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视角探析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2014-06-26张传辉刘建锋
张传辉 刘建锋
摘 要:大学生是发展的未来中坚力量,大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未来进步的潜力和幅度,高等教育必须将大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放到头等位置,综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正方向教育合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当前大学生在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上存在很大的缺失,导致各种问题频发,本研究从道德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展开思考,提供了提高时效性的对策,以供在实践和研究中作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观念;法制教育;时效性;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252-03
一、前言
大学生是全面小康事业的建设者,是民族复兴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事关家庭、教育和整个发展的未来,要形成以素质和能力为中心,加强教育综合手段和专业教育,在辅助其他教育资源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促进大学生全面进步和持续发展的教育机制和体系。近一段实践大学生违法问题层出不穷,不但影响了大学生健康的成长,而且会对大学生适应社会,完成发展带来影响,必须对此加以战略和发展高度的关注。要看到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和优良法制意识建立对大学生的深层次价值,要从德育的角度提升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在道德发展的同时,推进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提升,为大学生构建和营造出各方面综合进步的空间和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自身任务的完成,实现教育和社会持续、科学进步的价值和目标。
二、当前大学生教育中法制实效性不足的表现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一直致力于将法制化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并在高等教育阶段将法制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而进行了广泛而突出的教育。但是,从近些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上看,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呈现高发态势,部分地区和学校,大学生犯罪率出现了向上的增长,轰动一时的“清华大学刘海洋泼熊”、“政法大学付成励杀师”、“云南大学马加爵锤杀同学”、“复旦大学林某投毒”等案件都在提醒社会和广大对于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生犯罪研究委员会主席康树华教授的研究,大学生的犯罪率一直呈现上升的态势,从改革开放之初大学生犯罪占全体犯罪比重的2.47%,上升到2010年的16.5%[1],并且在重大和特大犯罪的比率上有着显著的提高,社会生活影响恶劣、对社会秩序影响重大的犯罪在不断地攀升。现实的情况和本职的工作需要我们尽快认识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严重形势,要形成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机制,在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基础上,确保大学生得到素质和能力发展的保障,实现对大学生和高等教育共同的促进。
三、缺乏道德支撑是法制教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因素
思想上出现摇摆是出现道德和法制教育不足的真实原因,于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创建的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负面的部分,西方文化腐朽的内容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和震撼,如果高校德育工作没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将会导致道德教育缺乏方向,进而影响法制教育的进程和质量,最终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创建,出现各种不利于大学生健康进步与成长的问题和倾向[2]。当前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的德育教育出现了滑坡和错位,这导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出现了下降,一些学生盲目崇拜权力、金钱和地位,一些学生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未来贪图物质上的欢愉,不惜进行诈骗、盗窃等犯罪活动,有的学生甚至达到了出卖灵魂、出卖肉体的程度。根据近些年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调查,以及对部分大学生成长的跟踪调查,一些专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大学生犯罪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并已经具备了法律意识,是由于自觉性和信仰的缺失导致犯罪的发生。当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中缺乏对学生自觉性和信仰的加强教育和突出培养,这导致大学生失去获得内在支持的可能,形不成道德的规范效应,难于建立自觉守法的意识,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实质真正灌输到大学生内心,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浮空和孤悬,造成以单纯的外力和强制力来约束和控制大学生,形不成对大学生全面的教育和发展。
四、以道德教育提高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基础是找到稳固的支撑和有力地基础,当前应该开发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手段,从德育发展的高度,以道德教育为平台,提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一)从认识的高度树立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理念
1.重视道德教育
认识和理念是指导实际工作的基础,必须从思想上获得突破才能实现行为上的变革,也才能收到创新的效果,因此,各项工作必须将思想转变作为头等大事,改变认知上存在的误区和漏洞,实现行动上的改变。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社会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同时也在对文革期间痛苦经历进行着深刻地反思,人们开始对传统进行了批评性否定,社会追求法律的作用,而失去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夸大法律作用,而忽视传统道德和文化的尊重,这使得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法律意识失去了相应的基础,就没有了法制意识和法制行为的良好建立。当前应该从重新认识道德的重要作用出发,树立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和观念的新体系,形成对法律意识的有利支撑。
2.建立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要建立大学生对法律的皈依感和认同感,从内心接纳法律的约束,告别传统关键将法律看作是约束自己的锁链,要充分利用法律的保障作用和积极作用,实现大学生的发展,形成对进步和成长的支撑[3]。法律信仰的建立需要道德的规范作为保障,要在大学生中将道德教育列入思想转变的主体,形成各种方式和措施,真正将大学生道德教育落实到整个高校德育体系之中,发展出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建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措施和方法,全面起到对大学生进步的支撑。endprint
3.建立守法精神
守法精神是大学生成长中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命脉和重中之重,要将守法精神内化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实际过程中,将法律的尊重作为一种自愿的行为,真正做到从他律被动守法转移到自律主动守法之上。实现守法精神建立的基础是道德观念的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要通过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明确美与丑的观点、善与恶的区别、光荣与耻辱的评价,从大学生内心的深处建立基础性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认知,为守法给予深厚、连续、持久、系统的力量支持,给守法精神的确立建立起巩固的基石,形成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深层次地贡献。
4.重视结合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以综合为途径,对于大学生法制教育也要走结合和共同促进的道路,要在思想上重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齐头并进,这样才能从道德规范上、法律知识上、思想意识上、行为实践上达到全方位的发展[4]。当前一些思想政治教材已经将法律和道德修养整合在一起,并形成的特殊的教育方式和体系,这有利于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二者的结合,有利于通过对道德的强化而形成对法制意识的培养,这种重视结合教育的方式,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实效,在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也为大学生深层次法制观念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帮助。
5.进行动态教育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是一个长期、互动的历程,其发展不是线性或静止的,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动态,传统的方法对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进行了人为分割,导致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都出现了不系统,这会难于形成对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动态、全面的管理。新时期,应该从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实际出发,采用动态、促进、互动的方法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共同发展,真正从总体上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与法制意识。
6.加深对“新方案”的领悟
2005年高教办颁发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新方案,(以下简称新方案),这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指南,新方案的精神要得到全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认同和重视,要从认识和思想的层面上对新方案展开进一步地思考和研讨,形成对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以道德的提高为大学生法律教育有效性的提高打下认识上和观念上的基础[5]。
(二)从道德教育实践中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1.从德育教育方向上找到法制教育的突破口
法律的重要基础就是社会公示和社会道德,只有提高大学生内在的道德观和道德意识,才能形成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道德需要和法律规范的行为,其中,道德的权威和道德的评判是主要的内容,这有利于法律价值深层次的体现。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基础之一就是要对道德的教育,要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讲诚信、讲团结等具体行为和活动中出发,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为法制教育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法制教育有利的环境和氛围,打造出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新局面[6]。此外,要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得到更紧密地结合,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天进行进一步整合,给大学生找到全面发展的巩固支持,增加大学生自律意识,建立巩固的道德观念,真正为法律意识的内化创造有利的局势,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而全面的法律意识。
2.以法制教育来提升道德教育的水平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突出法制教育的价值和核心地位,同时也应该贯彻道德教育的思想和要点,要看到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致性和相辅相成的特点,要看到法律教育的建设过程也是道德建设的必经阶段,因此,要统一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过程,形成法制宣传、道德教育、专业法律知识、社会主义道德的全面认知,达到促进法制教育实效性提高的作用。
3.以高校德育教育法制化提升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的现实性工作试讲德育教育工作尽快推向法制化管理来实现法制教育的价值和目标,在学生身边践行法制化管理、法制化教育,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知空间和环境,这样既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进行,同时也有助于法制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要将高校法制教育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体系和纪律上,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环和促进作用,在实现德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7]。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个体角度上看大学生发展是家庭和团体的未来,从全面的角度看大学生能力的强弱事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全面素质进行综合发展,特别要以德育为基础,形成道德教育的强大力量,进而确保法制教育的实效性,真正为大学生的未来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勾勒出明确发展的画卷,在开发大学生进步空间的同时,促进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在加速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起到倍增和提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跃明,等.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其预防[J].社会,2012(1):61-63.
〔2〕胡姝.普通高校法制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8):94-95.
〔3〕林妙珊.我国当前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分离的成因分析[J].高教探索,2005(4):88-89.
〔4〕王翠萍.从新方案看大学生法制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9):117-118.
〔5〕赵云芬.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4(12):17-18.
〔6〕隋日安,左为民.谈法制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6(4):22-23.
〔7〕罗元.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55.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