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研究

2014-06-26杨惠琴李菊芬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维度量表

赵 文 杨惠琴 李菊芬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纽带和窗口,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亦师亦友,扮演着多重且重要的角色。正如“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高校辅导员也往往对学生品性、人格、行为方式的形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自我统整的关键时期,辅导员这一与学生走得最近的“师者”,在影响学生成长方面确实具有天然的优势,一个具有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康生活状态的辅导员势必更可能带出积极而富有幸福感的学生。

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都将着眼点放在辅导员传统意义的心理健康水平上,关注的是辅导员是否具有消极情绪和躯体化症状,探讨的是如何规避和改善这些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1]。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不再将关注点放在消极和病态心理上,而着眼于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研究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认知过程、人格特征等,成为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2]。那么,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心理健康也不再是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的亚健康心理状态,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是一种内心的快乐与繁盛(Flourishing)。虽然,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强度大且较为琐碎的特点,难免引发职业倦怠和长时间的心理应激,但总体来讲,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一个相对年轻且更具活力的分支,有研究表明,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一般人群,心理素质总体较好[3]。因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高校辅导员的丰盈心理状态,并对不同类别辅导员各因子的得分进行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针对四川省某高校的专职、兼职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取网上发放的形式,要求各学院辅导员在问卷开放时间段完成,共收到有效问卷11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男性43人(38.1%),女性70人(61.9%);年龄20~30岁82人(72.6%),31~40岁28人(24.8%),41~50岁3人(2.7%);婚姻状况:未婚66人(58.4%),已婚45人(39.8%),离婚2人(1.8%);受教育程度:本科47人(41.6%),硕士64人(56.6%),博士及以上2人(2.8%);辅导员类别:一类38人(33.6%),二类14人(12.4%),三类11人(54.0%);任职年限:1~3年78人(69.0%),4~5年13人(11.5%),6~10年18人(15.9%),11~20年4人(3.5%)。(注:一类辅导员为专职辅导员,二类辅导员为教研室教师兼职辅导员,三类辅导员为在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校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问卷,该问卷根据促成丰盈心理状态的可能要素,设计了6个维度,分别是:职业认同、生活满意度、人际支持、情绪情感、亲密关质量、自我和谐。题目主要来源于生活满意度量表(Life Satisfaction Rating Scales, LSR)、正负向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婚姻主观感受量表( Marriage Perception Scale,MPS)[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S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SS),经修订后形成6个因子共27个题目的量表,各题目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越可能具有丰盈心理状态。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t检验、F检验。

2 结 果

2.1 高校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情况 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均分均在3~4分之间,其中自我和谐维度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婚姻(亲密关系)质量、人际支持、情绪情感、职业认同、生活满意度。见图1。

图1 高校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情况

2.2 不同性别的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比较 经t检验,不同性别辅导员在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3 不同年龄的高校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比较 经F检验,除自我和谐外,其他各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的高校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表2 不同年龄的高校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2.4 不同类别的高校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比较 经F检验,一、二、三类辅导员在职业认同和自我和谐两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认同维度上,三类辅导员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一类和二类辅导员。在自我和谐维度上,一类辅导员得分最高,其次是二类和三类辅导员。见表3。

表3 不同类别的高校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辅导员的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较高,说明绝大多数辅导员都具有比较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较为满意的生活状况,自我和谐在各维度比较中得分最高,说明辅导员通过长期从事“人”和“事务”的工作,对自我的认识较清晰,对自我行为方式的认可度也较高。其次,辅导员的婚姻质量和人际支持得分较高,这可能与大学校园相对单纯、稳定的工作环境使得辅导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投入到婚姻生活之中有关,另外,良好的人际支持状况反映了辅导员“擅于与人沟通”的特点在日常交往中获得的积极反馈。得分较低的职业认同主要反映了辅导员对于所从事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仍感迷茫,对于工作的价值感、意义感和外界认可度自信不足,这与辅导员工作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有关[5],由此看来,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道路的铺设以及工作价值感的提升是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燃眉之举。

在不同性别、年龄、类别的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对比中发现,男性、女性辅导员的各维度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年龄的辅导员随年龄增长自我和谐程度显著提高的趋势,可能与辅导员在长期的工作锻炼与个人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我定位和自知自信有关,人生阅历和自身的成熟度对于辅导员的自我和谐,乃至对学生成长的引导都具有一定的相关。因此,高校在向趋于年轻化的辅导员群体提供心理服务时,可充分关注辅导员的自我认识、自我整合,使得他们自己先“和谐”起来,才能为更多年轻的学生答疑指路。在不同类别的辅导员丰盈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对比中发现,在职业认同维度上,三类辅导员的得分高于一类、二类辅导员,这可能说明辅导员职业本身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一个修读学位的同时锻炼各方面能力、提早进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宝贵机会,因此,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往往较高。二类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最低是因为本身有自己的专业和教学科研任务,辅导员工作只是日常工作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于一类辅导员而言,虽然对辅导员工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感情,但长期工作带来的职业倦怠和生涯发展道路存在的不确定性可能是导致这一群体职业认同不高的原因。因此,高校在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方面的工作仍然是决定这一队伍稳定性的要素。高校可帮助辅导员制定出可供选择的未来生涯发展方向和针对性的培训、进修、深造机会,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大力给予辅导员自身专业的科研、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同时,也有时间和空间专注于个人成长和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升对职业的认同感[6]。

本研究在各类辅导员样本的选取上,未能实现数量均等,同时,自编问卷的信度、效度尚需进一步验证,以提高结论的精准性。

[1] 罗伏生,沈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修复策略[J].中国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73-174.

[2] Sheldon KM, Laura K.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 Psycho,2001,56(3):56-67 .

[3] 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67-668.

[4] 王宇中.婚姻主观感受量表.心理评定量表手册(1999-2010)[D].郑州:郑州大学,2011:279-283.

[5] 王军.高校辅导员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91-1493.

[6] 张炳武.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44-47.

猜你喜欢

辅导员维度量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光的维度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