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深度思考

2014-06-25刘学儒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文化软实力知行合一

刘学儒

摘 要: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关于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深刻而系统,将我们党关于重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以推动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本土文化,多维度实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汇聚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关键词:外来文化;文化软实力;知行合一;文化立信;正能量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繁荣经济的背后,离不开其深厚文化底蕴的支撑,特别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引领经济向着稳定、健康、快速、繁荣的方向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三个支柱撑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古今文化的巧妙融合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外来文化”冲淡“本土文化”,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副能量

纵观30多年来的文化万象,也有不少让我们深深的汗颜之处。由于多年来文化建设主导思想的错误,过分的崇拜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导致了外来文化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舶来品”被国人过度崇拜,特别是“80”、“90”的年轻人甚至“2000年”后少年儿童喜欢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国人传统文化的春节、端午节,肯德基、披萨饼、可口可乐、星巴克咖啡等美味津津乐道,“舌尖上的中国”食品有点厌腻。从质的角度来看,我们文化对内的凝聚力、对外的影响力以及综合文化相互竞争力略显力不从心。如果说经济还保持着“顺差”的话,文化的现状毫无疑问只能用“逆差”来描述。瞭望全球,全世界物质上的“中国制造”已经非常流行,但与中国对外贸易的 “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严重“入超”。以图书为例,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2061.77万册(份)、7282.58万美元,而进口图书、报纸、期刊则达3138.07万册(份)、3.01亿美元。与此同时,我们的许多邻居在文化输出上早已悄悄把我们抛在身后。

2011年4月19日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充斥、渗润、影响到了经济社会领域。

二、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汇聚策略

一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把中国建设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文化也应该走出去,做到文化与经济同步运行、同步调控,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精神世界的珍奇,汇入世界文化的海洋之中。目前中国已在全世界116个国家建立了430多个孔子学院,还有650多个孔子课堂,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

二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提升民众道德素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巨大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好教材”,人们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理解把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认清实践“做事先做人”的“大道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其实质就是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构成的安身立命之所,使更多的中华儿女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处理义与利、公与私、乐与苦、人与己的关系,克服现实中存在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现象,提升中华民族道德水准。

三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国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动力,蕴涵着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深入研究发现,唯有中华传统文化才真正具有教化人心提升道德的作用,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二字。显然,讲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独特优势和魅力,充分发挥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打造实现中国梦的强劲精神动力。

四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领导智慧素养。2008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秋季领导干部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历次讲话,先后六次反复强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作为一个优秀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人格道德素养和领导管理智慧。在中央党校的历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具体地论述了领导干部为什么要重视学习,如何坚持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等观点,多次引用古代思想家和经典中的名言,加以深入阐发、指导和激发广大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

五是优化企业传统文化践行阵地建设,为原油生产稳产增产保驾护航。企业文化是企业兴盛的血液,文化兴,则企业旺。要重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企业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体现,系统研究开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形式,通过开展“文化种植”、 “文化自信”、“文化塑像”、“文化育人”、“文化成才”、“文化见效”等方面的文化实践主题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精神和当代胜利文化理念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石油新文化建设的优势助推 “石油梦”、“胜利梦”、“电力梦”和“个人梦”的实现。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文化软实力知行合一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