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选》札记
2014-06-26徐小霞吴芬芬
徐小霞 吴芬芬
摘 要:《文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赋、诗、文总集,在文献学和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文选》中的俗语、成语对后来文人用语及现代汉语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文选》选篇中出现的文字异同及序文标示差异方面的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文选》;字体异同;序文标示;成语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86-02
初次接触《文选》这本文学作品总集,是在研究生的选修课上。对于《文选》的基本了解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文选》是由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赋、诗、文总集,选录了先秦至梁代一百三十人的七百余篇作品。
细读《文选》及《文选》相关书目、论文之后,心中产生了一些想法,纯属一家之言,只求不要贻笑大方罢了。
一、《文选》字体的异同
我所发现的《文选》字体的异同指的是刊刻时的差异,在阅读《文选》选篇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篇章字迹清晰,字间距也很匀称,便于读者阅读,例如班固《两都赋序》、《西都赋》、《东都赋》、张衡《西京赋》、《东京赋》等等;而有的篇章字与字之间连接太紧,读起来有点不舒服。有的上面的文字排列适当,而下面的则出现不便于阅读的情况,例如左思《魏都赋》。我这里只是个人肤浅的见识,相对于曹道衡先生我算是抛砖引玉了。读了曹道衡先生的《读文选札记》之后,我心里也产生了写写自己读《文选》的感触。以上是我在拜读曹道衡先生的这篇论文之前所发现的、所理解的《文选》字体的异同问题,下面我将曹道衡先生的深刻见解也摆放出来,供大家参考,同时我也在阅读《文选》、《史记》和《汉书》中进一步证实了曹先生的观点。
《文心雕龙·练字》云:
汉初草律,明著厥法,太史学童,教试六体;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至孝武之世,则相如撰篇。及宣成二帝,征集小学,张敞以正读传业,扬雄以奇字纂《训》,并贯练雅颂,总阅音义,鸿笔之徒,莫不洞晓。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是以前汉小学,率多玮字,非独制异,乃共晓难也。暨乎后汉,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大半。及魏代缀藻,则字有常检,追观汉作,翻成阻奥。故陈思称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岂直才悬,抑亦字隐。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今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不可不察。
曹道衡先生开篇就把《文心雕龙·练字》的这段文字展现在大家面前,目的是为了说明从西汉到晋代许多难懂难认识的字逐渐被容易识别的字所代替,这早就被刘勰提出来了。文中还着重指出汉大赋如司马相如、扬雄的一些作品在曹植的时代已经被看作古奥难懂了。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书面语同样会适应时代的需求。“在这一点上,司马迁和班固就有所不同。尽管班固在时代上后于司马迁,但他撰作《汉书》时,却喜用一些古字,因此《汉书》中有某些部分,似乎较《史记》反而难读。所以后来《汉书》的注家多于《史记》,大约也与此有关。”这方面我也有所体验,例如扬雄《长杨赋序》中的一句话“捕熊羆豪豬虎豹狖玃狐兔麋鹿载以槛车”,其中的“兔”字,《汉书》用的是“菟”字,而李善注(清胡克家覆宋尤袤刊本)《文选》用的是“兔”字。另外,扬雄《羽猎赋序》中“充庖厨而已”的“厨”和“草木茂”的“草”,《汉书》(中华书局)分别用的是“廚”字和“屮”字,而李善注(清胡克家覆宋尤袤刊本)《文选》分别用的是“厨”字和“草”字。再如司马相如传,《史记》(《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与《汉书》(《汉书》卷五十七上,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首段对司马相如的介绍中的几个字——《史记》用作“卿”、“免”、“吴”、“莊”,《汉书》则选择古体字分别为“ ”、“ ”、“呉”、“嚴”。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一些字,《史记》和《文选》都用作“虚”、“糾紛”“碝”的字,《汉书》分别用作“虛”、“纠纷”、“礝”。类似于此的现象枚不胜举,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文选》序文标示问题
《文选》全书共收录51篇赋(其中《两都赋》、《二京赋》、《三都赋》、《子虚上林赋》,均按一篇计算),题目下方标示“并序”的共26篇,占赋的总数的一半之多。对于这些“序”的来源及目的,王书才《文选评点》里这样说:“这些‘序,有的来自史辞,是从赋篇所出的史书里连带抄录进《文选》的,目的大约是为了讲明创作的背景来历,如杨雄的《甘泉赋序》、《羽猎赋序》、《长杨赋序》均出自《汉书·扬雄传》。”通过对比《文选》李善注本和中华书局《汉书》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不禁怀疑《文选》所收扬雄的以上三篇赋序是否真的出自《汉书》?现把二者的不同部分罗列如下:
首先,《甘泉赋序》,《文选》本最后一句是“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汉书》本最后一句是“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二者的差异在于这个逗号标在“还”字的后面还是前面。根据我的理解,我觉得《文选》所标句读更符合情理,倘若非要依据《汉书》,那么可以在“还”字后面再加一个逗号,读为“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似乎也读的通。
其次,再看《羽猎赋序》,开头《文选》作“孝成帝时,羽猎,雄从”,《汉书·扬雄传》则是“其十二月羽猎,雄从”;有些语句的词语之间《文选》有标点而《汉书》没有加,有些则是《文选》没有而《汉书》却加了顿号。前者如《文选》作“成汤好田,而天下用足”,“穿昆明池,象滇河”,“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粗储偫,禁禦所营”,《汉书》作“成汤好田而天下用足”,“穿昆明池象滇河”,“然至羽猎田车戎马器械粗储偫禁禦所营”,最后这个例子中有一个字《文选》作“甲”,甲车戎马,而《汉书》写作“田”,田车戎马,孰是孰非呢?后者如《文选》写作“营建章鳯阙神明馺娑,渐臺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莱”,《汉书》作“营建章、鳯阙、神明、馺娑,渐臺、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莱”等。序文的最后一句,《文选》写作“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汉书》没有“之”字。endprint
再次,《长杨赋序》,《文选》写作“捕熊羆豪豬。虎豹狖玃。狐兔麋鹿。载以槛车”,“是時農民不得收斂”《汉书》作“捕熊羆豪豬虎豹狖玃狐兔麋鹿载以槛车”,“是時,農民不得收斂”;此也是句读标注异同的问题。
关于《文选》成书的具体年代,至今选学研究者仍有争论,但其大致的成书时间可以确定,曹道衡《关于萧统和〈文选〉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根据现有的史料,《文选》的成书年代只能在大通二年至中大通元年间。”①《文选》虽成书于梁代,但是其流传几经周折,又经过多人传抄,版本出现一些句读、字体异同等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对比《史记》、《汉书》和《文选》三部书中相同的篇章,可以发现,《文选》绝大部分内容(主要是字体)都是跟《史记》一致,只有个别古奥的字跟《汉书》一致。由于《文选》的流传情况较为复杂,所以说不能明确断定选篇序文具体出自哪里。
三、《文选》用词对现代成语的影响
通过阅读《文选》选文,我们会发现很多似曾相识的词语、俗语以及成语,这里主要论述现代汉语成语与《文选》中相同、相似的成语或俗语之间的关系。以李善注《文选》为底本进行探究。
以宋玉的《高唐赋》为例,此篇赋中出现的成语有以下几个:朝云暮雨、朝朝暮暮、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登高望远、延年益寿、五变四会。
(一)《文选》中的成语和现代成语相同的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感心动耳:感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文选》李善注“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作“言上诸声,能回转人肠,伤断人气。礼记王制曰,小而无父为之孤。寒心,谓战慄也。酸鼻,鼻辛酸。”现代汉语对其解释如下:
回肠伤气: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孤子寡妇:指男子死后遗留的孩子和妇女。
寒心酸鼻: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延年益寿:增加岁数,延长寿命。
(二)由《文选》中的成语演变而来的
朝云暮雨:《文选》原句是“旦为朝云,暮为云雨”,李善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现代汉语解释为: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四会五达:《文选》写的是“五变四会”,李善注为“左氏传晏子曰:先王和五声也,清浊小大以相济也,吹小枝则声清,吹大枝则声浊。五变,五音皆变也。礼记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四会,四悬俱会也。又云,与四夷之乐声相会也”;现代汉语解释为: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登高望远:《文选》写作“登高远望,使人心瘁”,李善注为“登高心瘁,此下谓至山上高处,未至观也。瘁,病也”;现代汉语解释为: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现今使用的成语无论是直接继承《文选》成语,还是从《文选》中的成语进一步演化而来,都客观上为保存古典文化知识做出了一定贡献。《文选》对今人的影响不仅在于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些伟大价值上——文献学上的价值表现为:一方面,很多古代作品都是依赖《文选》的流传才得以保存下来;另一方面,对那些有其他文献收录的作品,《文选》可以作为校勘材料。文学史上的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文选》反映了先秦到齐梁的文学发展概况;二,《文选》能够反映编者的文学批评思想,为文学史提供材料;三,隋唐以后都用文选中现成的语言,即后人创作都学习《文选》,它还在保存成语方面为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注 释:
①曹道衡.关于萧统和《文选》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5(5).
参考文献:
〔1〕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班固撰,颜师古著.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王书才.文选评点述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曹道衡.关于萧统和《文选》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5(5).
〔7〕曹道衡.读《文选》札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3).
〔8〕http://dict.baidu.com/s?wd 百度词典.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