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眠贴对失眠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

2014-06-26唐向东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2期
关键词:印堂基线针灸

雷 飞 李 韵 唐向东

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慢性失眠对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增加情绪障碍、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意外以及死亡的风险[1]。据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2]。

对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对于慢性失眠患者仍单一应用药物治疗为主。慢性失眠患者长期应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有药物依赖和成瘾的风险。更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会增加慢性失眠患者死亡率[3]。因此,有必要探究针对慢性失眠患者的长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传统中医针灸学认为,对印堂穴(位于额下双眉之间)的刺激有治疗失眠的功效[4],之前已有研究通过针刺印堂穴来治疗顽固性失眠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利眠贴”是一种针对印堂穴持续刺激和按摩作用研究出来的新型产品,与传统针灸印堂穴相比,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治疗方式。本研究主要针对“利眠贴”对印堂穴(镇静穴)的持续按压和轻微刺激对慢性失眠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自愿者招募形式,招募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 IV)失眠诊断的成年自愿者。入组标准:所有志愿者均符合:① 年龄大于18岁的成年人,性别不限;②符合DSM-IV 失眠诊断标准,并且失眠病史长于1年。排除标准:①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及重大器官疾病患者;②合并重度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患者;③ 倒班工作者;④年龄小于18岁者;⑤不能配合本研究者;⑥ 怀疑睡眠呼吸暂停患者;⑦ 对胶布过敏者。符合入组排除标准的自愿者共41例,由于各种原因,有11例未完成本研究并自动退出,脱落率26.82%。最终完成本研究有30例,女性21例(70.0%),男性9例(30.0%);年龄 21~83岁,平均年龄(48.57±15.38)岁。所有志愿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已被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研究工具

1.2.1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 一共7个题目,总分28分,用于评估最近一周失眠的严重程度。分数越高,表示失眠越严重。0~7分表示无失眠;8~14分表示亚临床失眠;15~21分表示中度失眠;22~28分表示重度失眠。

1.2.2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用于测量自愿者抑郁状况。量表总共有21条问题,总分为63分,10~18分为轻度抑郁,19~29为中度抑郁,30分以上是严重抑郁。

1.2.3 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 主要是测量自愿者主观感受到得焦虑程度。该量表有21个题目,采用四级计分法,1表示无焦虑症状,2表示轻度,3表示中度,4表示中度。

1.2.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用于评定自愿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在此仅介绍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l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2.5 STOP 问卷(STOP Questionnaire) 由四个问题组成,以筛查自愿者是否有可疑的睡眠呼吸暂停。若STOP问卷评分≥2分,则可疑存在睡眠呼吸暂停,则不符合本研究的入组标准。

1.2.6 Flinders 疲劳量表(Flinders Fatigue Scale,FFS) 共7个题目,总分31分,用于测量自愿者最近两周疲劳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疲劳越严重。

1.2.7 睡眠日志 所有自愿者每天均要求如实填写睡眠日记,分别记录①晚上上床时间;②花了多长时间入睡?③ 醒来多少次?④夜间一共醒来了多长时间?⑤ 昨晚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1.2.8 不良反应问卷 在使用“利眠贴”治疗的第10天和第20天所有回访的自愿者均需要填写不良反应问卷,以了解使用“利眠贴”治疗失眠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内容包括:① 胶布过敏;② 头晕;③ 头痛;④ 其他。

1.2.9 利眠贴 试验材料“利眠贴”(武汉利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提供,生产批号:20130315)为T型褐色凝胶贴剂,主要由亲水性高分子水凝胶层,聚乙烯膜制成的防粘保护膜层,单面粘贴透气层组成。

1.3 试验方法 所有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志愿者在应用利眠贴治疗前完成3天的睡眠日志,以了解自愿者治疗前的失眠基线水平。本研究所有志愿者可以合并应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但要求在研究全程不能换药或者增加用药剂量。若研究过程中志愿者在应用“利眠贴”后失眠症状有所减轻,合并用药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缓慢减药;若使用“利眠贴”治疗过程中失眠症状加重或有新的病情变化,需要镇静催眠类药物增加剂量或者换药,则该名志愿者需要退出本研究。所有志愿者在完成第3天治疗前的睡眠日志后开始使用“利眠贴”。使用方法:每晚睡觉前30分钟,首先用清水洗净额前皮肤,然后用手指轻轻按摩印堂穴,待印堂穴皮肤微微发热时将“利眠贴”中间的凝胶对准印堂穴粘贴。在连续使用“利眠贴”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20天志愿者需要到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回收睡眠日志,填写ISI、PSQI、BDI、BAI,询问不良反应,评估疗效和安全性,并且发放利眠贴并指导使用。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量表评分和睡眠日志相关数据应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ISI、PSQI评分及失眠相关睡眠指数比较

由表1可见,基线期ISI、PSQI评分及失眠相关睡眠指数与治疗后第2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第7天比较,除ISI评分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ISI、PSQI评分及失眠相关睡眠指数比较

注:基线 vs. 第7天:aP<0.01;基线 vs. 第20天:bP<0.05,cP<0.01,dP<0.001; 第7天 vs. 第20天:eP<0.05,fP<0.01。

2.2 FFS、BDI、BAI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基线期和治疗后第7天FFS、BDI、BAI评分与治疗后第20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FFS、BDI、BAI评分比较分)

注:基线 vs. 第20天:aP<0.05 ;第7天 vs. 第20天:bP<0.05。

2.3 不良反应 所有41位自愿者,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本研究为使用利眠贴20天前后对照开放式疗效实验。本研究结果发现,利眠贴对慢性失眠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和伴随的疲劳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显著缩短慢性失眠者的入睡潜伏期,减少入睡后觉醒次数和时间,能增加总睡眠时间等功效。且在观察的41例自愿者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是第一个利用标准的睡眠量表对“利眠贴”(按摩、刺激印堂穴)治疗失眠的临床对照研究。从本研究结果看,利眠贴的确能有效降低失眠者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但是在应用20天利眠贴治疗后,失眠症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未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这说明“利眠贴”对失眠的缓解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起效较慢,疗效较温和,可能对于轻中度的慢性失眠患者较为合适。另外,本研究发现利眠贴连续使用20天能有效降低失眠者的入睡潜伏期、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本结果与刘勇等[6]利用“印堂穴和前额敷贴法”治疗失眠的研究结果对比,失眠患者治疗后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本研究治疗后患者的入睡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间较刘勇等研究结果短,入睡后觉醒时间较其长,入睡后觉醒次数较为一致。这可能与两个研究入组是患者的严重程度和应用“利眠贴”治疗时间的不一致有关。此外,我们发现,应用“利眠贴”连续治疗20天后失眠者的入睡潜伏期和入睡后觉醒时间仍偏长,这可能说明利眠贴更加适用于轻中度的慢性失眠患者或者作为长期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患者减低药物剂量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中医针灸学认为,对印堂穴刺激能有治疗失眠的功效。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证明针灸印堂穴能有效缓解失眠症状[7-8]。利眠贴能够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持续按压和轻微刺激印堂穴(镇静穴)和前额而发挥作用。但是,针灸印堂穴是一种白天执行的治疗方式,对于夜间睡眠的影响很难做出直接的评估。另外,针灸是一项有创伤的治疗方式,且需要受过专业培养的医师才能操作,治疗地点和时间受限制,对于很多患者来说难以接受。本研究证明,“利眠贴”通过对印堂穴的持续按摩、刺激作用能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实验严重程度和日间疲劳感,可作为针灸印堂穴治疗失眠的一种替代治疗方式。

本研究有以下的不足之处,例如本研究缺乏一个安慰剂对照组,以进一步客观证实利眠贴的功效;本研究样本量仍较小等不足之处。

[1] 贾建平. 神经病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09- 410.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组.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 ,45(7):534-540.

[3] Ebert B, Keith A.Wafford, Stephen Deacon[J].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06,112(3):612-629.

[4] 戴秋孙, 沈巧云. 实用针灸治疗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47.

[5] 王聪. 符文彬教授针灸治疗失眠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06,38(11): 18-19.

[6] 刘勇,朱遂强,何国厚,等.印堂穴和前额贴敷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09,21(11):1916-1919.

[7] 何列涛. 针刺加艾灸印堂穴治疗失眠50例[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 67-68.

[8] 苏同生,赵建安,骆晓敏,等. 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症106例[J].陕西中医,2013,34(5): 584-586.

猜你喜欢

印堂基线针灸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球迷·缪印堂荐评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缪印堂的“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