分为城市轨道交通、国铁、机场快速铁路、公共电汽车、出租和长途客运。评价标准可分为满足3个交通方式、满足 4个交通方式、满足5个交通方式和满足6个交通方式4个等级。

1.1.2 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度

该指标用来体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配合默契度,发车时间上是否衔接得当,以达到缩短乘客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的目的。该指标评价内容为:1)长途客运和铁路换乘时间是否小于1 h;2)轨道交通和公共电汽车换乘时间是否小于5 min;3)各交通方式的容纳能力是否按一定比例匹配并适应城市客流需求;4)各交通方式立体化衔接布局是否衔接得当。其评价标准为满足1项、满足2项、满足3项和满足4项。

1.2 适应性

该指标体系用来衡量整个交通方式间的客运设备(包括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客站及枢纽中的站屋、广场、行人通道、乘降设备和停车设施等)与交通工具的运输能力是否相互适应、匹配。其主要评价指标如下。

1.2.1 步行系统设置合理性

步行系统设置合理性与客运交通换乘系统的可达性密切相关,良好的步行系统有利于提高道路通行率,增加通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这里的步行系统主要有集散广场、集散通道(天桥、地面/地下通道)、过街设施及辅助设施(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其评价内容主要有:1)过街设施设备及辅助设施是否完善;2)步行系统网络空间利用是否良好;3)步行系统与机动车系统接驳是否方便;4)集散通道和集散广场是否衔接得当;5)步行系统立体化程度是否与换乘枢纽建设相匹配。其评价标准分为满足2项、满足3项、满足4项和满足5项4个等级。

1.2.2 公交设施供给能力

公交设施的供给能力直接影响乘客换乘时间的长短和出行的效率,评价内容:1)换乘枢纽周边的规划公交线网是否满足需求;2)公交车辆的设施设备是否满足舒适安全要求;3)换乘系统中公交停靠站车位数是否满足需求;4)常规公交供求匹配度是否达优。评价标准分为满足1项、满足2项、满足3项和满足4项。1.2.3 出租车停靠车位数量

出租车的灵活、机动、时间和效率能补充大众化公共交通的服务盲区,用停靠车位数量来评价换乘设施的供给能力,分为1~3个、3~10个、10~20个和大于20个4个评价等级。

1.2.4 小客车泊车位数量

小客车停车换乘在P&R换乘系统中对有效拦截城市外围机动车入城流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小客车泊车位数来衡量其换乘效率,分为小于50个、50~100个、100~300个和大于300个4个评价等级。

1.3 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客运交通服务以方便客运设施为设计初衷,保证各类通道通畅,借助完善的乘客导向系统,努力使交通信息通俗化并具有亲和力。该指标主要从3个方面体现。

1.3.1 舒适度

该指标是指乘客从换乘枢纽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中获得舒适、满意的程度,反映了换乘枢纽为乘客提供各项服务的水平。其评价内容为:1)平均换乘的步行距离是否在0~200 m范围内;2)是否清洁干净,及时打扫消毒;3)是否有候车厅且冬暖夏凉;4)是否有候车座椅;5)人均换乘设施面积是否让乘客不觉得拥挤;6)是否有自动售水机和免费报刊;7)步行系统是否连续、完善和独立。评价标准分为少于4项、满足 5项、满足 6项和满足 7项 4个等级。

1.3.2 智能化

实现客运设施的智能化,综合运用计算机查询、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所需服务信息。其评价内容为:1)是否在广场、换乘站台、站厅等处设置可变交通情报板;2)是否有电话 24 h交通信息服务;3)是否实现公交、轨道、出租车等票制一体化;4)是否能在网上查询大量客运服务信息;5)场内是否有自动化设施,如电梯、扶梯等。评价标准分为满足2项、满足3项、满足4项和满足5项4个等级。

1.3.3 安全性

安全性是衡量换乘枢纽各交通衔接系统之间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换乘旅客安全保障程度的高低,主要评价内容:1)各交通方式的兼容性是否良好;2)客流与车流是否有冲突;3)公交停靠站是否影响道路交通秩序;4)公交停靠站是否有人车冲突;5)小客车停车场是否具备人行和车行出入口分离;6)警示信号、提示信号及标志是否设置合理。评价标准分为满足3项、满足4项、满足5项和满足6项4个等级。

1.3.4 换乘标志设置率

换乘标志设置率为平均每公里换乘标志设置数量。文中以《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中对交通标志设置的分级标准和轨道交通标识设置惯例作为理想的衡量标准,分为小于20个、20~30个、30~40个和大于40个4个等级。

2 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思路

层次分析法将评价指标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或者方案层等层次,之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总目标的评价等级或各方案的优劣顺序,适用于方案各层次指标的排序及权重分析。

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析的 4个基本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分为3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城市公交轨道一体化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即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用来比较本层次因素对其上一层某一准则的影响程度,即本层次因素对其准则层的权重。其中成对比较矩阵中各元素是影响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程度相对重要性的数据表现。因素比较是两两因素之间进行比较,比较时可取 1,2,3,4,5,6,7,8,9以及它们的倒数表示比较结果。列车1~9标度的含义如表1。

表1 列车1~9标度的含义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测。

层次单排序:判断矩阵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 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为层次单排序。简单地说,就是确定下层各因素对上层某因素影响程度的过程。

一致性检验:文中采用一致性比率CR=CI/RI,即取一致性指标CI与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通常,CI=(λmax- n)/(n-1)(n=1,2,······9),随机一致性指标RI如表2所示。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数值表

当一致性比率CR<0.1时,认为成对比较矩阵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内,可以接受,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4)层次总排序和一次性检测。层次总排序是确定某层次所有因素对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层次总排序的一次性检测与单排续的一致性检测方法一样。

3 案例分析

重庆首个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无缝连接公交站场——大竹林公交站场:地下1层,地上4层,建筑面积约3.4万m2,发车线路10条,设计公交车辆夜间最大停放能力为56辆,社会车辆停车位138个,并与轻轨6号线无缝换乘。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换乘进行评价研究,根据专家调查建立评价指标层和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通过 Matlab软件的矩阵计算获取指标层权重和准则层权重,见表3。

表3 城市客运交通换乘枢纽一体化水平评价

续表3

综上所述,大竹林公交站场综合评价为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人性化方面。

4 总 结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一体化水平的评价指标涉及多方面因素,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完善客运交通枢纽的设施设备以及服务,确保客流输送过程的连续性,以达到人性化服务。文中从方便性、适应性和人性化 3个角度建立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重庆客运交通的特点,用实例来评价此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1]殷小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213-240.

[2]殷小燕.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231-232.

[3]李莉. 综合评价方法的MATLAB实现[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22.

[4]重庆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专题研究课题组. 重庆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研究[R]. 2011(12):151-152.

[5]王飞.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评价[J]. 西部交通科技,2010(11):58-63.

[6]吴其刚. 基于信息颗粒的城市轨道换乘枢纽评价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21-23.

[7]张铭.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运营协调效率评价[J]. 都市快轨交通,2009(5):24-27.

[8]张建旭,陶怀仁. 城乡客运一体化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5):23-28.

[9]贺东. 一体化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模式[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2):110-115.

U492.4+3(2719)

A

10.14175/j.issn.1002-4581.2014.06.006

2014-05-28

1002-4581(2014)06-0026-04

猜你喜欢

换乘枢纽客运
换乘模式下货物运输路径问题
枢纽的力量
期待已久,连接传统与潮流的枢纽 Sonos AMP无线立体声功放
北京地铁连拱换乘通道下穿引桥施工沉降控制研究
宁波城乡客运变革催生新商机
枢纽经济连通发展动脉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公路客运安全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