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
2014-06-26钟顺霞
钟顺霞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德育应该从小学生开始抓起。小学校园中的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校园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学生易接受性和主动性, 是其它教育形式难以替代的。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校园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活动;德育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16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高层次的人才,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校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的容量和体育精神更具有教育功能。校园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开展最广泛的、对人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文化活动。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就像跨入到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他们学会了与人交往、遵守纪律与规则、克服困难、公平竞争、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对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有直接的教育意义。
一、 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 其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各学校实际进行,做到既有规定项目,又有学校特色,同时,所开展的各种运动项目应达到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真正起到锻炼效果。
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
1.早操:学校在每天的早读前安排15-20分钟的早操;
2.大课间:学校应在每个星期至少安排一次30分钟的课间操,即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3.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4.眼保健操:各学校应在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
5.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学校每年应举行一次运动会,选取一部分具有运动天赋或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系统的训练,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为国家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小学校园体育活动以其特有的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和魅力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在体育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
小学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天性,他们非常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堂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为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思想品德教育的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1. 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体育教师应着装得体,举止大方,谈吐文明,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 榜样激励
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给学生讲述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上的辉煌成就,讲一些孩子心目中的偶像的故事,如姚明、刘翔,他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美好形象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善抓机会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机会,实时实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形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同一的口令下整齐协调地完成动作,从而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会不自觉地将一些不良的习惯带到体育课中来。体育教师应对在队列、队形练习中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伍不整齐,影响集体。教育他们在练习中要刻苦认真、遵守纪律,做到“快、静、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4. 精心设计
体育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节体育课,把教学内容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思想品德。例如:30米加速跑的教学用接力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各组成员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不仅会发挥出自身的最大能力,而且会和队员团结合作,为自己的队伍加油。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再如:两人三足的教学,教师先不讲方法,让学生两个人一组,自己去探索怎样才能协调一致?怎样才能提高速度?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品质。
(二)充分利用多功能的大课间活动渗透德育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现今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思想品德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以大课间体育活动特有的趣味性、竞技性、协作性和娱乐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解放,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能力、品质和性格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进而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朝气和青春的活力,为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情感需要提供条件,也给校园体育文化注入勃勃生机。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所崇尚的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理念能得到体现;在活动中形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自信不止的道德品质,形成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正是学校应追求的人文精神。
(三)在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中渗透德育endprint
小学在每年都会举行各种项目的运动竞赛,课余训练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田径、乒乓球、足球、篮球、跳绳、30人31足等项目的训练。开展课余训练对于推动全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体育骨干,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中如何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体育老师正确的教育和指导起到关键的作用。
1.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加强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首先,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小学生的年龄来看,大约在8~13 周岁,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老师应该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在训练中利用“定强度、定量”的方法不断增强其体能,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其次,体育老师要适当从严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例如:在1000 米长跑的训练中, 体育老师应该分析有些学生不能跑完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故意不跑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再次,体育老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巧妙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比如,在1000 米长跑的训练过程中,看到有些学生坚持不下来了,老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富有激情的歌曲,例如:《奔跑》、《怒放的生命》。同时,老师可以让落后的学生手牵手,慢慢地跑到终点,让学生们知道“坚持就是胜利”。
2. 在运动竞赛中培养小学生讲文明礼貌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运动赛场上,体育老师要教会学生讲文明礼貌,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做到“比赛第一,友谊第二”,与对手之间要互助互爱;在比赛当中培养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坚持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落后的情况下,激励他们要紧牙关,不要放弃,一点一点地追赶上去;在失败的时候,多一些安慰,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成功的时候,给予表扬的同时教育他们不要骄傲,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辉煌。
小结
体育培养人的坚强意志、永不服输的精神, 体育能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能培养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对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体育给德育提供理论实践的场地, 德育又可指导体育促进体育更好发展。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
参考文献:
[1] 张国琴.大课间体育活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科教纵横,2011.02
[2] 徐水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2.5
[3] 袁小武.关于校园体育作为未成年人德育养成教育载体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08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冠华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